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门诊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论文_李惠敏

妇科门诊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论文_李惠敏

(大理州祥云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祥云 6721OO)

【摘要】目的:调查并探究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在妇科门诊中的阴道微生态检查状况。方法:择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这一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接受阴道微生态检查的1000例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针对其阴道菌群的多样性、密集性、病原菌、优势菌等指标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阴道微生态评估结果:①正常:0.8%;②失调:99.2%,其中:未明确感染患者的占比为66.23%,明确感染患者的占比为33.77%。在所有受检者中,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占比为3%,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占比为5%,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占比为25%,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占比为3%,混合感染患者的占比为8.36%。此外,优势菌群异常者占比54.1%。结论:在妇科门诊之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假丝酵母菌导致的明确感染以及未明确感染引起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调,临床在进行诊断时首先通过阴道微生态评价方法给予有效筛选。

【关键词】妇科门诊;不同阴道症状;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结果

阴道作为一个半封闭的环境具有其特殊的微生态体系,组成这一微生态体系的要素主要包括:①局部免疫;②解剖结构;③内分泌调节能力;④微生物群体。一般情况下,女性阴道中会寄生有支原体、细菌、病毒、原虫、假丝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主要类别为兼性厌氧菌与专性厌氧菌,这些微生物可以与女性的机体、阴道环境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若女性阴道环境健康,那么阴道微生物体系将会以乳酸杆菌作为优势菌群,与其他病原微生物处于平衡状态[1]。然而,一旦这种状态失衡,便会使阴道失去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抵抗能力,从而发生滴虫性阴道炎、假丝酵母菌病等阴道炎症。本文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由妇科门诊收治的1000例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试调查其阴道微生态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这一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接受阴道微生态检查的1000例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具体包括:①性别:均为女性;②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59岁,平均年龄为(39.25±5.94)岁。

注:纳入标准:①就诊时间至少在月经结束3日后;②接受检查的一周内没有接受过阴道给药或阴道冲洗;③存在分泌物增多、外阴异味、外阴瘙痒等症状,不适感明显。排除标准:采样前的3日内有过性生活精力;②长期使用抗生素者;③因尿道或肛门而导致阴道不适者[2]。

1.2 方法

首先,将窥阴器放入生理盐水中进行润滑,为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拿出窥阴器后将其置入阴道之中,充分暴露宫颈,探入棉签,在阴道后穹窿处进行刮擦,取适量分泌物,放入专门存放标本的小瓶之中,送入实验室留待检查。随后,检测人员将棉签取出,按照从左至右的方向将分泌物均匀涂抹到2块玻片之上,再将棉签放回生理盐水的试管之中,留待检测。

取适量生理盐水滴到一块玻片之上,将玻片放在光镜下进行检查,以明确其中是否含有滴虫,判断阴道清洁度;另外一块玻片则作革兰染色,放在100倍的油镜下进行菌群状况观察。另外,使用pH试纸测定阴道的酸碱度,使用试剂盒检查阴道内微生物的具体功能,以明确优势菌群分布状况及患者的明确、未明确感染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1.3.1 菌群密集度

视野中平均细菌数有1-9个即为Ⅰ级,有10-99个即为Ⅱ级有100个以上即为Ⅲ级,呈聚集成团状态则为Ⅳ级。

1.3.2 菌群多样性

细菌有1-3个种类为Ⅰ级,4-6个种类为Ⅱ级,7-9个种类为Ⅲ级,10个种类以上为Ⅳ级。

1.3.3 优势菌群

在菌群中具有最大密集度或最大生物量的细菌群落即为优势菌群。

1.3.4 诊断标准

(1)需氧菌性阴道炎:使用显微镜湿片法进行AV评价,得分≥3分,过氧化氢 白细胞酯酶+ 葡萄糖醛酸苷酶 凝固酶诊断结果为阳性;

(2)假丝酵母菌病:革兰染色之后油镜下可见阳性染色的卵圆形的芽生孢子,或是管状假菌丝;

(3)滴虫性阴道炎:镜检生理盐水悬滴过的玻片,可见处于活动状态的滴虫,同时伴有大量的白细胞;

(4)阴道微生态状况:①正常: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均为Ⅱ-Ⅲ级,乳杆菌为优势菌,各微生物功能均正常;②失衡:菌群密集度、多样性未达到Ⅱ级,优势菌非乳杆菌,微生物功能异常,上述几个条件满足一条或几条均可确诊为微生态状况失衡[3]。

2 结果

受检者中位年龄为39岁,阴道微生态评估结果:①正常:0.8%(8/1000);②失调:99.2%(992/1000),其中:未明确感染患者的占比为66.23%(657/992),明确感染患者的占比为33.77%(335/992)。在所有受检者中,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占比为3%(3/1000),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占比为5%(5/1000),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占比为25%(25/1000),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占比为3%(3/1000),混合感染患者的占比为8.36%(28/335)。此外,优势菌群异常者占比54.1%(541/1000)。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阴道微生态环境应以乳杆菌为优势菌群,若微生态状况失衡便会导致其他病菌微生物占据优势地位,从而导致滴虫性阴道炎、假丝酵母菌病等阴道炎症的出现。本文对妇科门诊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在妇科门诊之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假丝酵母菌导致的明确感染以及未明确感染引起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调,因此临床应该基于微生物评价体系,对妇科中的感染性疾病给予重新审视,以便能够迅速诊断出常见的阴道炎症。

总的来说,阴道微生态状况评价,可以避免外阴瘙痒等非典型症状带来的误诊,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与评估预后均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慰敏,刘腾,李晓文,等.889例妇科门诊阴道不适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的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01):48-50

[2]郭鑫.妇科门诊因自觉不适症状而就诊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2):1877-1880

[3]田泉,薛艳,李娜,等.4019例妇科门诊不同症状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12):1432-1435

论文作者:李惠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7

标签:;  ;  ;  ;  ;  ;  ;  ;  

妇科门诊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论文_李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