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越1,安伯欣2

(1.西安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陕西 西安;2.西安航空学院,陕西 西安)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在校人数的持续增长,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之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与汉族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地域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可能存在着相应的心理适应期,如果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适应状况的有效关注,则势必会引发相应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一般性分析,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影响因素

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扩大了高校在校大学生规模,也使得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得以进入高校中继续进行学习。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在高校校园里共同学习、生活,但由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等因素,他们在高校中自然形成了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较汉族学生往往更易于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深入分析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高校学生群体中。

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现状

心理适应本质上来说就是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反映了个体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特征。心理适应是指个体各种个性特征相互配合来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研究显示,一个人能否尽快、良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能否有效地处理好发生在其周围的各种复杂或者突发状况,与其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由带教老师讲解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并在模拟人中操作示范,学生旁听学习,然后进行自由操作练习,老师逐一检查指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接受同等条件的操作训练,时间为60学时。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主要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后的心理适应、调整以及积极融入的心理状态,往往集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后的一年之内。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一样,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乃至认识论、方法论的形成期,心理适应状况差往往源自于他们不能正确理性地看待外界客观事物以及正确对待自身所带来的各种心里不平衡。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面临着诸如社会角色、奋斗目标、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等各方面的巨大转变。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后往往会在短时期内与主流的汉族文化等产生冲突,进而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引发心理健康问题。根据教育部2017年对国内高校1040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显示,超过7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入校一年内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适应障碍和心理冲突,84.0%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接受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对当前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35.6%的受访学生表示很满意,54.7%的受访学生希望能够在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等方面获得帮助和支持[2],这表明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尤其是少数民族新生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还很不尽如人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较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 影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影响心理适应的因素主要分为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进行分析。

2.人际交往因素。人际交往是个体运用各种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来交换意见、表达情感的过程,人际交往形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就是通过个体之间的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之间的心理距离。

(一)内部因素

1.学习因素。这类问题一般在刚进入大学的少数民族新生群体中比较常见。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多来自民族地区,其之前的家庭环境、受教育水平、成长经历和知识基础都相差较大,在进入高校学习后,往往会受到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及面临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新的调整和适应而易于出现各种学习问题,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学习的无助感增强[3]。通常来说,这种学习的无助感主要体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压力增大,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较汉族学生来说基础较差,进入大学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后往往很难适应,加上语言沟通障碍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极易在学习上产生困难,造成学习的负荷较重。二是学习动力不足,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都是远离家乡到外地读书,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巨大转变容易分散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同时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学校、地域以及所读专业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加剧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动力不足,产生学习是个苦差事的错误思想,长期以往就会引发相应的学业焦虑,引发心理冲突,那么作为管理者,辅导员等教育者要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对他们积极进行调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善于对自身学习进行规划等等,有效帮助他们摆脱因为学习因素而造成的心理适应问题。

内部因素主要着眼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活动对其自身心理适应产生的影响,一般来说主要有学习因素、人际交往因素以及各种情绪因素等等。

式中:P为梁破坏时的荷载,MPa;L为梁的跨度,m;h为试样的高度,m;δ为荷载作用点挠度,为位移速率,mm/s。

点击Editor(编辑器)工具条里的Attributes(属性)可填写判读图斑的属性信息。其中PAN_DILEI为判读地类,即2017年图斑地类;YS_BHYY为疑似变化原因;BHQ_DILEI为变化前地类,即2016年图斑地类;BEIZU为备注,根据需要填写(图15)。

3.情绪因素。能够顺利进入大学就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一般学习成绩较好,有着较强的进取精神,因此他们的社会期望往往较高,心理压力较大,再加上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情绪往往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许多研究都一再证明,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与其情绪问题往往最为密切。一般来说,适度的情绪反应例如考试前的适度应激心理状态等等是十分正常的,甚至对个体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情绪问题,就十分容易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的不良情绪问题主要有各种原因产生的自卑心理,在遇到各种外部刺激诸如学习成绩下滑、恋爱问题困扰、家庭出现各种意外情况等等之后不能科学应对后而产生的抑郁心理以及对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的紧张、不安等产生的焦虑心理,以及应对诸如焦虑心理等产生的冷漠、嫉妒等等都是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实际存在的各种情绪问题,尤其是焦虑问题更是困扰当前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心理障碍之一,主要有考试焦虑以及就业焦虑等等多种类型,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

人际交往是高校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大学生每天除去睡眠时间以外,其余时间里有超过70%的时间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由于语言、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思想比较保守,做事循规蹈矩、行为拘谨、不善于交往,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比较淡薄,因此他们的人际交往状况普遍不尽如意人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人际交往困难已经成为诱发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障碍的首要因素,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还存在着许多烦恼与困惑例如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社交恐惧症”、自我封闭、不愿交往、渴望交往但困难较多以及人际交往平淡、浮于表面等等人际交往问题还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以至于有的大学生因为此而情绪低落,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偏离,空虚、迷惘以及失落情绪较明显,进而影响到自身的心理适应状况。

4.其他因素。应该说,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的内部因素远不如上述三种,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对其心理适应状况产生影响,比较突出的例如恋爱因素、求职就业以及家庭经济因素等等,这些因素例如失恋、求职失败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等等往往都会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受挫,如果未能及时加以调整,就极易诱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出现心理挫折,影响其心理适应状况。

以上两组问题教学,指向于不同的教学维度。第一组问题指向于儿童已有的认知经验与新知识发生关联,即对称轴的画法与图形本身的特征建立联系,使得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画对称轴”上升到理性层面。第二组问题指向于儿童的思维生成、重塑与再发展,即教师引领学生从探究有限的边数,逐渐向无限的边数的探究,从形象思维逐渐走向抽象思维。学生在探究中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体悟和理解无限的奥秘。

(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同样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的重要一环,集中体现在社会背景、文化差异等方面。

1.当代社会背景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也必然受到当代社会变迁的影响[5]。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给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提供了比以往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但与此同时社会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也在持续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社会群体的加速分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以及网络上各种观点的渗透等等都对进入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产生着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很难适应这种来自周围环境和世界的巨大转变,另一方面进入高校后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周围汉族学生往往在经济上的贫富差距等将会愈发明显,这些都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产生着影响。

2.地域特征和文化因素。地域特征和文化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的最为显著的外部因素之一。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同地域环境的文化特征、伦理观念、思维习惯、经济状况等等都有所差异,也往往会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精神乃至性格等等。一般来说,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经济上较汉族学生相对贫困,精神文化生活也相对贫乏,思想观念也相对单一,有着较为强烈的民族情感,这使得他们在进入高校后短时间内往往很难快速融入到汉族学生群体中去,易于产生适应障碍;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看,文化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这就使得生活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习惯、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大多都一直生活在民族地区,文化背景较为单一,易于形成相对封闭的心理特征,人际交往以及心理适应能力普遍较弱,而随着当前文化多元化的不断深入,高校校园已经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整合体,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随着知识的增长以及所接触的社会关系面的扩大,他们必然会首先遭遇文化上的冲突和困扰,进而陷入文化困境,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措施,就会往往遭遇心理适应困境。

三 结语

总之,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更关系到民族团结以及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大局,因此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等要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关注,加快对其心理适应状况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从而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大学生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 冯桂梅,王晓英,周小光.某医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卫生产业 ,2015,12(23):45-47.

[2] 张富花,张俐花,张雯,等.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抑郁、焦虑调查及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08):1254-1257.

[3] 李亚红.民族院校4782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08):758-760.

[4] 高承海,安洁,万明钢.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3(05):106-113.

[5] 包根胜.文化的多元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J].贵州民族研究 ,2016,37(05):211-214.

本文引用格式: 吴越,安伯欣.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47):267-268+27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7.126

基金项目: 本文系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融合状况研究(课题编号:2017FZ001)

作者简介 :吴越,女,汉族,江苏宜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安伯欣,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发展心理。

标签:;  ;  ;  ;  ;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