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_贾玉珍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_贾玉珍

(青海省玉树州第二名族高级中学,青海 玉树 815000)

摘要: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应通过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科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培育着我们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地理知识给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许多奥秘,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励学生爱科学的情操,也是我们生活的向导。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动力。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地理课的入门向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1、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可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结合现代教育手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1世纪议程》所强调的协调人口和资源及环境的关系,也离不开地理科学。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为什么海牛、鸵鸟都不会飞,但在非洲和南美洲相同的地层中都发现发它们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选要用恰当的教法

1、精心设计引言

引言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却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处理得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通过具体事例、小故事等精心设计引言,巧妙的导入,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使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2、设置悬念教学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黄河两岸是否对称?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3、运用趣味性教学

地理学科包罗万象,知识面广,课上的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感召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用李白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庐山挺拔险峻,峡谷瀑布的秀丽风景;用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诗,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师应选择有地理性、趣味性的地理谚语穿插在教材的讲授过程中,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引用“雷打未惊蛰,雨水四十日”的天气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东南部地区季风活动和锋面雨带的形成规律,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使获得知识更为巩固;又如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一句地理谚语,概括了昆明准静止锋以东地区的阴雨冷湿的气候和崎岖起伏的高原地形。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4、巧用成语教学

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会时课堂生辉,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南极洲水雪覆盖的大陆时,引用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的形成原因。在学习东亚时,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北欧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众多,可形容是“星罗棋布”。用“滴水穿石”来说明流水的侵蚀作用就比较恰当。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可 用“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来比喻。在学习农业生产时,对于集约经营可用 “精耕细作”来说明,对于粗放经营可用“广种薄收”来表达。在学习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时,可说明我国几个“名不副实”的矿产地,即甘肃金昌产镍,甘肃白银产铜,青海锡铁山产铅锌,贵州铜仁产汞,湖南锡矿山产锑,这样描述使学生产生兴趣,印象深刻。

总之,任何学生学习的成功,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应通过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贾玉珍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_贾玉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