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纲(修订草案)在哪里?_数学论文

新大纲(修订草案)在哪里?_数学论文

新大纲(修订稿)新在何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修订稿论文,新大纲论文,在何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新课程各科教学大纲于1994年开始研究制订,1996年审查通过,1997年在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天津)试验。经过两年多的试教,在广泛听取试教地区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专家组对试教工作监测的结果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部组织力量于1999年7月开始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地理、历史教学大纲进行修订。教材将根据修订后的大纲作出修改。此次大纲修订,根据第三次全教会精神,突出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

删繁就简 削枝强干

适当降低学科难度

强调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

课程内容更加接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此次教学大纲的调整,适当降低了学科难度(特别是理科),强调基础教育各阶段各学科的基本任务,删减了部分过于陈旧、繁琐的知识点,加强课程的人文精神,课程内容更加接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化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都较有新意,对于少数陈旧的、效率不高的、过于繁琐的知识点或演示实验进行了删节或修订,增加了与现代科学和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形成了一些新知识点。

物理教学大纲在保持原有体系框架的前提下,倡导新观念,适当减少了经典物理内容,增加了近代物理内容,渗透近代物理观念。例如,将原来的“玻尔模型(A)”改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A)”和“氢原子的电子云(A)”。调整了一些知识点的要求层次,有比较多的B要求降低为A要求,例如Ⅱ类物理课中B要求的原来为96个,调整后为53个。另外,综合多方面的考虑,删掉了一些知识点,如“透镜成像(B )”、“透镜成像作图法(B)”、“透镜成像公式(B)”、 “放大率(B)”等。

历史教学大纲从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适当降低难底,删减和合并了大纲中重复及在教学中证明效果不佳的内容与要求。例如,删掉中国近代史中“海外华侨投身抗战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援助”一节,其内容并入“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节中;把中国近代史中“清朝后期的文化”与“民国时期的文化”合并为“中国近代文化”;把中国古代史中“西汉的兴衰”和“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合并为“两汉的兴衰”等。另外,减少过细过死的规定,使其尽可能地简明、务实,给教师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留出较为广阔的空间;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在三门历史课程中增加了29处打“*”号的小节,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考试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产生一种亲切感。

地理教学大纲从地理学科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特点出发,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将教学内容在新观念下进行重组和必要的更新,修订教学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余地。例如,高中一年级第九、十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合并,将人类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出路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从现实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高中二年级将“国土与国力”扩展为“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将政治与经济联系起来,扩大学生视野,加强培养学生作为现代人的新观念(全球观、竞争观、和平观、发展观)。高中三年级将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区域研究中的应用限定在国土整治中应用,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加强了实用性。

生物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了难度,减少了教学内容,突出能力培养,删去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以减轻学生的负担,特别是修改了“关于教学要求层次的说明”,将原来的“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改为A(知道)、B(识记)、C(理解)、D(应用)四个层次,减少了讲课时数,增加了地方教材和机动课时,地方教材和机动课时由10课时增加到20课时。

数学教学大纲删减了较为陈旧的或学生学习困难较大的内容,如在必修课中删去了“数学归纳法”等。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如极限中只讲描述性定义,删去了“了解的定义”。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如“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部分,有7 处“掌握”级要求降为“了解”级要求,特别是论证方面,将“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由“掌握”级要求降为“了解”级要求,淡化了几何论证的要求。此外,新大纲精减了部分内容,例如幂函数、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等,增加了反映数学新思想、并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新知识,如概率统计、线性规划等。

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环节大大增加

学生实验占9.5%,自主学习时间占16.5%

注重创新能力的测评与评估

此次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大纲调整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科的学术标准都有了一定调整,不再单纯强调以学科为中心,不再把学科的完整性、严密性作为第一标准,而是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强调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各科教学大纲中得到体现。

生物教学大纲在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方面强调了科学素质的培养,增加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和解释实验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品质等要求,增加了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内容。

数学将“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并作如下界定:“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大纲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介绍数学史实、开展数学活动和日常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数学测试和评估中注意评估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

语文教学大纲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质”等内容,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增加了语感和语文相关的知识素养的内容,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汉语文的规律,改变按语文知识体系构建语文学习系统的框架,淡化分析性操作,加强对诵读、积累、感悟和熏陶的要求,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弱化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此次大纲的修订,大大增加了文化内涵,语文学科特点得以充分体现。

物理教学大纲加强了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随堂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实验15课时,占物理总课时的9.5%,同时, 适当增加大纲的弹性,明确划出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共26课时,占物理总课时数的16.5%,这样的比例,使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增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独创性。

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

每学期一个专题,计入考核成绩

研究性学习将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水平和成绩将与升大学挂钩

普通高中教育具有独立的教育价值,不能仅仅为升大学作准备,它应该为学生继续学习、参与未来的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经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组成,并突出其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学生每学年一般要承担两个以上专题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这样的课程,在整个高中阶段,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  

新大纲(修订草案)在哪里?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