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中药足浴治疗0级糖尿病足50例临床观察论文_王海林

穴位贴敷中药足浴治疗0级糖尿病足50例临床观察论文_王海林

大庆市林甸县中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6300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方法治疗0级糖尿病足临床疗效。方法:按Wagner分级法将符合0级糖尿病足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在基础治疗上联合运用穴位贴敷及中药足浴。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进行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50例中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方法治疗0级糖尿病足,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中药足浴;0级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临床以下肢麻木、刺痛、发凉、间歇性跋行,继而出现溃疡、坏疽为特征,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Wagner分级中,0级糖尿病足是指有发生足溃疡危险的足,皮肤无开放性病灶[1],是下肢溃疡和坏疽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如及时有效干预,可延缓病情发展,因此,早期防治0级糖尿病足是防止致残的关键。我们采用穴位贴敷及中药足浴联合治疗0级糖尿病足,疗效显著,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住院病人,纳入研究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全部病例均为Ⅱ型糖尿病,治疗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6-74(平均54.3±10.6)岁,病程6-20年,平均(10.5±4.7)年。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32-68(平均58.5±11.2)岁,病程5-18年,平均(11.4±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1.1诊断标准:①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糖尿病足诊断分期参照Wagner分级标准[1],0级糖尿病足指有发生足溃疡危险的足,皮肤无开放性病灶。

1.1.2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及其0级糖尿病足诊断标准,运用Toronto Clinical Neuropathy Scoring System量表[6]进行初筛,分值大于6分可纳入;②知情同意者;③未采取穴位敷贴、中药足浴等中医外治疗法,若已使用则在停用2周后,进入观察治疗。

1.1.3排除标准:①非糖尿病并发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其他下肢血管病;②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功能损害者;③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④糖尿病坏疽及下肢感染、溃疡者;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糖尿病足知识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及纠正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凝状态等。治疗组则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及中药足浴,两组疗程均为2周。①穴位贴敷:取肉桂、吴茱萸各3g磨成粉,用白醋调成糊状,贴敷在双足底涌泉穴处,每次贴敷3h,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中药足浴:温脏扶正祛邪方,基本组成为:红参10g,制附子12g,干姜15g,桂枝15g,北杏仁10g,吴茱萸9g,黄芪45g,茯苓30g,白术15g,大枣30g,炙甘草30g,生姜30g;上药加水约3L煎熬至2L左右,再复煎1次,中药隔渣后,用足浴桶进行熏蒸和淋洗,淋洗时水温控制在38℃以下,切忌烫伤,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1.3疗效评定 ①基本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80%以上;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症候积分下降60%-80%;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下降20%-60%;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下降<2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取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50例中,基本痊愈8例,显效19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50例中则基本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2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脱疽”、“消渴”范畴。我们认为,糖尿病足发病与湿、热、火毒、气血凝滞及阴虚或气虚关系最为密切,其病机的特点是因虚感邪,邪气致癖,癖阻伤正,化腐致损,形成了虚、邪、瘀、腐四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变化,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病证。因此临证必须根据其症状,审其病程,划分阶段,同时结合湿热火毒的轻重、邪正盛衰等具体情况,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兼顾,并有所侧重。上工治未病[2],0级糖尿病足具有发生下肢溃疡之危险因素,但尚未形成溃疡,如能早期进行有效干预,可避免糖尿病足之发生及发展,此暗合“上工治未病”之理。穴位贴敷,肉桂气味辛甘大热,其性下行,益火消阴,大补阳气,外用可行血活血,通活经络,温经解凝,故其内能通达脏腑,外能通利血脉,乃诸药先聘通使;《神农本草经》指出:“吴茱萸,气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又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寒热”,吴茱萸大辛大温,温中下气止痛,开腠散寒逐痹;白醋性温,具收敛之性;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足掌前1/3与中1/3凹陷处,属足少阴肾经首穴,乃肾气之起源,此穴可刺、可灸、可药物外敷等;“肉桂”配合“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可收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引火归源之功。在人体足部有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等6条经脉通过,且与带脉、冲脉、阳跷脉、阳维脉、阴维脉交会甚密,足部有近40个穴位;将足部同人体上下内外、五官七窍、五脏六腑、肌肤皮毛筋骨沟通,以达阴阳平衡、祛病健体等作用。采用温运太阴虚寒之“理中丸”[3]、温扶少阴虚寒之四逆汤、温达厥阴虚寒之吴茱萸汤于一炉,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化“内服药”为“外用方”进行足浴,通过药物作用及温热效应,直接作用于麻痹疼痛的局部,同时,通过足底穴位反射区,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气血畅通,调理脏腑经络,达到局部和全身治疗的效果。本方法安全有效、费用低廉、操作简单之优点,同时,可避免内服药所致之副作用,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和家庭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兰.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2010.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85,81-82

[2]林明欣,赵英英,朱章志.立足“首辨阴阳,再辨六经”浅析糖尿病论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1119-1122

[3]林明欣,朱章志,樊毓运,等.朱章志教授论治消渴病之“温阳三法”浅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598-1601

论文作者:王海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  ;  ;  ;  ;  ;  ;  ;  

穴位贴敷中药足浴治疗0级糖尿病足50例临床观察论文_王海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