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效果体会论文_颜,珍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人民医院 422300)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进行治疗的60例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胃痛消痞方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进行治疗后,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针灸;胃痛消痞方;慢传输型便秘

现阶段,慢性传输型便秘发病率逐渐升高,该疾病因较复杂,病症较顽固。在临床治疗中,应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中医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所以本文就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进行治疗的60例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n=30),其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9例,年龄为19岁到73岁,平均年龄为(46±2.5)岁,病程为0.5年到14年,平均病程为(7.25±1.5)。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8例,年龄为20岁到73岁,平均年龄为(46.5±2.5)岁,病程为0.8年到14年,平均病程为(7.4±1.5)。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胃痛消痞方(主要药物成分包括:郁金为20g,合欢皮为25g,白芍为20g,党参为15g,羌活为15g,生白术为60g,如若患者肝火较为旺盛再加入10g栀子以及25g生石膏,患者具有肺气不足症状时加入10g黄芪以及15g杏仁,患者肾气亏损可加入10g黑附子以及15g干姜,患者气虚加入10g人参以及10g柴胡,将所有药材兑入200ml水进行煎煮,每天服用2次,每次100ml。供服用4周,共28剂)进行治疗[1]。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取穴:膻中、期门、太冲、关元、支沟、腹结,其中刺曲池以及行间穴位具有肝郁化火功效,刺血海以及三阴交穴位具有火邪伤津功效,对于肺气不足患者可刺大肠俞以及肺俞穴位,肾气不足患者可刺肾俞、太溪以及命门,共针灸4周,前两周,每周保持针灸5次,后两周,每周针灸3次,共针灸16次)联合胃痛消痞方进行治疗[2]。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显效表示病情明显好转,有效表示病情稳定;无效表示病情未见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慢性传输型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结肠功能受到限制,主要临床症状为腹胀以及腹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易躁、易怒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显示,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进行治疗后,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原因体现在:慢传输型便秘主要发病部位在大肠,但该病症与人体肝脾肺肾也紧密相连,患者肝气郁结、肺气不通以及腑气不降都会导致慢性便秘。胃痛消痞方中的药材成分中黄芪以及杏仁具有改善肺气不足的功效,黑附子、干姜具有改善,患者肾气亏损功效,人参、柴胡具有改善气虚功效,因此应用胃痛消痞方具有补益肺肾、开通玄府以及改善病体玄府闭塞的主要功效,并且应用胃痛消痞方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较好。另一方面,采用针灸治疗法,针灸患者每一个穴位都会产生不同的功效,针灸腹结、关元以及气海具有补脾胃之气功效,并促进大肠蠕动;针灸关元穴,可激发患者体内肾中之气,有利于集结人体元气,使得元气散布于五脏。脾经穴在腹部脐旁,针灸脾经穴,具有疏通腑气以及宽肠下气功效,促进大肠传动;针灸选期门、膻中使得患者体内气流顺畅,期门、太冲为肝的主要穴位,膻中是所有穴位中掌管气会,针灸期门、太冲、膻中可条畅气机。因此,采用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改善患者肺、肾、肝、脾等主要部位,运行患者体内气运,促进肠道运行,有效治疗便秘。

综上所述,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进行治疗后,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娇,樊志敏.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J].吉林中医药,2016,36(03):307-309.

[2]陈映辉,吴本升,王晓鹏,等.针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02):303-305.

论文作者:颜,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  ;  ;  ;  ;  ;  ;  ;  

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效果体会论文_颜,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