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孙大庆

中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孙大庆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疗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分析我院 2018 年5月 -2019年5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4例,将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5.0%,中医辨证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效果显著,血压改善明显,波动减轻,控制稳定,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中年人;老年人;高血压;中医;辩证治疗;临床效果;

高血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血压患者很多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和一些年轻高血压患者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中老年人的血压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收缩压[1]。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造成的。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辨证论治[2]。中医对高血压病症状十分重视,辨证论治能很好地改善临床证候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现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中医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4例,将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8~86岁,平均年龄70.5±2.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72.4±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给予降压药治疗。

观察组给予中医辩证分型治疗,①肝阳上亢证12例 头昏且痛,目眩耳鸣,面赤升火,烦躁易怒,苔薄黄,脉细弦。平肝潜阳,养血和血。天麻钩藤饮加减,目赤口苦,加羚羊角、龙胆草;失眠,加夜交藤;头昏重,肢体麻木,去牡蛎,珍珠母,加竹茹、半夏、陈皮、胆星;头痛甚者,加延胡索、吴茱萸。

②阴虚阳亢10例 头晕目眩,健忘耳鸣,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唇、舌、胶、指麻木,手足心热,脉细弦,舌红瘦小,苔少。滋阴潜阳,养血活血。大定风珠加减,眩晕甚者,加天麻、钩藤、珍珠母;失眠,加枣仁、柏子仁;烦躁,加黄连、莲子心;四肢发麻,加青风藤、地龙、牛膝。

③脾虚痰湿6例 头目眩晕,胸闷恶心,纳差乏力,肢体肿胀麻木,舌体胖大,苔白腻或滑,脉弦滑。健脾化痰,利湿通络。六君子汤合泽泻汤,健忘,加人参、枸杞、何首乌;心悸,加柏子仁、酸枣仁、当归;胸闷,加瓜蒌皮、桔梗、丹参;下肢浮肿明显,加黄芪、防己[3]。

④气虚痰瘀3例 头晕目眩,胸闷恶心,肢麻疼痛,自汗,心悸失眠,舌暗淡,或有瘀斑,脉弦细涩。益气活血,化痰通络。六君子汤合补阳还五汤,心悸气短,加党参、五味子、炙甘草;若舌红苔黄腻、心烦不眠,为痰湿化热之象,加黄芩、山栀子、贝母。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有效:经治疗后血压出现下降情况且血压指标接 近正常范围;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没有发生变化[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检测应用t检测和x2 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2例,治疗前,全天收缩压(142.5±10.5)mmHg,舒张压(87.6±6.8)mmHg;白昼收缩压(151.2±10.9)mmHg,舒张压(90.86±9.2)mmHg;夜间收缩压(136.7±11.4)mmHg,舒张压(83.9±9.9)mmHg;治疗后全天收缩压(120.2±8.6)mmHg,舒张压(67.6±8.3)mmHg;白昼收缩压(125.2±9.8)mmHg,舒张压(73.1±8.5)mmHg;夜间收缩压(113.5±11.5)mmHg,舒张压(65.5±7.9)mmHg。

对照组患者32例,治疗前,全天收缩压(138.5±11.6)mmHg,舒张压(87.2±8.9)mmHg;白昼收缩压(147.9±11.8)mmHg,舒张压(93.5±7.6)mmHg;夜间收缩压(135.3±10.8)mmHg,舒张压(86.3±10.3)mmHg;治疗后全天收缩压(127.9±8.9)mmHg,舒张压(75.9±8.2)mmHg;白昼收缩压(135.3±11.5)mmHg,舒张压(82.9±7.6)mmHg;夜间收缩压(125.8±13.6)mmHg,舒张压(71.8±8.6)mmHg;两组比较,治疗前血压动态监测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下降,观察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2例,显效19例(59.38%),有效11例(34.38%),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患者32例,显效15例(46.88%),有效9例(28.13%),无效8例(25.0%),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5.0%,中医辨证组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治疗高血压特有的优势,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有鉴于此,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范畴。中医临诊不仅包括血压升高引起症状,还包括体质、情志、饮时、时辰、地域、气候及合并症等诸多因素导致的症状。中医通过辩证论治,对高血压病出现的多数症状都有独特的疗效[4]。

本研究中,两组比较,治疗前血压动态监测结果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血压均下降,观察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5.0%,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

总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效果显著,血压改善明显,波动减轻,控制稳定,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冷雪琴. 中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辩证分型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24(9):4536-4537.

[2]邓世周, 王兵, 耿黎明,等. 中医分型治疗高血压病200例疗效分析[J]. 海军医学杂志, 2000, 21(2).

[3]丁玉云. 中医辨证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4, ;20(24):150-151.

[4]张丙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20):91-92.

论文作者:孙大庆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  ;  ;  ;  ;  ;  ;  ;  

中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孙大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