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产销市场总趋势_家用电器论文

中国家电产销市场总趋势_家用电器论文

中国家电产销市场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销论文,中国家电论文,趋势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电产业大趋势

经过价格战洗礼的家电业已伤痕累累,人们普遍认为其前景还难以下结论。因为WTO中的有关游戏规则肯定会打击不规范的中国家电业,但打击归打击,绝对打不垮,毕竟相当多的家电企业和商家已意识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已开始改变自己,这是让人感到欣慰的地方。

三大产业生态圈已初步形成

它们分别是胶东半岛、泛长江三角洲与广东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圈内主要是海信、海尔、澳柯玛北方三大家电巨头;泛长江三角洲圈内主要有飞利浦、春兰、熊猫、小天鹅、西门子、荣事达、三菱、惠而浦等十几家著名企业;康佳、TCL、科龙、容声、美的、格兰仕等国内南派巨头则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圈内。有数据显示,三大家电生态圈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中国整个家电产业的80%以上,产业积聚效应已充分显现。其中,胶东半岛生态圈的销售额已基本接近80亿美元,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销售额都已超过120亿美元。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

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仍然处在对发达国家的产业追赶期,家电企业将抓住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契机,使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基地。

经济规律告诉我们,企业一直在选择国家,在选择产业环境优越、制造成本较低的国家。家电产业的迅速发展正在使中国成为这样的国家,也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最大的制造基地给中国的家电企业带来了多种发展机会,但是其阻碍作用也逐渐凸现。

跨国公司卷土重来

经过前几年的沉寂之后,大型跨国公司重新大举进军中国市场。GE、西门子、惠而浦、LG卷土重来,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并在高端市场上攻城掠地,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外资家电品牌生产线的中国化转移正在获得与中国家电企业一样的成本优势,跨国企业的产品与中国家电产品的价格差距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可以说,生产基地的转移是外资品牌在技术、管理优势的基础上,强化了其成本的竞争力,转移阻止了中国家电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价格战与市场的拓展,我们经常说的中国家电的比较优势是成本优势,现在看,随着外资品牌生产基地的转移中国家电的成本优势正在变小。

过度市场竞争导致全行业亏损恶果

虽然目前品牌已经较5年前减少了50%,但依然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数据表明,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依次是质量、价格、服务、功能,而品牌仍然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指标,所以价格战仍然是目前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手段,但不计成本的价格战导致中国家电行业面临全线亏损的尴尬局面。有限的企业竞争资源不断被侵蚀,并直接导致下游的家电分销商、零售商进入微利时代。

品牌淘汰速度加快

2003年,中国的家电品牌只有20多个,而1997年国内的家电品牌则多达200多个,5年间中国家电品牌数量锐减了90%。BrandSources公布的《品牌淘汰——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报告预测》认为,到2006年,中国家电将只剩下2到3家综合品牌在开放的中国市场上与松下、索尼、飞利浦等世界级家电品牌竞争,现有的众多小家电品牌一部分将整合进入“两三家”族群,一部分将被并入“外姓”家电巨人品牌之中。这将是中国家电5年之内的最终发展图景。产业变化的晴雨表显示,从单一产品的横向并购开始,大的家电品牌已开始从“工厂时代”进入品牌化的“公司时代”。今后几年,中国家电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产品、单一厂家之间的竞争,而是大集团之间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竞争了。

产业技术不断升级

入世后,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中国家电业将在技术上结束模仿期,进入自创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档次。由于关税降低,中国家电业可以低成本进口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新产品的科研开发能力。国际家电巨头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松下、索尼、三星等巨头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而不再将中国视为初级生产基地。

制造模式将发生彻底的革命

在对发达国家的产业追赶中,中国的家电企业有片面地重视产品技术的倾向,而对生产模式等柔性的工艺技术重视不够。在信息技术促动下,世界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那就是从大规模生产模式向大规模定制模式的转变。能不能快速转变并使用新的生产模式将成为影响中国家电企业未来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企业内外制度环境全面接轨

国际范围内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企业制度的竞争。日前,中国家电企业与世界发达国家家电企业的差距除了技术上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制度上的差距。未来10年内,中国企业内外的制度环境将出现全新的变化,那就是制度环境全面与国际接轨,与发达国家家电企业大大缩小了制度差距的中国家电企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力。

向完整的产业链扩张

业内某老总曾预言:10年后中国将不存在完全单一的大家电品牌企业。由于家电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单一家电企业的生命是很脆弱的。例如空调行业里的格力多年来坚持专业化的方针,取得了目前的一线品牌地位,但在入世后,其发展后劲就不如那些综合家电企业。

随着经济实力与技术力量的发展,一些中国的家电企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处在产业链的一个节点上,而是上下游开始对接,以拥有了自己的一些核心技术。一个企业的产业布局开始向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方向扩张。

家电工业园被卖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家电企业已经迎来“企业内制造业”的剥离趋势,家电企业将使“脑力”与“体力”清晰分工,最终的市场幸存者——强势品牌将成为技术与服务的品牌经营商。为他们的品牌创建而建造的制造工业园区将被转卖给专门的制造运营商。

企业中心全面转移

随着家电企业的国际化,很多企业中心将再次调整,这主要是把总部迁往具有全球经济影响力的城市,包括发达国家的重要经济城市,像伦敦、纽约等城市都将成为中国家电巨头的企业之都。

家电零售业大趋势

目前在中国零售行业各种业态全面发展,新兴业种不断细分市场,覆盖各层次、多方面消费需求。家电业是中国发展最快、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而家电零售行业在经历了充分竞争后呈现出以下特点:

流通格局发生巨变

入世后不仅仅是政府从企业中退出,家电企业也将从流通领域内彻底退出,现在的空调市场已强劲地显出这种趋势。

近年来,本地家电销售企业发展迅速,渠道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较大的拓展。今年4月的家电价格战,更标志着专业经销商已经进入成熟期,家电企业淡出市场营销环节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中国新兴家电渠道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还远没达到完善、规范的地步。相反,国际商业巨头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在短时间内即可大规模进入本地市场,对现有家电经销企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商业资本在崛起

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租赁经营”、“无风险经营”、“无个性经营”之后,商业资本要更好地发挥优势生产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同时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塑造出自己的品牌。过去商场普遍采用代销的经营方式,将风险完全压在厂家身上,现在这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商业企业要独立承担流通领域的风险。商业资本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商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要独立出来。

国际化竞争的压力加大

由于市场进入门槛较低,零售业天然具有充分竞争的特性。特别是引入外资对零售业的革新推动尤其大。进入新阶段,同商圈之间、中资与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所以,今后主导中国家电销售的渠道很可能是外资品牌,当然国际商业巨头进入中国市场,还需要借助本地家电销售企业的力量。前不久,来自美、日的家电超级零售巨头同国美接触,希望借国美进入中国。

特许经营将大行其道

随着市场的进化,专业化分工的加强,未来10年内,以往支撑家电企业的自营渠道因为成本的原因将全面撤退,而其他巨量零散的代理商将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加盟到大的品牌渠道商中,成为品牌渠道的连锁店。

技术进步对零售业的影响力加大

19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零售业的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跨国零售企业都是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应用者,也是领先者。可以预见,新阶段以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的运营管理技术将成为决定零售业竞争成败的先决条件。

专业家电连锁店脱颖而出

它们将成为这个行业具有代表性的领先的公司,各大百货商店的家电卖场正在逐步消失,家电零售业进入专业连锁为主的时代。但与以往“店大欺厂”不同,新阶段的零售业将以庞大的连锁网络、快速的集客与促销能力、强大的后台信息处理能力来主导制造业,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渗透和结盟将日益盛行。

进入运营管理技术与品牌制胜时代

零售业竞争将从浅层次和战术性的价格让利、独家采购、不定期与不连续的促销,进入以运营与营销技术、品牌技术为核心的战略性竞争层面。运营与营销技术包括市场商圈调查、连锁店开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库存与配送、店内布局与商品陈列、营业沟通与市场促销、运营信息管理等技术,只有经验没有技术的企业将被淘汰。新阶段将是运营管理技术与品牌制胜的时代。

家电市场大趋势

专家预测,中国家电将迎来真正大市场竞争的时代!相当一部分本土品牌将在竞争中快速消失,但是一部分实力强大、拥有技术、人才、管理和配套生产能力的家电品牌将得到迅速发展而主导市场动向。

家电价格大幅度降低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运营成本的下降,中外品牌的激烈竞争等因素,都将使家电的价格变得更加便宜。据测算,10年之后,同等家电产品的价格将比现在下降40%左右。

本土品牌数量急剧减少

从品牌竞争的角度看,中国的家电企业目前只在中国市场上存在竞争,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上根本就没有竞争。因为,中国家电的品牌空间只在中国市场,所以存在与外资品牌间的竞争,在海外市场我们只是输出产品,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的竞争问题,所以说中国家电品牌的国际化竞争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自己的家门口。根据WTO国民待遇的原则,过去对国有家电企业的各种倾斜政策将逐步被取消,与此同时,海外家电巨头挟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纷纷抢滩中国家电市场,在洋品牌面前,家电市场中的本土品牌数量将急剧减少。精明的跨国公司已经悄然进行战略转移,扩大对华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力图取得品牌和价格双重优势。

市销产品全面e化

市场调研数据表明,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依次是质量、价格、服务、功能,因此未来家电市场的主流产品将全面e化。在今后10年中,微电脑将广泛地应用到家电产品中,一些旧有的家电产品还要实现网络化升级,以前孤零零的家电在获得网络支持的条件下,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电子商务成为主流商务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流通业态以及终端用户购物方式的变化,电子商务将风行全行业。未来学家预测,电子商务总额将占行业商务总额的95%以上。

开拓农村市场是策略重点

随着家电网的改造,城市农村同网同价和农村城镇化等政策的实行,将极大程度地改善农村地区使用家电的客观条件和农民的生活习惯。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城镇结合部和小城镇将对家电产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真正步入国际市场

入世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出口导向的中国家电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家电业将在一个比较规范、多边、稳定和可预见的国际经贸环境下进行国际贸易,而不再遭受各种歧视性贸易待遇。这些都为中国家电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机制,也为中国家电业真正融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市场推广技术国际化

中国家电企业与外资品牌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技术与管理上,市场推广的差距更是巨大。一个企业有了好的技术与管理不一定会塑造出好的品牌,所以市场推广对企业品牌的发展至关重要,市场推广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世界级的大家电企业主要的工作是做核心技术的市场研发与营销,其他很多业务环节都已经外包。因此,品牌是好的产品在好的市场推广的基础上产生的,市场推广在传播自己的综合信息,同时,也从市场传回了最符合市场实际的信息,如果没有这项工作,永远不了解客户,永远会处在其他品牌之下。

最终完成全球市场布局

从发展的趋势看,生产基地与研发基地的转移将完成他们在中国市场的销地产,最终完成其全球市场布局。外资品牌不要低端的现状也将快速改变。在未来的中国市场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高端产品就成为低端产品,外资品牌会一手抓高端抓利润,一手抓低端抓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人气,低端产品可能成为外资品牌的促销工具。随着分销领域的开放,中国的低端产品的竞争力也将逐渐减弱。比较优势是一种发展的比较优势,中国正是因为比较优势的原因,吸纳了国际品牌生产基地的转移,但这业已形成的大基地正在从侧面降低中国家电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建国际品牌的成本条件已难以言多。

标签:;  ;  ;  

中国家电产销市场总趋势_家用电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