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遗嘱质量,家庭支持计划_意志品质论文

提高遗嘱质量,家庭支持计划_意志品质论文

提升意志品质,家庭辅助方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志论文,品质论文,家庭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育儿专家认为,对幼儿意志品质成长来说,“坚持性、果断性、独立性、自制力”不可或缺。不过,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需要从小悉心培养。

娜娜的故事——坚持性培养

快乐就在坚持后

娜娜在院子里栽了一株西红柿,她浇水、拔杂草、扶正茎叶……两个月后,娜娜收获了7只大西红柿。这让娜娜自豪和快乐了很久,也让她懂得,要干一件事就要把它干好,尤其是把一件事坚持做到底,而幸福和快乐就在坚持后。

父母感言 穿衣服、系鞋带、摆放餐具、完成钢琴课作业……所有这一切都是需要持久地努力做下去,而不是一时的兴趣。每天做同样的事,娜娜体会了“坚持”的含义。虽然“坚持”让娜娜付出某些代价,如牺牲玩的时间、克服厌倦、克制新游戏的吸引等等,但因坚持而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更让娜娜感到快乐。

专家观点

确实有些父母不够重视“坚持”的价值,“不想下围棋了?那就试试滑冰。”“你更喜欢二胡?行!”如果一切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还有什么必要坚持呢?

幼儿处于行为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什么事情都想做,事实上又力不从心。大人轻松拉上的拉链,自己却拉不上;偶尔叠一次自己的衣服很好玩,但作为任务,就会感到无趣而坚持不下去……在幼儿尝试坚持的过程中,失败和挫折会接踵而来,幼儿小小的心灵,抵抗这些挫折的能力还不够强,这时,父母的支持和正确的态度,就是他们体验“坚持”最强大的后盾。

→好父母的做法

1 不包办代替

不会用勺,妈妈喂;鞋带系不好,爸爸帮;拼图太难,就玩别的吧……

幼儿学习系鞋带,可是总是系不紧,鞋带一会儿就松开。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战胜困难,这才是父母应该看重的。

2 失败时,他们需要支持

“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怎么总是笨手笨脚的!”……

生活中,孩子总在经历着“跌倒了,爬起来”的努力过程,当他沮丧、耍赖、胆怯时,能让他振作起来继续坚持“走”下去的人,是父母。只有当每一次努力都得到承认和鼓励,孩子才能有超越自己的愿望。而对孩子“幼稚”的行为斥责、嘲笑,会严重打击孩子继续努力下去的积极性,挫伤孩子的自信与自尊,导致他们碰到困难就放弃坚持。

3 避免过大压力

“半小时弹会这首练习曲!”“每天写100个汉字!”……

有句话叫“适度而行”,父母为孩子制定的目标一定要现实,两岁幼儿不可能和6岁幼儿做一样的事。如要求3岁幼儿将衣服叠整齐是不合适的要求。让孩子经常处在困难和失败之中,他会失去信心,甚至产生焦虑,担心父母因此不爱自己。

4 认识挫折

宝宝因比赛失败而灰心丧气。父母安慰道:“我们认为你是最好的。”也有的父母明确指出:“这次虽然输了,但你很努力,只要你找到失败的原因并坚持努力下去,就一定能赢!”前者可能给孩子这样的感觉:我是最好的,是老师不公平我才输的;而后者能引导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继续坚持下去,是积极向上的。所以,引导孩子坦然接受挫折,能帮助孩子提升“坚持”的勇气。

5 每一次努力都值得鼓励

认同孩子努力的成果,让他们有成就感,最有效的方式是给予及时鼓励。这是孩子坚持做事的催化剂。有了成就感才会有自信,进而形成坚强的意志。父母鼓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越多,他就越有成就感,能力也就越强。在下次遇到挫折的时候,受挫的程度就会减弱一些,内心承受能力就会增强一些,坚强意志也就逐渐形成。

贝贝的故事——果断性培养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幼儿园组织了各种兴趣班,贝贝妈想征询女儿的意见:“贝贝,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手工班你想报哪个?”“嗯……美术班吧……舞蹈班吧……什么都行……妈妈,你说呢?”贝贝又把这个题目抛回给了妈妈。“选什么班要由贝贝自己决定啊,贝贝自己喜欢什么就报什么班吧!”

父母感言 贝贝是个“乖孩子”,总是我们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这孩子说的最多的就是“随便”“你们说好了”“都可以”。乖是乖了,可就是很没有主见。遇到什么事情都会犹豫不决。因此,我们常常会让孩子做选择,是要喝牛奶还是开水呢?孩子在确切回答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果断性。

专家观点

孩子做事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不果断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孩子优柔寡断的原因可能是家长过于保护,孩子依赖性强;也可能是家长要求过分严格,孩子自信不足。不管是依赖性强还是自信不足,都不利于孩子的社会成长。因此家长要针对孩子的特点,给孩子自我选择的机会,在选择中培养他们的果断性。

→好父母的做法

1 创造机会让孩子动手,克服孩子的依赖性

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动,他们乐意去尝试、探索周围的事物。家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不能因为孩子不能很好地穿衣、扣纽扣、穿鞋、系鞋带就包办代替,助长孩子的依赖性;还要给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分发筷子、擦桌子等。对孩子能够做到的事,家长尽量不要插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尝试,发现自己的能力。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以后就会果断地去做。

2 创造机会让孩子作决定,增强决策力

作决定能充分体现果断性的强弱,家长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孩子有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凭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决定某件事该不该做、如何做。如生日礼物是要一个文具盒还是一个绒毛玩具;周末是先出去玩还是先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选购哪种款式与花色的衣服等。

3 合理要求,适时表扬,树立自信

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提出适度提高、具体、明确的要求,让孩子有明确的目标。对较难完成的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在孩子经过努力实现目标后给予具体的表扬,让孩子在成就感中增强自信。对孩子竭尽全力也没能做好的事,家长要给予正确的评价:“没关系,找找原因再努力。”这样可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再遇到此类问题时能果断地去做。

4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体育活动

心理学研究证明,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和坚韧的意志等心理素质。因此,父母可以通过一些培养机敏、果断的体育、智力游戏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果断性。如让孩子通过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跳远、击剑等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果断性。

灵灵的故事——独立性培养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妈妈,这图画可难画了,你帮我画画吧!”画了一半的灵灵开始求助于妈妈。“来,让妈妈看看,灵灵画得挺好的啊,这一笔应该这样画,妈妈给你做个示范,但是这幅画要由灵灵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要由自己来做。”

父母感言 灵灵小时候的依赖性很强,鞋带系不好了,要妈妈系;衣服穿不好了,要妈妈帮着穿;玩具整理不好了,也要妈妈去帮忙。总之,在灵灵的世界中总是缺不了父母的帮忙。为此我们针对灵灵喜爱动物的特点,让灵灵单独养了一只小狗,爱狗的灵灵把小狗养得很好,渐渐地,灵灵学会了自己照顾宠物,也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成了一个独立性较强的孩子。

专家观点

许多家长对孩子可谓关怀备至,这往往使孩子怕苦怕累、缺乏独立生活能力,遇到一点挫折、一点困难,就茫然不知所措。其实,家长不妨适时地放手,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知道,没有父母的帮助,他们也是能够成功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培养孩子的自主、自强和自我生存能力,以适应长大后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好父母的做法

1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这体现在孩子生活自理方面,如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独屋独床睡等;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让3岁~4岁的孩子喂鱼、浇花、分发碗筷等,让5岁~6岁的孩子负责取奶、买报、擦桌子等。父母不要因心软或嫌麻烦而替孩子做。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针对幼儿好奇好问的特点,家长要注意耐心倾听、认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多找机会启发孩子自己动脑寻求答案,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动辄就告诉孩子答案会养成孩子“只问不究”的习惯,不利于孩子学习能力、独立能力的增强。

3 培养孩子独立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独立能力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小培养。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什么事情都是大人说了算,孩子大多只有服从的份儿,没有作决定的机会。为了适应社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应在一定范围内让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或让孩子参与决策,家长起到调整、把关作用。

乐乐的故事——自制力培养

学会对自己说“不”

妈妈和乐乐去购物,快到中午的时候,妈妈准备带乐乐回家吃午饭,乐乐却盯着麦当劳不肯迈步。妈妈看到乐乐望着麦当劳的迫切眼神,就对她说:“如果今天不吃麦当劳,下个周末我们就可以吃麦当劳套餐,还能得到赠送的小玩具。乐乐大了,有时候有些事情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父母感言 孩子很多时候都会依着自己的性子来做事,他们常常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多时候,孩子都不会对自己的想法说“不”,我们就通过给乐乐施加一些压力,再辅以鼓励和夸赞,让孩子懂得,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会克制,从而提高他的自制力。

专家观点

自制力是坚强意志品质的核心。上述案例中聪明的妈妈其实就是在有意识地通过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能使孩子抵制短期的诱惑,坚定长远的目标,对于孩子上学乃至工作之后,通过良好的自制力所获得的追加财富是难以数计的。

→好父母的做法

1 给孩子外加压力

虽然3岁半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通过自制力调节自己的需求,但2岁~7岁幼儿处于道德他律阶段,道德判断受外在标准支配。这就需要家长给孩子施加外在压力。如果放任自流,孩子就会养成另外一种意志:自己想要的必须要当时得到,否则就难以容忍。这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 辅以表扬奖励

只有当外在压力转化成孩子的自我动力时,孩子的自制力才会真正地培养起来,才能“不用扬鞭自奋蹄”,而这个转化离不开家长的鼓励支持。在孩子忍住不做不该做的事情之后,家长对孩子付出的意志努力应给予精神表扬或物质奖励,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能得到认可,是值得的,以后还会继续努力。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建立起一套强大的自我奖励机制,在没有外人表扬和奖励的情况下进行自制行为。

《家庭教育·父母宝贝》提示TIPS

在宝宝意志培养方面,还有两条通用原则:

1.父母榜样示范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孩子是在父亲和母亲的潜移默化中成长的。父母有坚强的意志,面对挫折不言放弃,坚强果敢地迎难而上,才能给孩子以正面积极的言传身教影响。

2.采用游戏形式 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适于在游戏中学习成长。幼儿意志的培养也可以寓于游戏形式中。在长走、爬山等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坚定性;在选择乒乓等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果断性;在穿衣、吃饭等比赛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剥毛豆、拼图等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耐性。

如何了解孩子意志品质水平现状?下面的问题可以对您有所帮助。先对下列各问题做出选择,然后根据后述方法计分,做出评价。

测试篇

您的孩子意志力强吗

1 孩子喜欢自己走路、爬楼梯,是因为知道那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A 很同意B 说不准C 不同意

2 孩子在执行计划时,常常因为主观原因不能完成。这种情况

A 很多B 不多不少C 没有

3 没有特殊原因,孩子每天按时起床,不睡懒觉

A 很同意B 说不准C 不同意

4 孩子定的计划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完成计划有困难,随时改变或撤销

A 很同意B 不大同意C 不同意

5 在学习和玩耍发生冲突时,孩子也会马上去学习

A 经常如此B 较少如此C 不是如此

6 孩子遇到困难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向他人求援

A 很同意B 不大同意C 不同意

7 孩子在走不动、跑不动时,能坚持到底

A 是B 有时是C 很少是

8 孩子常因进行一项很吸引他的活动而不能按时睡觉

A 是B 有时是C 不是

9 孩子在做一件应该做的事之前,能考虑到做与不做的不同结果而有目的地去做

A 是B 有时是D 很少是

10 如果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孩子积极性不高

A 是B 有时是C 不是

11 孩子同时面对“该做的”和“感兴趣的”事时,常常前者占上风

A 是B 有时是C 很少是

12 孩子下决心第二天做某件事,但到了第二天劲头又消失了

A 是B 有时是C 很少是

13 孩子能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无味的事

A 是B 有时是C 不是

14 孩子遇到复杂情况时,常常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A 是B 有时是C 不是

15 做一件事之前,孩子首先想的是重要性,其次才想到是否感兴趣

A 是B 有时是C 不是

16 遇到困难时,孩子希望别人帮他拿主意

A 是B 有时是C 不是

17 孩子决定做一件事时,常常说干就干,绝不拖延或让它落空

A 是B 有时是C 不是

18 孩子在和伙伴争吵时,明知自己不对却强词夺理

A 是B 有时是C 不是

19 孩子相信只要有目标、努力去做,就能成功

A 是B 有时是C 不是

20 孩子觉得需要有表现的机会,做的事才有意义

A 是B 有时是C 不是

计分方法

凡单号题(1、3、5……)每题后面的三种回答,从A到C依次记5、4、3分。凡双号题(2、4、6……)每题后面的三种回答,从A到C依次记为1、2、3分。

评价标准

61分~80分,意志品质坚强;41分~60分,意志品质一般;20分~40分,意志品质较薄弱。

Tips孩子的年龄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他的意志发展存在很大塑造空间,并不能“三岁看老”。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宝宝在意志品质方面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培养坚强、果断、独立、自制的意志完美宝宝。

标签:;  ;  ;  ;  ;  ;  

提高遗嘱质量,家庭支持计划_意志品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