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分析论文_芮爱萍,成玉琴(通讯作者)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 225400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其对针刺伤的职业防护认知,探讨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对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发生针刺伤的130名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最常被刺伤的手指是食指(79.8%)、大拇指(38.8%)及中指(31.9%),最常被针刺伤的手指部位依次是是手指的第一指节(72.6%)、指腹(43.6%)及手指的第二指节(17.1%)。回套针帽是针刺伤发生时最常见的操作环节。多数护士未用过防刺手套或指套。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频率高,部位较集中,但职业防护措施少,对防针刺指套的需求期望高。

【关键词】针刺伤;调查;职业防护;护士

【 Abstract 】 Objective Occupation protection cognition by the occurr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Taixing city survey of clinical nursing staff and work on the needle,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needle.Methods A retrospectiv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130 nurses needlestick injuries i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Taixing city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4.

Results Clinical nurses were the most often hurt fingers(79.8%)index finger and thumb(38.8%)and mean(31.9%),most often is stabbed by the needle of the finger parts in turn is refer to the first finger knuckles(72.6%),and abdominal(43.6%)and the fingers of the second knuckle(17.1%).Back to the needle needle cap is the most common operation occurs.Most nurses were not used stab gloves or fingerstall. Conclusion

High frequency of needle stick injury in clinical nurses,site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but lack of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measures,to prevent the demand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fingertip of acupuncture.

【 Key words 】Needle;Investigation;Occupational protection;Nurse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39-02

在临床的医疗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是最严重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之一。相关文献报道[1]:韩国一项研究对 60多所医院的3079名注册护士进调查,结果发现 70.4% 的护士在近一年内均经历过针刺伤。同时针刺伤也是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WHO 的调查显示,在全球的医务工作者中,40.0% 的 HBV/HCV 感染和 2.5% 的HIV 感染是由针刺伤引起的。针刺伤的高发生率和严重危害性已经引起了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为了解我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情况、护理人员对针刺伤职业防护的认知及防护措施,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对发生针刺伤的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并作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发生针刺伤的130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年龄状况:年龄18~53岁,平均 28.55岁;职称状况:实习护士32名,护士41名,护师36名,主管护师20名,副主任护师1名;学历分布:中专36名,大专53名,本科41名。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参考国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我院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四部分:护理人员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工作时间、婚姻、职称、科室等);针刺伤发生的情况;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防护的认知及对防针刺伤指套的需求情况。

1.2.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共发出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Epidata 3.0 软件双人录入,再利用 SPSS13.0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曾发生过针刺伤130名护理人员,其中发生针刺伤的次数在5次以上者有46 名(35.4%)。最常被刺伤的手指依次是食指(79.8%)、大拇指(38.8%)及中指(31.9%)。调查其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76.9% 的护理人员均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护士针刺伤发生时的操作环节,详见表 1。

2.3护士对佩戴防护针刺伤手套或指套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88名护士未用过防刺指套,42名的护士用过防刺手套。其中,用过防刺手套的护士中,38名护士认为基本能够满足需求,4名护士认为防护效果不佳。在对防刺指套的防护效果中,51.7% 的护士认为能够减少针刺伤的发生,43.3% 认为不一定有帮助,5.0%认为不能减少。

2.4护士对防刺指套的需求情况

94.0% 的护士认为如有便捷的防刺指套,则愿意使用,88.6% 的护士认为一次性的防刺指套更符合临床使用的要求,11.4% 的护士认为可以考虑能够反复使用的指套;78.9%的护士对防刺指套在临床中的用途知之甚少,19.1% 对其有一些了解,仅 2.0% 对其有较多了解;护士能够接受防刺指套的价格:≤ 5 元的占 73.6%,5~10 元的占 22.5%,10~20 元占 3.4%,更高价位的占 0.5%。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职业针刺伤的发生率高

一项国外针对 441名医务工作者针刺伤的调查研究显示,约 57% 的医务工作者在一年内发生过针刺伤,其中护士占 81%。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的调查显示,在所有的卫生职业中,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约占总报告例数的 66.7%[2]。本研究结果显示 91曾发生过针刺伤130例人员,46例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次数在 5 次以上。护士针刺伤的高发生率与其工作性质密切相关,较其他医务工作者不同,临床护士是注射、拔针及采血等操作的主要实施者,本研究中 67.7% 的护理人员认为在工作繁忙或抢救时最易发生针刺伤,护士是针刺伤的高危人群,而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3]。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高发生率应当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3.2 护士对针刺伤的职业防护认知和行为存在不足

本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护士意识到日常工作中存在较高的针刺伤危险并且对此表示担心。绝大多数护士认为针刺伤的主要后果是导致血液传播疾病,说明许多护士已经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而且这种危险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护士造成了躯体和心理上的压力。护士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原因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大多护士认为工作繁忙是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患者躁动不配合、不小心等。因此,对于这些危险因素,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采取措施减少针刺伤发生,如遇繁忙紧急抢救时,应尽量做到忙而不乱;对于意识不清、躁动等不配合患者,护士在进行注射操作时应提高警惕,必要时对病人进行适当约束。“注射后用手直接回套针帽”已是公认的针刺伤的高危行为,但在研究中发现,仍有少数护士存在这种危险行为。Mehta 等[4]报道,通过教育与培训,可使医护人员的针刺伤下降80%,一项纳入 10 个研究,2197名护生的 Meta 分析结果表明,实施职业防护教育可降低 33%的针刺伤发生率。一项针对在职护士的研究指出做好岗前培训和定期在职教育及严格执行全面标准预防措施,可防止30% 以上的针刺伤发生[5]。可见宣教与培训对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重要性。然而,我国临床护士大部分未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尚未形成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自我防护知识缺乏。

3.3 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护士手指部位针刺伤的防护

在诸多的护理操作中,护士的手指表面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同时,不慎的操作可能使手被针头刺破,特别是一次性锐器使用后的处理环节应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本调查显示,多数护士在工作中未用过防护手套,认为防护效果不佳,护士发生手指针刺伤的部位相对集中,食指(79.8%)、中指(31.9%)、大拇指(38.8%)这三个手指被针刺伤所占频率是最高的,其中以手指的第一指节(72.6%)、指腹(43.6%)所占频率较高。一些医院管理部门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和管理理念存在缺陷,认为戴手套增加了医院的医疗成本费用[6]。医院管理部门应健全职业防护保障体系,为护理人员提供充足且品种齐全的职业防护用具,以提高其职业防护水平。

本研究发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部位较集中,但职业防护措施少,护士对防针刺指套的需求期望高,临床管理者有必要探讨采取实用、有效、经济、安全的防护措施和防护工具。

参考文献:

[1] Cho E,Lee H,Choi M,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edlestick and sharp injuries among hospital nurses:A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J].Int J Nurs Stud,2012,50(8):1025-1032.

[2] 刘芙蓉,王子轩,宋秀红,等 . 加强防护措施后护理人员针刺伤状况调查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070-4072.

[3] 许翠娴 . 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调查与防护探讨[J]. 全科护理,2013,11(34):3249-3250.

[4] 张延婷,王乐三 . 实习前职业防护教育预防中国护生针刺伤的

Meta 分析 [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6):754-759.

[5] 朱秋侠,陈婷,祁虹,等 . 新毕业护士岗前职业防护培训的效果评价 [J]. 中华护理教育,2012,9(2):75-77.

论文作者:芮爱萍,成玉琴(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分析论文_芮爱萍,成玉琴(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