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产业化战略促进农业综合发展_农业论文

实施产业化战略促进农业综合发展_农业论文

实施产业化战略 推动农业综合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综合开发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持续深入发展的内在机制,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论述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思路。

一、实施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的内在要求

自1988年江苏大规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0万吨、棉花5.2万吨,油料7.8万吨,推动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农业综合开发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增产与增收的矛盾。二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三是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不配套的矛盾。四是农、工、商之间利益分配的矛盾。笔者认为解决上述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要求和资源条件,择优发展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优化配置诸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综合开发走上优势互补、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轨道。

二、农业综合开发为实施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首先,综合开发为实施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进行填平补齐、挖潜改造、配套成龙,全省项目区累计改造中低产田1500万亩,开垦宜农荒地90万亩,解决了开发区内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其次,农业综合开发提高了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为产业化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物质保证。江苏农业综合开发以水利设施为主,农业、林业、农机、科技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多管齐下,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第三,农业综合开发为产业化的实施积累了经验。在农业开发中,江苏在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发展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建设了一批林、果、茶、鱼、畜、禽等名特优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及“菜篮子”工程。同时还试办农产品系列加工龙头企业,有效地利用了农业资源,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第四,农业综合开发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培育了实施产业化的潜在优势。第五,农业综合开发为实施产业化建立了投入机制,江苏农业综合开发采取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农业开发投入。一是国家财政每年投入2.4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二是地方财政每年配套投入2.4亿元;三是发动群众集资投劳(几年来,全省开发区农民群众集资达6.6亿元,投工折资达15亿元);四是利用农行贷款和其它资金。现已建立了以国家资金为导向、集体和群众自筹资金为主体、利用贷款和横向吸收资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农业投入机制。

三、农业综合开发应着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

——粮棉油系列开发产业。农业综合开发要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增加粮棉油产量为主要目标,通过调整作物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广优良品种等先进适用技术,实现粮棉油生产稳定增长。在品种结构上,以发展优质水稻、小麦、玉米、大麦、大豆、棉花、花生、油料为重点。在区域布局上,水稻、小麦重点在淮北、里下河、沿海、高沙土地区发展;玉米、大豆重点在淮北地区发展;大麦重点在沿海地区发展;棉花要巩固提高沿海、沿江地区,积极发展徐淮地区;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重点在淮北地区、里下河地区和丘陵山区发展。在基地建设上,要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高营养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生产,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一大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加工业上,要认真抓好粮食的加工转化增值,积极发展粮油食品的精深加工,坚持高技术、高起点、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发展方向,加工生产等级粮、专用面粉、方便面、免洗清洁营养米、精炼油、色拉油等产品;大力开发大麦啤酒、淀粉糖、淀粉衍生物系列产品和工业酒精等精深加工产品;还要努力发展家禽饲料加工产品。

——畜禽产品系列开发产业。畜禽业的发展要以奶牛、肉牛、猪、山羊、禽及特种珍畜禽为重点。区域布局上,在丰县、沛县、铜山、泗洪、盱眙、东海等县建立肉牛、奶牛养殖基地;在睢宁、丰县及南通地区建立山羊养殖基地;在徐淮地区建立生猪养殖基地;在里下河地区及沿海地区建立家禽、水禽及特种珍畜禽养殖基地。畜禽的发展要坚持走区域发展、规模经营、科学饲养、社会保障的路子。在畜产品加工上,一要改进和提高传统加工制品,如南京板鸭、兴化松花皮蛋、高邮双黄咸鸭蛋、六合牛肉脯、靖江猪肉脯及牛肉脯、如皋火腿和肉松等。二要大力发展保健方便食品,发展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食用的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和使用方便的脱脂制品,浓缩制品及复合制品等。三要进行毛皮深加工,开发中、高档产品,如利用山羊板皮分层剥制,发展轻型服装、皮鞋、皮箱,利用羽毛发展羽绒制品,利用羊毛、兔毛发展纯毛和混纺毛绒及毛料制品,利用畜禽内脏发展生物制品和药品生产,利用畜禽骨骼发展骨胶工业制品和装饰品,利用畜禽废弃物发展高蛋白饲料。通过精深加工,使畜禽产品开发真正成为推动全省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

——水产品系列开发产业。要突出海洋捕涝、海水养殖和淡水渔业。海水养殖重点发展经济贝类、对虾、紫菜、鳗鱼及海珍品养殖;淡水养殖重点是改造中低产鱼池,发展精养塘,网箱养殖及稻田养殖,突出特种养殖。在规划布局上,里下河和洪泽湖地区要扩大养殖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加快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使之成为江苏水产品稳产高产的生产基地。沿海地区要在稳定提高海洋捕捞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海水养殖,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加大滩涂开发力度,加速养殖、捕劳基础设施建设。在流通加工上,要积极发展水产品市场建设,搞好水产品的保鲜保活和运输,要大力加速发展水产品的加工,重点突破淡水鱼类加工,抓住龙头,创立名牌,扩大出口创汇。

——果品系列产品开发产业。在黄河故道、丘陵山区、沿江沙洲和沿海滩涂,重点发展果梅生产。突出抓好优质品基地建设,丰县、沛县建立优质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在睢宁、宿迁、泗阳、涟水等黄河故首地区建立优质梨、桃、葡萄生产基地;在邳州、泰兴等县建立优质柏果生产基地;在新沂、东海及宁镇扬丘陵山区建立板粟生产基地;在句容等地建立草莓生产基地;在沿海滩涂建立无花果、石榴生产基地。要大力发展果品的贮藏、包装、加工、运输,建立果品等级包装生产线,提高果品档次和外销产品率,要改进贮藏运输条件和方法,使果品能周年供应。生产维生素含量高的果脯、果汁、果酱、果茶、果酒和浓缩饮料产品等。

——蔬菜系列产品开发产业。蔬菜发展要立足以质取胜、开发新品、保障社会供给。在区域布局上,以陇海线、宁镇扬及里下河地区为重点。在发展品种上,要积极改造、稳定发展传统名优产品,如徐州白蒜、韭黄;宿迁金针菜;丰县菜山药;睢宁苔干菜;兴高宝的藕、葱姑、茭白等水生蔬菜;如皋萝卜条、杨州酱菜、淮安大头菜、蒲菜;南京的早黄瓜、早辣椒、矮脚黄青菜等。同时,要培育推广新品种,在栽培技术上,即要实施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更要实施地膜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日光温室栽培,栽培反季节蔬菜,实现蔬菜常年供应。在搞好蔬菜生产的同时,要建设一批蔬菜批发市场和蔬菜加工项目,发展腌制、制罐和速冻、脱水蔬菜等。花卉的发展重点是花木、盆景、应时鲜花及鲜切花生产。

——林产品的系列开发产业。林业的发展以农田防护林、丘陵荒山绿化林、平原绿化林、沿海防护林及“四旁”绿化林为重点。在区域布局上以黄河故道、里下河滩地、沿海滩涂和宁镇扬丘陵山区为重点。在林业发展结构上,以用材林和经济林为重点。同时,搞好木材精深加工,改善生产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由低档产品向高档产品发展,扩大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等人造板系列产品生产。开发高、中档家具、装饰板材和现代办公木制产品,提高木制工艺品的产量和档次。

——茶叶产品的系列开发产业。茶叶的发展应以宁镇扬丘陵山区丹阳、丹徒、句容、高淳、溧水、江宁等地为重点地区。积极改造老茶园,稳步发展新茶园,在调整改造老茶园的同时,要结合抓好茶树品种布局,不断扩大良种茶园比重,逐步实现茶园良种化,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和档次。在茶叶的加工上,要实行初精加工相结合,改进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实现加工科学化和标准化。建立茶叶冷藏库,改进茶叶保鲜包装,推广真空、抽氧充氮,使用除氧剂和铝塑复合材料小包装等先进技术。要积极发展保健茶,同时,重视茶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开拓茶叶新的应用领域。

——茧丝绸系列开发产业。蚕桑的发展应以江淮通扬运河蚕区(即海安、如皋、如东、东台、大丰、射阳、江都、泰兴)和黄河故道蚕区(即新沂、邳州、睢宁、淮阴、涟水、宿迁,泗阳)为重点。今后栽桑要走密枝高产和良种化的道路,养蚕要重视优良蚕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积极推广和完善小蚕共育,逐步建稚蚕专用桑园,合理调整全年各期养蚕生产布局。大力发展蚕茧加工业,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出口创汇能力。要逐步形成蚕种生产、植桑养蚕、收烘、缫丝、绢纺、丝绸、印染、服装、制品、针织品、机械等行业门类较为齐全,集生产、经营、检验、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生产经营运行体系。

四、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产业化的基本对策

(一)以区域化经济为基础,开发建设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立足当地资源,按照已形成的经济区域,打破行政区划,把分散的、零星的各种生产组织成为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布局和主导产业,使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发展龙头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工和流通为重点,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和贸工农一条龙。在龙头企业建设中,要坚持搞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的原则,采取对原有企业改造、扩建、小型企业联合,以及在市场、资源条件好,加工环节薄弱的地方新建等办法,建立起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销售、科技开发等龙头企业。

(三)积极培育市场体系。在重要农产品产地或集散地,以粮食、畜禽、水产、果品、蔬菜等大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为主,因势利导地兴建一批贯通城乡、辐射全省、吸引外地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以此引导产业化的发展。在培育市场上,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坚持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的方针。二是注意提高市场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三是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努力做到建设一处市场,带起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

(四)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产业化过程中,要按照市场效益原则,调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为此,要通过签订合同、契约;合理确定各方的责权利,妥善处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及各种服务组织的关系,要特别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

(五)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一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投入;二要建立农民和集体投资为主体的投入机制,鼓励农民以实物、劳务投入代替资金投入;三要制定优惠政策,坚持“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一要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二要建立科技服务网络。三要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四要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与技术素质。

(七)加强领导,搞好宏观调控。对产业化的实施,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典型引路、稳步推进。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各项政策,建立健全法制保障体系,依法对产业化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调动各方力量和积极性,形成合力搞开发,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产业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标签:;  ;  ;  ;  ;  

实施产业化战略促进农业综合发展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