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章”183号句式分析九首歌第一部分_九歌论文

《楚辞章句#183;九歌第一篇》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章句论文,楚辞论文,第一篇论文,九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6365(2001)02-0005-04

王逸是东汉早期人士,距先秦时代屈原南征沅湘洞庭组织民众反秦复郢时期约三百多年,汉代文化虽然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时代文化,但两个时代的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别,尤其是文句结构变化异常。先秦时代文句用词简洁,一字一词一义,没有词组,文句只用于记事。汉代文句出现约定俗成的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词组,出现了天神、地祗、人鬼神系,出现了神话体系。文章除了记事以外,还出现了纯文学作品。王逸用汉代兴起的多彩文化去吻合先秦时代屈原作品的记实文化,内容当然被汉化。王逸以汉代文化去注释屈原作品内容,并写出了《楚辞章句》流传后世,于是,苦了后代的迁客骚人,都在《楚辞章句》光怪陆离的内容中流连,在奇异的世界里翱游。屈原被变性变态,变成了一个能上天下地、神人杂糅的怪物,他南征反秦复郢斗争事迹消失得无影无踪。《九歌》还出现了十个神,天神、地祗、人鬼扰得《九歌》内容虚无缥渺,谁也读不通,只好让神鬼去主宰。在科学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运用金文考古的方法破译屈原作品,才惊讶地发现王逸《楚辞章句·屈赋》注释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大错误,危害极深。为此,本人针对《楚辞章句》进行评注,写出了《屈原作品导读》一书,以澄清千古奇文内容真象。由于篇幅有限,今将《楚辞章句·九歌第一篇评注》献上,以飨读者。

《九歌》是屈原南征反秦复郢斗争史诗,是长篇歌辞。由于时代久远,被汉代人分割成十一篇,每一篇赋前加上了一个相应的神名作篇名,使屈原南征反秦复郢斗争文献变成了虚无缥渺的祭神曲。随着时间的推移,《九歌》十神次序错乱,内容更加移位。因此破译《九歌》原文原意难度很大,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对《九歌》十神已形成固定概念,总是围绕《九歌》十神的神位、神性、神格去考释内容,约定俗成地很难突破其神位、神性、神格的祭祀内容。如果,我们把《九歌》视作屈原南征反秦复郢斗争的历史文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一字一义地恢复《九歌》文句的文字内容,就像拨开了云雾见太阳一般,屈原南征反秦复郢斗争事迹朗然可见。《楚辞章句·九歌第一篇评注》的文献依据是:《史记·楚世家》:“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二十二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拒秦。”《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两城,楚人反我江南。”《正义》曰:“黔中郡反归楚。”屈原的作品都是记载楚人收复江旁十五邑的历史文献,即屈原南征反秦复郢斗争史诗。

九歌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王逸注曰:日谓甲乙,辰谓寅卯。穆,敬也。愉,乐也。上皇,谓东皇太一也。言已将修祭祀,必择吉良之日,斋戒恭敬,以宴乐天神也。抚,持也。玉珥,谓剑镡也。剑者,所以威不轨,卫有德,故扶持之也。璆,琳琅,皆美玉名也。《尔雅》曰:有璆琳琅玕焉。锵,佩声也。《诗》曰:佩玉锵锵。言已供神有道,乃使灵巫常持好剑以辟邪,要垂众佩周旋而舞,动鸣五玉锵锵而和,且有节度也。或曰纠锵鸣兮琳琅。纠,错也。琳琅,声也。谓带剑佩众多,纠错而鸣,其声琳琅也。

中一评曰:《九歌》是屈原南征反秦复郢斗争历史文献,虽分成十一段(篇),但原文中都没有篇名。汉代早期的文人为了便于传教《九歌》,分别用十个神名作分段标题,它与原文内容毫无关系。王逸对先秦时代所祭的神非常陌生,误以为《九歌》的标题神都是先秦时代的楚神。比屈原晚半个世纪的秦始皇只祭八神,一曰“天主”、二曰“地主”、三曰“兵主”、四曰“阴主”、五曰“阳主”、六曰“月主”、七曰“日主”、八曰“时主”,并没有形成天神、地祗、人鬼体系。“东皇太一”神是汉代早期兴起的天神名,屈原不是先知,他南征反秦复郢斗争历史文献中不可能出现汉代的神名。况且,《九歌》正文中并无“东皇太一”神,只有“上皇”,但“上皇”并不是神名,它包含着“上”“皇”两个字各自的字义。王逸把“上皇”释作“东皇太一”神,错也。长剑、玉珥、璆锵、琳琅在先秦时代都不是词组,都包含两个字各自的字义,王逸用汉代兴起的词组词义注释先秦时代的文字,与原文原意相距甚大,均失去了原文原意,使文句无法读通。

吉,善,利。和“凶”相对。日,光阴,时间。吉日,指好日子。引申为抗秦的大好形势。辰,时刻,时运。《诗·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怒。”引申为战机。良,精善。《吕氏春秋·仲冬纪》:“陶器必良。”言抗秦形势大好时运精善。

穆,壮美。《诗·周颂·清庙》:“于穆清庙,肃雍显相。”将,将士。愉,盗取。《诗·唐风·山有枢》:“宛其死矣,他人是愉。”《笺》:“愉读曰偷,偷取也。”引申为暗地、暗暗。上,方位词,南向。引申为南征黔中郡秦军。皇,匡正。通“匡”。指支援黔中郡抗秦义军杀敌。言壮美将士暗地南征杀敌。

抚,据有,占有。《左传·襄》十三年:“抚有蛮夷”。《礼·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长,长久。剑,杀敌的兵器,引申为杀敌。玉,通“王”,指王室、王权、王土。珥,通“耳”,附于物体两旁便于提举之物。引申为边陲之地。言占有长久战场王土边陲。

璆,通“翏”。《说文》:“翏”,高飞也。从羽从。”锵,金玉声。鸣,使物发声。《周礼·夏官·大司马》:“鸣镯,车徒皆行。”《吴子·应变》:“卒起击金鸣鼓于厄路。”引申为队伍出发。琳,通“林”,林立。琅,通“良”,精善。言疾速行军队伍整齐精干。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 奠桂酒兮椒浆。

玉逸注曰:瑶,石之次玉者。《诗》云:报之以琼瑶,瑱,一作镇。盍,何不也。把,持也。琼,玉枝也。言已修饰清洁,以瑶玉为席,美玉为瑱。灵巫何持乎?乃复把玉枝以为香也。蕙肴,以蕙草蒸肉也。藉,所以藉饭食也。《易》曰:“藉用白茅”也。蒸,一作蒸。桂酒,切桂置酒中也。椒浆,以椒置浆中也。言已供待弥敬,乃以蕙草蒸肴,芳兰为藉,进桂酒椒浆,以备五味也。

中一评曰:原文中并没有祭祀礼仪,又何曾有灵巫活动。《九歌》是先秦时代文献,属金文、简文、帛书一类的文句,用辞简洁,一字一义,没有出现多字词和词组。瑶席、玉瑱、琼芳、蕙肴、兰藉、桂酒、椒浆都不是约定俗成的词或词组,它们都包含着两个字各自的字义。文字多训诂意,如瑶通“遥”、玉通“王”、珥通“耳”、瑱通“镇”、蕙通“惠”、兰通“阑”、桂通“圭”、 酒通“就”、椒通“叔”,王逸忽略了文字的训诂,因此,他无法释通《九歌》原文原意。

瑶,音通“遥”,远也,指远离楚陈都的江南黔中郡。席,《说文》:“席,藉也。”引申作凭藉、倚仗。《汉书·刘向传》:“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玉,通王,引申为王室、朝廷。瑱通“镇”,镇守。 见下文“白玉今为镇”《周礼·夏官·职方氏》:“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疏》:“言镇者,以其入夷狄深故须镇守之。”言遥远黔中凭藉王权威镇。

盍、合,聚合。将,将士。把,执,握住,掌握。琼,博具。如后世的骰子。《列子·说符》:“击博楼上。”《注》引《古博经》:“其掷采以琼为之,琼方寸三分,长寸五分,锐其头,钻刻琼四面为眼,亦名齿,二人互掷行基。”引申为战局。芳,凡芳香之物皆曰芳。此指抗秦有利形势。言聚合将士把握战局形势。

蕙,通“惠”,兵器名,即三棱矛,引申作步卒。肴通“肴”。《说文》:“肴,啖也。从肉爻声。”引申为平定。蒸,通“烝”,众多。《诗·大雅·烝民》:“天烝民,有物有则。”兰,通“阑”,兵器架,引申作兵力,此指敌军。藉,践踏,凌辱。《吕氏春秋·孝行》:“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注》:“藉,犹辱也。陵藉也。”言步卒平定众多敌军践踏。

奠,定。奠定。桂,通“圭”,指朝廷官员参加重大礼仪时所执的玉制礼器,形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引申为楚朝廷。酒,《说文》:“酒,就也。从水从酉,酉亦声。古者仪狄作酒。”古时获重大成就的祭祀需酒祭神。引申为成就、成果。椒,通“叔”,衰乱。《左传·昭》六年:“三辟之兴,皆叔世也。”浆,指半凝固的液体,引申为滞留。言奠定朝廷战果衰乱停滞。

扬桴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灵偃蹇兮姣服,芳菲兮满堂。

王逸注曰:扬,举也。拊,击也。桴,一作桴。疏,希也。言肴膳酒醴既具,不敢宁处,亲举桴击鼓,使灵巫缓节而舞,徐歌相和,以乐神也。陈,列也。浩,大也。言已又陈列竽瑟,大倡作乐,以自竭尽也。灵,谓巫也。偃蹇,舞貌。姣,好也。服,饰也。姣,一作妖。

中一评曰:鼓、竽、瑟在先秦时代虽是名词,指乐器,但屈原作品中的名词多作动词或形容词释意,往往与名词本意无关。歌,并不指唱歌,因歌词是有一定曲调的。唱歌的人必须遵照歌词和曲调唱才称之为歌。因此,歌的含义是言辞一致,行动一致的代词。灵,并不是神巫的专称,而指威灵。任何威灵之人或物,都可称灵。王逸把“灵”释作祭神的巫,将《九歌》内容巫化,错也。

扬,钺的别称。《诗·大雅·公刘》:“号矢斯张,干戈戚扬。”《传》:“扬,钺也。”桴,丛生的树木。《诗·大雅·祐朴》:“芃芃祐朴”。汉毛亨《传》:“朴,桴木也。”引申为林立的军队。拊,抚育,抚慰。《诗·小雅·蓼我》:“拊我蓄我。”《左传·宣》十三年:“王巡三军,拊而勉之。”鼓,古人行军,击鼓则进,鸣金则止。因称行进为鼓行。《周礼·夏官·大司马》:“车徒皆作鼓行。”引申为军队正在前进中。言戚钺林立抚慰前进军队。

疏,陈列布局。见下文“疏石兰兮为芳。”缓,迟缓,延缓。《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缓也。”《国语·晋》三:“丕郑如秦缓赂。”《注》:“缓,迟也。”节,符节。古时使臣执以示信之物。《周礼·地官·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此指守邦国者用的玉节。安,安全,稳定。歌,指一定的歌词,一定的曲调,一定的声色综合,引申为行动、步调一致。言布局延缓行动统一步调。

陈,战阵。同“阵”。《论语·卫灵公》:“卫灵问陈於孔子。”竽,通“于”,广大,尊显。《礼·檀弓》下:“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瑟,庄严貌。《诗·卫风·淇奥》:“瑟兮僮兮,赫兮恒兮。”浩,广大。倡,发起,倡导。倡应读曰唱,谓首号令也。言战阵尊显庄严广泛发起。

灵,威灵。此指威灵的军队。偃,卧倒,倒伏。伏倒为仆,仰倒为偃。《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蹇,凝滞,停留。《管子·水地》:“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姣,通“交”,交战。服,古王畿以外的地方,此指楚江南黔中郡之域。言军队潜伏停留交战阵地。

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王逸注曰:“菲菲,芳貌也。言乃使姣好之巫,被服盛饰,举足奋袂,偃蹇而舞,芬芳菲菲,盈满堂室也。五音,宫、商、角、徵、羽也。纷,盛貌。繁,众也。欣欣,喜貌。康,安也。言已动作众乐。合会五音,纷然盛美。神以欢欣,厌饱喜乐,则身蒙庆家受多福也。屈原以为神无形声,难事易失。然人竭心尽礼,则歆其祀而惠降以祉自伤履行忠诚以事于君,不见信用而身放弃,遂以危殆也。

中一评曰:”王逸让巫主宰《九歌》内容,本来就是原则错误,因为原文中并没有巫,又哪里会出现巫女的轻歌漫舞芬芳满堂的场面呢?殊不知,凡芳香之物皆曰芳,这里是指抗秦将士进行反秦复郢的事业芬芳,不是指巫舞芬芳。“巫”术中唯心的,不可称芳。五音在先秦时代不是约定俗成的词组,它包含“五”“音”两个字各自的字义,与宫、商、角、徵、羽五音没有关系。君是古人各级统治者的称谓,也是人彼此之间的尊称,与神无关涉。王逸将“君”释作“神”,错也,释作“东皇太一”神更是大错也。因为先秦时代的楚国根本不存在“东皇太一”神,“东皇太一”神名是汉代早期才产生的神名,《九歌》正文中根本就没有神,它的内容与神没有关系。

芳,凡芳香之物皆曰芳。此指抗秦将士。菲,通“飞”,快速。满,充盈。《荀子·解蔽》:“顷匡易满也。”堂,山上宽平之处。《诗·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纪有堂。”言抗秦将士飞速充满战营。

五,一纵一横。古籍中“午”、“五”通用。《周礼·秋官·壶涿 氏》:“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沈之”。汉郑玄《注》:“故书,橭为梓:午,为五。”《左传·成》十七年有夷阳五,《国语·晋》六作夷阳午。音,声音。《诗·邶风·凯南》:“黄鸟,载好其音。”《淮南子·地形》:“清水音小, 浊水音大。”《注》:“音,声也。引申为抗秦的声势。纷,旗上的飘带。《文选·羽腊赋》:“青云为纷,红霓为缳”《注》:“纷,旗旒也,此指战旗,引申为队伍。繁,多,众也。会,汇合。言纵横声威队伍众多汇合。

君,统治,主宰。《荀子·王霸》:“合一在下而君之。”又《解蔽》:“心者,形之君者,而神明之主也。”欣,合成字,由“斤”、“欠”组成。斤,《说文》:“斤,砍木也。”欠,《说文》:“欠,张口气悟也。合成‘欣’字,意为砍木困难,引申为战局。乐,声乐,指抗秦形势。良,安乐,安宁。《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引早为安定。言主宰战局声色形势安定。

原文

释文

吉日兮辰良,

抗秦形势大好时运精善,

穆将愉兮上皇。 壮美将士暗地南征杀敌。

抚长剑兮玉珥, 占有长久战场王土边陲,

璆锵鸣兮琳琅。疾速行军队伍整齐精干。

瑶席兮玉瑱,遥远黔中凭藉王权威镇,

盍将把兮琼芳。 聚合将士把握战局形势。

蕙肴蒸兮兰藉, 步卒平定众多敌军践踏,

奠桂酒兮椒浆。 奠定朝廷战果衰乱停滞。

扬桴兮拊鼓,

戚钺林立抚慰前进军队,

疏缓节兮安歌。 布局延缓行动统一步调。

陈竽瑟兮浩倡, 战阵尊显庄严广泛发起,

灵偃蹇兮姣服。 军队潜伏停留交战阵地。

芳菲菲兮满堂, 抗秦将士飞速充满战营,

五音纷兮繁会。 纵横声威队伍众多汇合。

君欣欣兮乐康。 主宰战局声色形势安定。

这是《九歌》的序言,概述屈原南征战况。顷襄王二十三年,楚江南黔中郡抗秦义军形成反秦决战气候,朝廷把握这个有利时期,派军队南上支援,取得了收复黔中郡江旁十五邑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楚秦在江南对峙的局面。使楚国延续半个世纪才被秦灭亡。《九歌》如实记述了这次战争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

收稿日期:2000-11-06

标签:;  ;  ;  ;  ;  ;  ;  ;  ;  

“楚辞章”183号句式分析九首歌第一部分_九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