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论文_曾奎梁

曾奎梁

75714部队421900 湖南省衡阳市 421900

摘要:目的:对后期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我部2013年10月-2017年10月间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50例。干预组在患者出院后开展系统后期康复锻炼,常规组患者正常出院。比较患者康复效果、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为(1.21±0.07)分,常规组为(3.45±0.76)分,P<0.05。干预组患者评估有效率为96.0%,常规组为82.0%,P<0.05。干预组完全自理36例,常规组11例,P<0.05。结论:后期康复锻炼能够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关键词:后期康复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退行性变,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大,近年来在年轻官兵中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患者临床中会出现腰部功能活动受限、下肢疼痛等表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单位训练水平。本病可采用手术、非手术两种方式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有部分患者不遵守医嘱开展功能锻炼[1]。本次研究以我部2013年10月-2017年10月间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后期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部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3年10月-2017年10月间来队诊疗人员。干预组患者年龄18-36岁不等,平均(26±2.4)岁,患者病程平均(8.4±2.1)个月。常规组患者年龄19-35岁不等,平均(25±2.6)岁,患者病程平均(8.3±2.2)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患者均为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采用保守方式治疗;患者无其他合并疾病;患者无肝肾功能异常者;在接受本次治疗前未接受其他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1.2一般方法

1.2.1常规组:患者入院后接受针灸、按摩、中药外敷、牵引等保守治疗,患者出院后正常工作、生活。

1.2.2干预组:治疗方式同前,出院后遵医嘱开展康复锻炼。

小燕飞:患者俯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依次抬高左右腿,各两次,而后抬高上半身,腹部紧贴地面,做两次[2]。而后同时抬高上半身和双下肢,抬高后停顿5s,间隔5s进行下一次动作,动作重复10-20次,每日锻炼次数2-5次。

臀桥练习:患者仰卧位,屈腿,保持小腿与地面垂直,双脚打开与髋同宽,双手可交叉放在胸前。每次发力将臀部向上抬起,靠臀部、大腿、脚跟发力向上抬起身体,双膝向内夹。抬起后保持6-8s,动作重复10-20次,每日锻炼次数2-5次。

匍匐练习:患者跪在床上,双手向上伸直,呼气时双手下落支撑在床上,身体同时向下向前滑动,待患者胸部贴服于床上后吸气伸直手臂,抬起上半身,臀部同时向前向上移动,恢复跪姿举起手臂。动作重复10-20次,每日锻炼次数2-5次。

站立提腿练习:患者站立,双手叉腰,同时抬起双足跟,保持大腿肌肉上提,前脚掌着地。抬起后保持6-8s,脚跟落地时动作要缓慢,大腿上提力量要缓慢放松,动作重复10-20次,每日锻炼次数2-5次。

腰部叩击:患者站立,一只手四指微握,拇指扣在食指上,呈空拳状态。用拇指与食指在脊柱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自下而上敲击,敲击节段自腰部开始到骶尾骨,左右两侧交替叩击,左右各三次为一组,每次三组,每日锻炼次数2-5次。

倒行练习:选择开阔空地,患者双手叉腰,匀速进行倒走,速度不可过快。50步后改为前行,每次10-30min,每日锻炼次数2-5次。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出院后半年康复效果、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调查。采用简约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Macnab标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估。

1.4评估指标[3]

疼痛评估:分数值在0-10分,分数高者疼痛严重。

疗效评估:优秀: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下肢功能活动正常,腰部功能活动正常。良好:患者存在轻度疼痛,下肢功能活动明显改善,腰部功能活动轻度受限。无效:患者治疗后疼痛无明显减轻,下肢以及腰部功能活动明显受限。评估有效率=优秀率+良好率。

自理能力:总分100分者完全自理;61-99分者轻度依赖,少部分生活需要照顾;41-60分者中度依赖,大部分生活需要照顾;40以下为重度依赖,患者完全需要照顾。

1.5数据统计

数据以SPSS18.0系统进行处理,数值采用卡方、t值检验,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估: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为(1.21±0.07)分,常规组为(3.45±0.76)分,P<0.05,详见表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在急性腰扭伤、慢性劳损的情况下发生,椎间盘在退行性变或外力的作用下自腰椎间盘纤维环中突出,并对椎体中的神经造成压迫,导致患者神经支配的反射区域出现疼痛、功能障碍表现[4-5]。由于椎间盘结构较为特殊,在损伤后很容易出现炎性反应,患者疼痛也比较明显,且会出现恶性循环,因此要积极开展治疗。

保守治疗患者需要配合相应的功能锻炼,部分患者在出院后直接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导致疗效不理想。对于患者来说,后期的康复锻炼也非常重要。后期康复锻炼能够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和腰椎关节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改善椎间盘之间的压力,促进腰椎周围血液循环,减轻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缓解疼痛,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我院干预组患者康复后疼痛评分为疼痛评分为(1.21±0.07)分,患者疗效、自理能力均高于常规组,证明了后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后期康复锻炼能够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健兵,杨建全.主动康复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患者的治疗作用[J].海南医学,2017,28(12):1932-1934.

[2]杨阳. 腰三针为主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3]任志楠,李书纲,盛林,宋友东,许德荣,陈鑫.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椎间盘摘除术后康复锻炼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06):538-541.

[4]李志强,刘佳.后期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中医正骨,2015,27(06):12-15.

[5]翟楠楠,陈永强.腰背肌锻炼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4):3874-3876.

论文作者:曾奎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后期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论文_曾奎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