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间空间自主性使用的同化与顺化论文_冯方娜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建筑对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突破,建筑空间的自主化使用的同化与顺化也迅速发展,在近十几年,我国的公共卫生间内部空间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卫生间的印象也不再仅仅是如厕这一功能,其内部空间自主性使用的顺化现象极为明显。

关键词:公共卫生间;自主使用;同化;顺化

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建筑空间不再受承重墙的限制,内部空间更加流动、自由,功能也不再单一,空间的自主性使用在这时初露头角。21世纪,建筑逐步突破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限制,更加注重以精神为目标的功能研究,关注每一个普通使用者心理、精神的深度人性化,空间的自主性使用行为迅速发展,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建筑环境对使用者刺激的互相作用下,建筑空间发生了很多顺化与同化。

建筑空间的自主性使用行为是一种建筑和人之间的互动,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的卫生间,随着冲水式卫生间的普及,以及环境的日益改善,卫生间不再只是人们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这一基本功能,这里还是交流的场所,可以吸烟、思考和聊天,甚至阅读、放松、宣泄。

通过对北京市三类卫生间调研——车公庄大街周边居民区的公共卫生间;芳草地、甘百大厦等商场办公卫生间;清华大学六号教学楼、建筑系馆、北大的理学楼卫生间,总结出7种人们在使用卫生间时对其空间自主性使用的顺化。下面主要从当前卫生间现状、卫生间空间的使用顺化以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1,公共卫生间的现状

公共厕所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逐渐出现了相对私密的公共厕所。在改革开放前后,普遍人家里依旧没有室内厕所,大家只好清晨走10多分钟的路程去远处公共厕所排队入厕,当时我国城市的公共厕所基本上以旱厕为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的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展示国际形象,加之2000年我国申奥成功,这促使了北京的“公厕改革”,公厕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基本上消灭了旱厕,把沟槽式厕所全部改造为独立便器式厕所,洗手台、面镜、无障碍设施也基本普及,每个卫生间配备专职清洁人员,确保清洁。

现在,卫生间逐渐体现人性化,如公共卫生间的视线遮挡由不封闭、半封闭到现在的全封闭;卫生间内的地面与墙面均用用瓷砖贴面,既能够防潮,也方便打扫,室内环境更加明亮干净,装修也逐渐采用温馨色调;设计卫生间时设计师也都会考虑到卫生间的自然通风,同时也会做机械排风,一些商场的卫生间内保洁人员也都会点燃檀香,尽量使室内没有异味;卫生间里设有挂钩,让使用者如厕时能够把衣服、包等挂在上面。

在无障碍方面,我国卫生间已经逐步在完善,比如每个卫生间入口设置坡道;卫生间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的使用;女公共卫生间内逐步设置了化妆空间,以及婴儿换尿布的桌板等。

总之,现代的公共卫生间环境不仅仅是干净卫生,更多的地方体现着人文关怀,让人身心清爽愉快,正是因此,人们到卫生间里能够舒心地方便,同时空间自主使用的顺化也逐渐出现。

2,卫生间空间自主使用的同化与顺化

现代公共卫生间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地点概念,它更多地承载了人群的活动,成为一个更富有公共意义的场所。通过对周边公共卫生间的调研,地点涵盖学校、办公楼、商场、以及路边公共卫生间,发现现代生活给私密性的卫生间带来了多重身份。

2.1 宣泄的场所

卫生间作为宣泄的场所再好不过了,对于这一功能使用的顺化,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在学校、办公室受到委屈时,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独自跑到卫生间,关上门,蜷缩在那不足一平米的空间里,任凭眼泪洗刷着自己的脸。在卫生间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当时就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哭泣,也很少会被人发现,无论多少委屈与难过都会随着眼泪流淌出来,同时内心那小小的自尊心也不会被别人打扰。

2.2 交流的场所

中学时代,有一种更亲密的情谊,叫“一起去厕所”,下课铃声一响,几个朋友一起说说笑笑去卫生间。这种“厕所”情谊,不仅仅是一种默契,更是中学生时代浓厚纯真友情的寄托。在现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公司里能够碰见同事、熟人往往发生卫生间里,排队等候时、洗手照镜子时大家才得以聊上几句,相互关心问候一下。

卫生间,作为生活中每个人每天必需的场所,不仅仅解决了我们的生理需求,随着其设计的优化,人们在其中逗留时间的增加,人们在其中也就发生了更多的交流。

2.3 化妆、整理衣服的场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出门在外都会十分注意自己的妆容,如果衣服出现不整齐,或是女士们精心画的妆不小心花了,这时大家都会四下寻找一个隐蔽的地方,然而大家公认的最佳选择就是卫生间。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曾在多处办公楼的卫生间里看到女员工补妆的场景。

2.4 “一展歌喉”的场所

我记得高中时候,有个女同学给我们放了一段她自己录的歌,平时她唱歌一般,但这次录音放出来的效果更不同凡响,声音空灵、清脆,我们每个人都赞不绝口,问她是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时,她坏笑着说这是在卫生间里面录的歌。我想每一个设计卫生间的人永远都不会刻意考虑到卫生间的这一功能,而恰恰是当初为了防潮等实际需求出发,在卫生间贴满了瓷砖,而瓷砖的反射,使声音的混响加强,从而获得了这一意外的收获。

2.5 哺乳的场所

在这次调研时,在甘百大厦商场的卫生间内,看到一个母亲抱着婴儿喂奶,为了让孩子能够舒适的吃奶,她的脚踩在拖把池的边沿,让婴儿躺在自己的腿上,一只手抱着婴儿,另一只手撩着自己的衣服进行喂奶。

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专门供母亲哺乳的场所,但覆盖程度还是很低,如果当婴儿急需吃奶时,周边又没有母婴室,母亲通常会选择到卫生间里应急。

2.6储藏室

调研室,除了甘百大厦、欧美汇、芳草地这几个商场中的卫生间里面会看到给打扫卫生的员工们专门设置了休息室,以及杂物储藏室,其他的很多卫生间都没有设置,这时候就会看到有的员工就会“霸占”卫生间的某个坑位,在门上设置一个锁,她的一些更换的衣物、鞋子、包等物品都放在这里,有的将拖把、水桶等也都放在某个坑位里。

2.7 广告的场所

在周边几个学校调研时,卫生间的门上经常贴有“四六级包过”“托福寒假班名师大助阵”等小广告贴;在欧美汇、上品折扣几个商场的卫生间里面,广告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宽带、化妆品、理财等等。这些广告大都贴在门距离地面40厘米左右,恰好在方便者蹲下身时眼睛的正前方,正好利用人们如厕时无聊而会反复看其广告,已获得良好的广告效果。

3,卫生间空间自主性使用行为的心里引发机制

人类自己有需求,行为是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然而人类生存在环境中,环境对于人的行为和心理具有影响力和塑造力,环境与人的心里和行为具有某种对应关系或者因果关系,基于对环境的分析,人的行为和心理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被预测,环境对行为会产生消极压制或积极促进的影响。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可以看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之后就是情感上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从卫生间的发展可以看出,在生产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只要有地方解决个人问题就可以,不论环境的好坏。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对卫生间的环境有了要求,希望其能够更加干净卫生,能够考虑到人的私密性,现在开始追求人性化。正是人们这样需求的提高,卫生间的空间状况才得以改善,最初,人们看到卫生间时头脑中首先映射出这只是一个方便的地方,并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模式,将卫生间的功能同化,但随着卫生间环境的改善,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人们对卫生间的空间印象不再局限于解决生理问题这单一的功能空间。

让?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环境行为学理论的理论基础,其核心概念是“图式”、“同化”、“顺化”、“平衡”。通过“场论”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建筑空间使用的自主性行为B与个人的内在刺激P和外部环境因素E成正相关,通过认知即信息加工f,外部刺激与自己已有图式进行比较,如果差异小,人们将会将图式同化,补充原有图式,那么建筑空间自主性行为就小;如果差异大,人们将会顺化图式,将其形成新的图式,那么自主性行为就会大。如现在卫生间还是最初的环境那样肮脏、简陋,人们看到这样的卫生间在里面方便之后肯定速速离开,然而当前的卫生间内部空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最初的印象不同,人们在慢慢使用中就会抛弃固有概念,对其进行自主化使用,如聊天、打电话、化妆等。

促进自主性使用行为,消除常规生活方式习惯对自主性使用行为的抑制十分必要,这个认知过程可以明确分为两步:

步骤1:脱离同化——放弃原有图式(抑制常规生活方式的空间使用行为)

步骤2:发生顺化——产生全新图式,或修改原有图式形成新图式(促进建筑空间的自主性使用)

由此可见,生活环境的改变与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对应关系,可以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现在卫生间的环境大大改观之后,首先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对卫生间空间的常规使用方式。前文所述的几个顺化现象如在里面宣泄情感、化妆、唱歌、保洁员在里面休息等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卫生间的环境干净卫生,私密性强,洗手台、面镜、无障碍等设施齐全。

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顺化和同化都会发生,顺化的空间形式时间久了也会形成一定的稳定模式,成为我们头脑中固有认知,这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其改善方案设计的催化剂。建筑空间的改革使建筑空间自主性使用行为得以产生,而建筑空间自主性使用行为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前建筑空间的改革,也就是因为环境与行为这样相互作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创造力得到应有的反映。

参考文献:

[1] 汪浩,朱文一. 公厕与北京城[J]. 北京规划建设,2007( 5):169-173.

[2] 张会,齐伟民. 浅谈公共卫生间人性化设计原则[J]. 才智,2008,4:016.

[3] 姜敏. 公共卫生间设施私密性设计研究[D]. 中南大学,2007.

[4] 李道增. 环境行为学概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

[5] 郭卜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J]. 教师博览,2005,9:37-38.

[6] 杨公侠,徐磊青. 环境心理学[J]. 2002.

论文作者:冯方娜

论文发表刊物:《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0

标签:;  ;  ;  ;  ;  ;  ;  ;  

公共卫生间空间自主性使用的同化与顺化论文_冯方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