外商投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_投资论文

外商投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_投资论文

外商投资产业趋向分析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商投资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今后5~10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将继续增长,并有望保持年均5~10%的增长速度

根据宏观经济模型的测算结果,1983~1999年期间,中国经济总量(GDP)对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综合弹性比为0.121。由于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2%,照此推算,同时期中国经济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大约有2.7个百分点来自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间接贡献”,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率为27.8%。中国政府提出的“十五”时期年均经济增长目标是7%。如果在今后几年,外商直接投资能够继续保持与过去20年相近的贡献率,则其年均增长速度能达到16%左右的水平。

自从1995年以来,中国实际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结束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平衡增长时期,一些年度甚至出现较大辐度的负增长,“九五”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仅仅达到1.6%的水平。2001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现实了14.9%的恢复性增长,预计“十五”时期正增长趋势仍然有可能持续,达到年均5~10%的稳定增长水平。

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从有利因素来看,一是世界范围的资本活动由于受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将会进一步趋于活跃,国际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为这些资本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手段;二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其结构调整对投资、尤其是外国投资的需求将会继续扩大;三是中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秩序和投资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及其企业长期战略决策创造了良好预期,而且随着服务贸易领域的逐步开放,外商投资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四是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导致的失业、下岗,将使中国继续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也将长期存在,从而吸引跨国公司的生产和加工基地继续加快向中国转移的进程;五是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产生,长期积累形成的“三资”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也将面临不断更新、改造、扩充的需要,现有企业的增资将继续构成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经济增长对不同产业的影响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消费和投资需求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势头,各种产业部门在社会总需求增长中所受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主要通过计算感应度系数,反映不同产业部门的影响的程度,系数值越高,说明该部门为了满足总需求增长而应该增加产出数量,并将这样的部门称之为后关联产业。促进后关联产业发展一般是供给政策的重点,目的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配套和基础条件。根据中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的计算结果,商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最高,其次是种植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钢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其他普通机械制造业、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煤炭采选业、其他化学产品制造业、石油开采、棉纺织、造纸、塑料、汽车工业、电气、电子元件制造业、金融业等。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对这些领域需求的增长速度将快于其他产业部门,相应的外商投资需求增长也将快于其他部门。感应强度比较高的产业主要是基础原材料和配套产业,通过利用外资加快这些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为加工工业发展提供足够的配套产品。

二、进入中国的服务业投资增长将快于工业部门

按照加入WTO所做出的承诺,中国将会在“十五”时期加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其中如金融保险、批发零售商业、对外贸易、电信、运输和技术服务等领域,中国现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远远低于国外同行业企业,将会有大量企业通过与外国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同盟提高自身竞争力,因而对外商服务业投资的需求必然会大量增加。其次,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所不同,投资是直接进入对方国内市场的主要方式,因此,中国服务市场的巨大规模对于外国服务业企业具有非常强烈的吸引力。再次、服务业、尤其是消费服务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服务业规模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减轻中国长期存在的巨大就业压力,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中国未来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这种政策导向及其相应的鼓励性措施也将产生对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从国际背景来看,目前服务业投资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之一,发达国家服务业转移趋势有所加快,流向发展中国家的部分也会明显增加。

根据以上分析,“十五”时期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将有望实现比较高的增长速度,由于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电信服务、商业、运输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陆续取消,这些行业的外资增长速度将明显快于包括工业部门在内的其他行业。初步估计,同时期外商服务业投资的年均增长速度可能达到10~15%的平均水平,新增第三产业外商投资占全部外商投资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这将大大改善中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有利于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经过对投入及产出的分析表明,在第三产业中,商业饮食、邮电运输、金融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的后关联性最强,也就是说,对这些产业的需求增长受总需求增长的拉动效果较为明显。

三、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相对集中的领域,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有望加快

根据行业偏向度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选择与劳动密集型程度、资产产出效率、行业平均税负水平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假定在未来投资决策中,对行业投资的预期,以目前各制造业行业的全部企业平均水平为主要依据,那么根据外商投资不同的利益目标,选择投资领域的趋向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主要注意利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外商,对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制品业、服装加工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非金属制品业等行业的投资趋向较强,向这些领域投资的可能性比较大。

以提高资产产出效率为投资指向的外商,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制品业、服装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办公机械、纺织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的投资趋向很强,向这些领域投资的可能性较大。

另一方面,以回避税负为主要目标的外商,对税负水平比较低的行业具有比较高的投资趋向,这些行业包括皮革毛皮制品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

表1 按照外商投资趋向分类的工业行业

预计增长态势分类行业名称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

 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食

外商投资趋向

 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木材加工

较强领域 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

 机械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

 造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

外商投资趋向

 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平稳领域 橡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

 学制品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造纸及

 纸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石油加

 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外商投资趋向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医药制

较弱领域 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采选业、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

 和供应业

注:分类是对资产产出效率,劳动密集型和平均税负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得到的,其中在计算3个因素平均评价指标时,按照各自与外资行业偏向指数的等级相关系数确定了不同权数。

四、发达国家制造业今后产业转移的可能趋势——来自日本大型企业的调查结果

日本是中国吸收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之一,日本的经济结构调整将对面向中国的产业转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根据日本国际合作银行对792家在国外设有法人公司的日本制造企业所进行的问卷调查,82%的企业认为中国是最有前途的产生转移对象国(可重复选择),比2000年调查结果提高13个百分点,已经连续4年居各国(地区)之首,此外,今后3年计划扩大海外业务的企业中76.3%的企业回答将扩大在中国的业务,比2000年度调查结果提高了16.8个百分点。因此,今后中国将成为日本包括直接投资在内的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从以上结果来看,日本对华产业转移(包括直接投资、当地投资企业增资或扩大销售以及产品研究开发、向中国国内企业委托生产、收购中国国内企业产品等)趋势将进一步加快,其中运输设备、机械、电气电子机械、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领域的投资有可能超过其他产业。应当说今后发达国家的对华投资也具有相近的特点。

标签:;  ;  ;  ;  ;  ;  

外商投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