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私人货币向资本的转换_货币论文

论私人货币向资本的转换_货币论文

私人货币向资本转化问题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货币论文,私人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一个私人货币向资本转化的问题,近来颇受关注。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私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问题。这是因为,从收入上实行差别很小的低工资制,几乎没有私人货币向资本转化的基础;在经济制度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不吸收私人货币,没有将私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制度;不允许个体经济、私人企业存在,从而堵死了私人货币向资本转化的途径;在政治上把拥有资本看作是不光彩的事,也是货币向资本转化的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市场经济,允许个体生产,允许开办私人企业和发展股份经济,这就从政策、制度上为私人货币转化为资本打开了大门。另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些手中钱比较多的人,也有了将自己的货币向资本转化的条件。于是,私人货币向资本转化就成了必然的事。

当前,私人货币转化为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私人直接投资形成的资本和购买股票形成的资本。后者为购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其他经营单位发行的股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在我国经济中,个体经济中运行的货币不算资本,各种债券不能算是资本,银行存款也不算是资本。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向私人借款或向银行贷款的投资,这也是居民货币转化为资本的一种途径。

现在需要研究的是,对居民货币转化为资本怎么看?以下几点,想必人们是不会有异议的。其一、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一部分居民为增加自己的财富或收入,将自己的一部分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必然性。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向资本转化的货币量有增大的趋势。其二、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或收入,一部分居民利用向私人借债或向银行贷款投资,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其三、货币转化为资本,有盈有亏,但是,从一个社会比较长的时期来看,其基本趋势是增大。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初期,由于许多规则和制度还不健全,也由于经济发展空间比较多,有些人资本增大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那么,怎么评价这种现象呢?

用传统的观点来看,货币转化为资本,并逐步增大,必然会拉大收入差距,产生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问题。拥有资本的人占有的社会财富多,不拥有资本的人占有的社会财富相对就少,有些人甚至处于贫困状态。

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看,居民私人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生产力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劳动力,二是生产资料,三是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都需要货币,没有货币,生产不能进行。在现阶段,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来看,所缺的就是货币。因此,居民货币转化为资本可以补这个缺,增加新的经济生长点,扩大社会生产规模。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从社会的角度看,居民货币转化为资本,可以扩大社会就业,解决一部分人的收入问题,对提高社会居民的收入也有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面临着一个如何对待私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以为,我们的政策选择应当是:在全社会资本中,要保持公有资本包括国有资本和集体所有的资本占主体地位,而使私人所有的资本、外商所有的资本等占辅助地位或次要地位。对这个规定,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即我们允许私人的货币转化为资本,也允许这些资本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扩大,但是,我们必须对其进行限制,使其始终在全社会的总资本中占辅助位置或次要位置。限制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从量的扩大上限制,一是在投资的产业领域上进行限制,使其不能占据全社会的总资本的主体位置。

我认为,对于社会总资本的发展,不能采取放任的办法。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由于正处在转型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消除,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有不少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一部分企业的效率、效益和发展程度还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当允许私人货币向资本转化;另一方面,应当采取积极的方针,在过去十几年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找出一种能够使公有制优越性充分发挥的好形式。要做到这一点,从我国改革的实践看,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冲破原有体制、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束缚,在更大领域和更深层次进行探索。

标签:;  ;  ;  

论私人货币向资本的转换_货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