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价格对价格水平的影响_股票论文

股票价格对价格水平的影响_股票论文

股票价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票价格论文,物价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股票价格与股票市场的功能

股票市场的功能很多,但概括起来无非是对投资和消费的促进作用以及由此对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影响作用。股票市场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即投资功能,是指股票市场能够集中社会公众消费后的剩余,通过上市公司的新发、增发以及配售股票将社会上的闲置资金投入到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正是由于股票市场具有投资功能,才使得股票市场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物资供应,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股票市场对消费的影响作用是近几年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争论的核心已不再是股票市场是否能影响消费,而是影响的途径以及各种正、负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股票市场会通过“财富效应”、“替代效应”.等途径影响人们的财富状况和消费预期,从而刺激或抑制消费,进而影响一般物价水平。

股票市场的功能是依赖股票价格的变动来实现的。股票价格包括股票的发行价格和股票的市场价格。股票的发行价格与股票市场的投资功能直接相关,股票的发行价格高,说明股票的二级市场活跃,投资者投资欲望高,资金供应充足,因而股票的发行比较容易,上市公司通过新发、增发和配售股票所筹措的资金也比较多,股票市场的投资功能也就越显著;反之,股票的发行价格低,股票市场的投资功能就会下降。而股票的市场价格也会通过影响发行价格而影响股票市场投资功能的发挥。一般而言,股票的市场价格越高,其发行价格就越高,投资功能就越显著;反之,股票的市场价格越低,其发行价格就越低,投资功能就会下降。

股票市场对消费的影响作用是通过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来实现的,股票的市场价格上涨,居民手中的财富数量增加,消费需求随之增加;反之,股票价格下跌,居民手中的财富数量减少,消费需求就会下降。当然,股票市场通过股票的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变动影响投资和消费乃至物价水平的变动远非如此简单,因为各种作用的途径或效应纷繁复杂,其大小和方向在不断变化,而且在不同的国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效应的大小、强弱相差很大。

二、股票价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途径

在许多有关股票价格对宏观经济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的著作或论述中,都将“财富效应”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影响因素。我们不能否认“财富效应”对物价水平乃至整个经济的巨大影响,但是除了“财富效应”以外,股票价格的迅速上升与下降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对物价乃至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比如“替代效应”、“预期效应”、“新产品效应”、“工资效应”等。

(一)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是各国理论界和货币当局在研究股票市场或股票价格影响消费进而影响物价水平过程中最常用的作用途径或效应。事实上,“财富效应”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其主体不仅仅指股票市场和股票价格,而是囊括了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在内的资本市场以及这些市场工具的价格;此外,“财富效应”不仅涉及普通的中小投资者,而且还包括机构投资者,甚至包括上市公司等筹资者。因此,广义的“财富效应”是指:当资本市场工具的价格上涨时,投资于这些金融资产的投资者和利用这些金融工具融资的筹资者会感到(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此)他们手中的财富已经或将要增加(对于筹资者而言,由于这些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上涨使得筹资者再次融资变得相对容易,通过这些融资,他们会拥有或掌握更多的财富),从而增加他们的即期消费和投资,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加使总需求增加,从而促进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股票价格对消费和投资乃至物价水平的影响,因此,本文所指的“财富效应”仅涉及股票市场和股票价格,即狭义的“财富效应”。

从股票价格对消费乃至物价的作用来看,“财富效应”属于一种正向效应,即股价上升,消费、投资和物价水平上涨;反之,股价下跌,消费、投资和物价下降。“财富效应”的这种正向性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中看,在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只是强弱有所差别,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其强弱差别很大。在发达国家,由于完善的资本市场、理性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群体以及以市场为导向并对市场信息能作出灵敏反应的独立筹资经济体的存在,“财富效应”比较强。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些条件尚不具备,“财富效应”就比较弱,甚至在有些时候根本不起作用。比如在中国,面临重大的体制转变,大批的下岗工人无法安置,居民的消费心理存在很大的扭曲,住房的商品化、教育的产业化等导致居民注重储蓄而轻视消费。此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规模较小,进入股市的居民数量不多,股市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也比较小。这些都导致在发展中国家“财富效应”对于整体消费水平,乃至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比较小。

关于股票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财富效应”的分析,以及通过“财富效应”对货币政策和物价的影响方面,国家开发银行的经济学博士高莉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博士樊卫东,在他们合著的《中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新挑战》一文中给予了详尽的实证分析。证明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股票市场通过“财富效应”、“替代效应”等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影响,以及对物价乃至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非常不明显的。但在此文中,二位学者将此种结果完全归结于中国股票市场的不完善,即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作者认为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事实上,“替代效应”有两种:一种就是高莉与樊卫东所述的证券资产和货币资产之间的“替代效应”,也就是凯恩斯主义所说的“流动性效应”,它使股票价格对货币需求具有负面影响,即股价上升,货币需求下降,导致货币供大于求,物价上涨,其影响是正向的;另一种是股票市场与商品劳务市场之间的“替代效应”,它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是负向的,即股价上升,流入股市的资金增多,商品劳务市场的资金减少,商品劳务价格下降。因此,在任何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第二种“替代效应”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财富效应”减弱,这也是导致“财富效应”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很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替代效应

股票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它与普通商品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从宏观角度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除了会引起银行储蓄和投资(这里指生产性投资)增加以外,还会引起消费支出(包括证券投资支出)的增长。消费支出的增长又分为对普通商品、劳务消费的增长与对股票、债券等证券投资的增长两部分。在消费支出增长一定的前提下,股票价格上涨引起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增长,必然会导致对普通商品和劳务消费的减少,从而会降低一般物价水平;反之,股价的下降会导致普通物价水平的上涨。同样对于微观经济主体来说,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因为股价的上升而对普通商品劳务消费的减少;反之,会引起对普通商品劳务消费的增长。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效应”。

从方向来看,与“财富效应”正好相反,这种“替代效应”是一种负向效应。正是由于这种负向性,使得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极少数发达国家出现了股价上升,物价和消费反而下降的怪现象。也就是说,由于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不同,投资者素质的差别以及其他一些制度方面的因素,“替代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强,在发达国家比较弱;“财富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弱,在发达国家比较强。“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恰恰相反,导致了在不同的国家,股票价格对消费和物价的作用结果有很大差异。当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必须有一个前提:在股票价格对消费和物价的整个作用过程中,“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是两个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其他效应是次要的、辅助性的因素。

在理论界,还有一种“替代效应”,即当股票价格变动时,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这种“替代效应”的原理类似于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中的“流动性效应”。这种“替代效应”是指当股票价格上涨时,人们预期股价会继续上升,为了追求资本利得,将手中的货币购买成股票,导致货币需求下降,货币供给相对增多,货币供大于求,物价上涨;反之,当股价下降时,货币供不应求,物价下跌。为了与前述的“替代效应”有所区别,作者将这种“替代效应”称之为“流动效应”。

一般来讲,发达国家的货币当局调控的是利率,而不是货币供应量,因此发达国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就很少重视“流动效应”,很少采取措施去避免或抵消“流动效应”,导致“流动效应”比较强。而发展中国家大多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因此,就抵消“流动效应”而言,发展中国家优于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在发展中国家,“流动效应”比发达国家弱,这也是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出现股价上升、消费和物价水平不升反降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预期效应

股票价格的迅速上扬,使投资者对未来的经济走势看好,从而增强了其消费普通商品劳务的信心,通过增加消费需求而增加总需求,从而推动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另一方面,股价的上扬也会使上市公司投资信心增强,上市公司投资的增加会通过“工业链”或“商业链”的“连带效应”使得相关的工商企业进而促使其他的工商企业增加投资,投资需求的增加又会引起总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物价水平的上涨。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上市公司投资的增加也会通过上述途径增加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从而促使物价水平下跌。因此,“预期效应”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最终取决于股价上升引起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增加哪一个大。

从消费需求来看,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大区别。在发达国家,消费者超前的消费意识和借款消费的消费方式使得当他们的财富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会成倍地增加。另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体制和制度的革新已基本完成,且政局稳定,因此,当股价上升时,“预期效应”所产生的消费增加在发达国家比较明显。而在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比较滞后,贷款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比较少,而且不少国家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制度革新或政局动荡时期,经济时起时落,消费者对未来的经济走势不看好,消费预期不佳,因此,单从消费需求来看,“预期效应”在这些国家的效果并不明显。

从“预期效应”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看,由于产权和经营机制都比较完善,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非常明确,即为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发达国家对上市公司的上市条件规定和执行得非常严格,对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筹集资金的用途和效益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都大大限制了上市公司投资的非理性化,并有效地防止了上市公司利用在股市上筹集的资金去做一些与公司和股东利益无关的事情。因此,当股票市场价格上涨时,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会不失时机地从股市上筹集尽可能多的资金,然后在对经济、行业形势做出冷静的分析判断之后,在众多的投资方案中选出最佳的方案并不遗余力地将这些资金投放出去,在严格的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下,这些投资大部分符合市场的需求,即在一连串的“工业链”和“商业链”的“连带效应”的作用下,整个社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效益是正确和有效的,从而有利于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有利于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

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正在进行或尚未开始,与生俱有的清晰产权和灵活完善的经营机制的私营企业和纯粹的股份制的中小企业,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通过直接融资,尤其是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变得非常困难。再加上股票市场的不完善,上市规则制定和实施的不严格、不规范,对已上市的公司监督机制不健全,所有这些致使发展中国家的上市公司,或者以不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为主,或者以大量不合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充斥股票市场。

进一步讲,国有企业产权的不明晰,会导致企业经营目的不明确,在股市上以投资名义借股价上升之势所筹措的资金,不是为了投资、为了盈利,也不是为了国家、企业的利益,而是为了弥补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亏损,或者是用于补发工资等非赢利活动,甚至是为企业的某些高层管理人员谋取私利。违规上市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投资战略失误,尽管从股票市场上筹集到大量资金,但由于投资方向不正确、投资管理不严格,造成投资根本不能适应或者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经过一连串扭曲的“工业链”和“商业链”的所谓“连带效应”,或许社会供给总量增加了,但结构却不平衡,社会总需求基本没有增加,即使有少许增加,结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预期效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么作用不大,要么会造成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和结构上的不平衡。确切地讲,会使总供给增加结构失衡、总需求不变或少许增加结构失衡。结果是:物价不会因为股价上升而上涨,反而会下降。

(四)新产品效应

股票价格的上涨使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增发新股或配股等方式获得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上市以后,一般来讲,价格比较高。这一方面使同类型的旧产品被迫降价,另一方面又带动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由于旧产品属于淘汰产品,因此新产品的上市引起的旧产品价格的下降是微不足道的,不会对物价总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理论上讲,“新产品效应”对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是正向的,即股价的上升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但从实践中看,“新产品效应”如前述效应一样,在不同的国家其强弱程度、甚至方向都是不同的。

在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从股市上筹措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这部分投资除了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其他投资项目外,还要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由于这些上市公司经营目的明确,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资金雄厚且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科技人员队伍,开发出来的产品往往适销对路,供不应求,价格自然定的比较高,在一连串的“工业链”和“商业链”的“连带效应”以及价格的“示范效应”的作用下,会使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至于旧产品,则一部分用于国内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另一部分通过跨国公司等国际销售途径销售到其他国家。因此,用于国内消费的旧产品数量很少,其价格的少许下降不会影响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

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产权不清晰、经营机制不灵活以及大量违规上市公司的存在,上市公司从股市上筹集的资金用于投资的很少,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就更少,再加上这些公司的科研能力低,缺乏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即使进行了一些新产品开发,开发出来的产品大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另外,发展中国家还要从发达国家进口一些所谓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实际上是发达国家淘汰的旧产品,但在性价比方面却优于发展中国家自行开发的新产品。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上市公司开发的新产品的价格不可能定的很高,经过价格的“示范效应”和已经扭曲的“连带效应”的作用后,其对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并不大。由于上市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力比较弱,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与旧产品在性能上区别不大,因此对旧产品价格的冲击不是很明显。总之,“新产品效应”在发达国家要比在发展中国家显著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出现股价上升,物价不升反降的又一重要原因。

(五)工资效应

股价的迅速上扬使上市公司获得资金的能力增强,效益增加,员工的收入也随之提高。工资的“示范效应”促使其他非上市公司员工的工资也会增加。员工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消费需求增加,物价水平上涨;反之,则引起物价下跌。这就是所谓的“工资效应”。

事实上,“工资效应”的强弱在不同的国家也是不同的。在发达国家,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筹措的资金绝大部分用于投资,而这些投资在科学、严密的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下,投资效益能够接近、达到甚至超过预期收益,从而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而且在一系列内部原因(比如为提高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应缴所得税等)和外部原因(如社会压力、来自职工和工会增加工资的强烈要求以及政府提高居民收入的政策倾向等)的驱使下,上市公司会适时、适度地增加职员的工资,从而增加了职员的收入和财富。在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劳动力资源比较缺乏,尽管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有着强大的工会和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因此,工资的“示范效应”是比较显著的。当上市公司职员的工资增加时,会迅速带动同行业的其他非上市公司、进而使全社会工薪阶层的工资和收入增加。如前所述,发达国家的“财富效应”是比较显著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会通过“财富效应”使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而在发展中国家,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筹集的资金多数不用于投资,而且投资的效益也很差,因而经济效益比较低,甚至发生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提高员工工资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低,工资收入本来就很低。除此之外,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改制尚未完成,国有企业大量存在收入分配“大锅饭”的问题,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企业效益上不去,职工工资长期拖欠。即使这些企业从股市上“圈”了一些钱,除了弥补亏损外,再补发一些工资,那也只是杯水车薪,对于提高职工收入作用不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终身一职”的旧传统上,以及法制建设滞后,人们对于社会上的分配不公现象有着超强的忍耐力,这无形中助长了某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长期拖欠工人工资的不正常现象。再加上一些国家的确存在经济上的困难,政府被迫采取保护这些企业的非市场化措施,致使不同行业之间,甚至同行业之间的工资水平相差很大而无人问津。即便上市企业的工资能够因为股价上升而上涨,相关或不相关的企业也不会因此而增加其职工的工资或增长缓慢。这说明在发展中国家,工资的“示范效应“是很弱的。同时,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发展中国家的“财富效应”是极不显著的(在本文前面已详细论述)。也就是说,即使职工因股价的上升获得更多的工资,从而增加其收入,也不会因此而明显地增加他们的消费支出。

综上所述,“工资效应”在发达国家是比较显著的,而在发展中国家则比较弱。由于“工资效应”是一种正效应,因此,发展中国家容易出现股价上升物价反而下降的“怪现象”。

三、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会通过各种途径或效应影响到一国的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该国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但是,由于在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这些途径或效应的强弱和方向是不同的。因此,股价的变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消费以及物价水平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股价的上升会促使发达国家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从而推动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进一步讲,如果股价的上升主要是由经济基本面的好转引起的,也就是说存在较少的泡沫成分,则这种股价的上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国家物价水平和经济的增长。反之,如果股票价格的上涨大部分是由投机因素等非基本面因素引起的,存在大量的股市泡沫,则会抑制真实经济的发展。当股价由于某种诱因导致股市崩盘时,会引发一系列的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股价的上升不会引起投资和消费的明显增加,甚至还会使投资和消费轻微地减少,并会使投资缺乏理性、消费结构失衡。而缺乏理性的投资又会导致大量盲目的重复建设,致使不适应需求的总供给增加,物价不升反降。在这种情况下,股价的变动与物价水平的正相关性就很弱,甚至还会出现轻微的负相关性。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好,且与同行业的其他非上市公司,以及不同行业的上市或非上市公司缺乏必要的相关性,使得这些上市公司的市值或股价的变动与经济的基本面因素关系不大,基本上是由投机因素等经济的非基本面因素决定的。由于股价的变动主要是由经济的非基本面因素引起的,因此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股市泡沫。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为了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不得不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的开放,使得国外的投机基金很容易进入本国股票市场进行投机活动,而防范这些投机活动是这些大量存在泡沫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力所不能及的。再加上宏观调控能力的限制和一系列错误的经济政策,诱发这些发展中国家产生金融危机,进而发展为经济危机成为不可避免。

标签:;  ;  ;  ;  ;  ;  ;  ;  ;  ;  ;  

股票价格对价格水平的影响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