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票市场中的壳资源配置_壳资源论文

论股票市场中的壳资源配置_壳资源论文

关于股票市场壳资源配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股票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股票市场壳资源配置的含义

壳资源配置是指上市公司资格的分配、转让和交易等。一个企业要想参与股票市场配置资源,必须首先成为上市公司,也就是说,首先要有一个“壳”,然后才能借助这一个壳筹集资本、吸收资源,求得自身发展。

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经济资源,一个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从经济角度讲,可以获取的利益有:大规模低成本获得企业长期发展的资本资源;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调整股权结构,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供企业兼并收购重组新途径;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壳又是一种极度稀缺的资源,想成为上市公司的企业很多,但受股市容量和承接能力的限制,只有少数企业才能有幸如愿。稀缺产生租,这种租无法为非上市公司所分享。当然,租也不是免费的,一个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也要付出成本,主要有:改制重组成本(包括资产评估、财务审计、法律咨询、方案制作、证券发行与承销过程中的费用开支)、股息红利分配、信息披露成本、寻租成本等等。这种成本有时很高,甚至超过债权融资成本,因此单纯从融资角度看,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愿意成为上市公司,比如效益很好的企业宁愿负债也不愿发行股票,以免利润通过股息渠道流向企业外部股东。不过从总体上看,尽管有成本,净收益依然很大,愿意成为上市公司的企业很多,因此,壳资源的分配就显得格外重要。

壳资源配置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壳资源应该分配给谁,或者说,谁有资格成为上市公司。在不同的配置规则下,壳资源分配的对象就会不同。在市场规则下,壳资源按效率原则来分配,会分配给企业家才能较高的人,会分配给真正对资本负责的人,会分配给真正的资本所有者;在行政规则下,效率只是壳资源分配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有时政策因素起主导作用,比如,一个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并不是因为它有效率,而是因为它需要扶持,需要“解困”。一个企业在市场规则下能够成为上市公司在行政规则下未必能行;相应地,一个在行政规则下成为上市公司的企业在市场规则下未必合格。因此,配置规则至关重要。

从时间维度上看,壳资源配置呈现出一种动态配置和再配置的过程,它贯穿于壳的培植、发育、成长、衰退等全过程,主要环节有:造壳、育壳、让壳、买壳、借壳。造壳是指企业经过改制重组、兼并重组,剥离不良资产,吸收优质资产,向股票市场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的过程。育壳是指上市公司不断扩张壮大的过程,伴随着壳的扩张成长,有配股、送股、扩股等行为产生。让壳是指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或行业衰退,在竞争中不断萎缩淘汰,最终出让公司控制权的行为。买壳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后,再将优势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达到非上市的控股公司间接上市的目的。借壳是指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先将一个子公司或部分资产改造上市后,再将其它资产注入,实行重组后“搭车”上市。

二、我国目前壳资源配置的二元结构特征

与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壳资源完全由市场配置的状况不同,我国目前的壳资源配置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即:在增量壳配置方面,如公司新上市发行股票、配股、增资扩股等环节,完全由政府按照行政规则实行计划额度分配,市场规则无法参与其中;而在存量壳资源的再分配方面,如买壳、借壳等环节,则主要由市场来完成,政府很少介入。两套规则分别主宰着壳资源配置的两个领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这就是我国目前壳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股票市场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可以从这一基本特征中得到说明,股票市场未来发展走势也受制于这一基本特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做进一步分析。

股市在我国属于新兴市场,新兴市场需要政府扶持和帮助;上市公司质量是决定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优质企业需要借助政府力量推上股市;股市扩容应该有节奏地进行,根据股市承接能力有步骤地推荐企业上市,也需要政府的计划安排。以上是政府独占壳资源初次分配领域的客观依据。但是,政府配置只是一种过渡性办法,这种过渡性办法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其负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主要是:

第一,导致大量寻租活动。因为壳中有租存在,这种租由政府控制和分配,因此大量企业不惜重金展开激烈的寻租活动。寻租活动泛滥的结果:一是造成壳资源扭曲配置。真正有条件上市的企业由于支付的寻租成本不足而上不了市,而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由于支付了大量寻租成本而成了上市公司。二是白白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使本来可以用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等生产性活动的资源浪费在请客送礼、行贿受贿等于社会无益的活动上。三是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政府官员在这些活动中享受了特殊利益,这些特殊的存在会引发一轮追求行政权力的浪费性寻租竞争;同时,利益受到威胁的企业也会采取行动“避租”,与之抗衡,从而耗费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

第二,造成壳资源分配中的平均化倾向。政府配置资源具体地讲是通过政府行政系统来分配资源。政府各部门、各地区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利益追求,都希望在全国总盘子中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壳资源,额度资源,而且都有自己特殊的理由、充分的条件和非同一般的“关系”、“门路”以加大在中央的谈判力量。作为分配壳资源中心的中央主管部门虽然也考虑保重点,但仍然免不了平均化分配倾向,因为平均化分配意见最少,阻力最小,摩擦最小,最易于操作执行。平均化分配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上市公司的小型化。为了在面上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最简单的办法是把额度拆小分配给更多的企业,这样上市公司规模自然也就缩小了。目前上市公司规模普遍较小的根源就在这里。平均化分配倾向不仅影响目前的壳资源配置,而且影响以后的壳资源分配,拥用壳资源少的地区和部门就以壳资源少作为充分理由争取在未来的新增壳资源分配中获取更大的份额。而拥有壳资源较多的地区和部门在未来新增壳分配中就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中央主管部门很容易以已经拥有较多壳为由拒绝其要求。平均化倾向内生于政府行政分配资源之中,只要政府行政分配存在,平均化就是一种必然要求和趋势。

第三,使股市演变成为政府的一个政策工具。政府分配资源是按政策需要来分配的:国有企业要解困,壳资源分配就会向国有企业倾斜;少数民族需要照顾,壳资源分配就会向少数民族倾斜;纺织行业需要支持,壳资源就更多地流向纺织行业……股市成了实施解困、救济的政策工具,而不是优质企业吸纳社会资源的场所。在这种分配机制下,真正优秀的企业由于不是政策照顾对象而难以进入上市公司之列,而质量不高的企业则有可能由于属于政策照顾对象而进入上市公司之中。股市演变成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同时也就丧失了自身本应拥有的各种功能;股市过多地承载着政府的政策倾向和意愿,自身的行为就会扭曲变形。

政府目前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增量壳资源的初次分配上,对于伴随着资产重组热潮迅速兴起的存量壳资源的重新分配暂时无暇顾及,这样市场力量就在供求双方受利益机制的驱使下自动起作用了。买壳借壳始于内地企业收购兼并在香港股市上市的境外企业,继而由香港发展到上海,再由上海发展到深圳,目前仅在国内股市买壳借壳的案例就有几十起。在这一过程中,市场规则初步显示了其在壳资源配置领域中的相对优势,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抵消了政府在增量壳资源分配领域中的不足和负效应。其积极作用主要有:

首先是优化了壳资源的再分配。我国股市目前已拥有上市公司800多家,这是一笔规模不小的存量壳资源。其中有的企业育壳能力强,在竞争中不断壮大;有的企业育壳能力弱,在竞争中萎缩淘汰。如何盘活既有的存量壳资源,使其发挥最大功效是目前股市存在的一个重大课题。买壳借壳为此提供了契机,它在既有制度框架下,为壳资源从弱势企业向优势企业流动、转移和重组提供了新渠道,同时将优胜劣汰机制引入到壳资源分配中。通过流通与重组,壳资源在动态中不断得以优化配置和再配置。

其次是改善了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企业上市不再是“终身制”,其经营不善,壳资源随时可能被市场拿走,竞争机制促使上市公司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增强育壳能力。另一方面,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弱势企业,剥离其不良资产,注入优质资产,调整产品方向和服务领域,以恢复和发挥其壳功能。从某种意义上看,壳资源的市场性再分配是对行政性初次分配的再筛选、再优化,从而使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不断提高。

再次是开辟了企业上市的新途径。现在企业不仅可以造壳上市,而且还能买壳上市、借壳上市。企业可供选择的空间增大了,因而也就有可能根据不同选择途径的成本收益比较做出最佳的选择。在目前的制度结构下,买壳上市相对来说是一条捷径,敏感的企业紧紧地抓住这一点,一举成功者不乏其例。壳资源再分配的最重要之处还在于,它为那些有条件上市因被排除在政府政策倾斜范围之外而上不了市的企业,比如说民营企业,提供了上市机会,这些企业的上市本身,就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

还有就是促进了国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目前买壳上市的主要方式已由二级市场买卖股票转移到场外法人股的协议转让和国家股的无偿划拨,这种方式大大促进了国有资产的流通变现,国家可以把变现资金投入到其它行业中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目前的存量壳资源配置中,由于政府微观规章制度的缺位,纯粹由市场自由配置也会产生一些负作用:一是国有股在协议转让过程中,可能出现国有资产产权受到侵害的情况;二是通过买壳上市方式取得上市地位的收购公司,并未象新上市公司一样经过仔细审核,以确定其是否有足够业绩记录以及是否适合上市,难免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三是可能导致对中小股东的不公平待遇,因为收购公司有可能向控股股东提供某些利益,或给予某种隐性溢价,进行幕后交易;四是可能演变成为纯粹的壳炒作行为,造成股价剧烈波动,对股市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详细分析了壳资源配置的二元结构特征,以及这种二元结构引起的正负效应。推进我国股市健康发展,急需构造新的壳资源配置模式。

三、对壳资源配置模式的总体构想

构造理想的壳资源配置模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二元结构没有处理好这一关系,在初次配置阶段市场没有有效介入,而在再配置阶段则出现政府缺位,因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总结经验,新的模式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不过这种共同参与不是在同一平面上相互重叠,相互竞争,而是在不同层次上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具体地讲,政府应该定位在微观规制领域,着眼于基础制度结构的构建,市场应该定位在资源配置领域,具体担负壳资源分配;政府只管法律法规之外的事情,法律法规之内的事情让位于市场;政府只管什么事情不能做,能做的事情怎么做,由谁做,让市场来安排。总之,新的壳资源配置模式应该是政府微观规制下的市场一元化配置。

按照这一总体构想,政府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制定企业上市的条件、资格和标准并监督执行;制定证券市场兼并收购法律法规,防止市场垄断,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制定借壳买壳行为规范,防止壳资源的炒买炒卖,防止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和国有资产流失;制定企业上市、买壳、让壳、借壳等环节的信息披露规划,防止内幕交易和不正当竞争等等。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是:根据效率原则,把增量壳资源分配给具备条件的企业;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实现存量壳资源的流动与重组。当然,政府与市场的功能界限也不是绝对不变的,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创新,二者的边界也会发生某些变化,比如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处于发育阶段,政府的功能应该强一些,但是随着股市自身的发育成熟,政府的功能就应弱化,把更多的功能空间让位给市场。但是,二者的功能领域应该是基本不变的。

实现这一总体构想,首先,必须对目前的二元配置结构做根本改造。第二,在增量壳资源的初次分配阶段引入市场机制,由市场参与分配。具体设想是:实行股票额度拍卖制度,取消目前的计划分配制度,拍卖收入用于建立股票二级市场平准基金。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把真正有效的企业推向证券市场,因为只有有效率的企业才能支付得起用于购买额度的成本,没有效率的企业由于支付不起这一成本自然就被排除在上市企业之外。同时,这种办法可以消除企业不公平竞争环境,上市企业由于按市场价支付了额度费用,就相应抵消了上市的租金,企业不会因为上市本身而额外获益,企业依然只能依靠自身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获胜。目前许多上市公司效益不错,并不是由于自身经营有方,而是因为有上市租金做铺垫。另外,通过这种办法,租金收入取之于股市,用之于股市,对股票市场稳定发展极为有利。第二,政府应该尽快进入壳资源再分配领域,当然不是去替代市场,而是承担起微观规制职能,使壳资源再分配健康有序进行。

标签:;  ;  ;  ;  

论股票市场中的壳资源配置_壳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