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实践研究论文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实践研究

□ 张翠翠

〔摘要〕 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完善指导职能,推动学生全面及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则是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课程实践、探究并总结了高一、高二、高三系统的、连续的、可操作的课程体系,推动学生完善自我认识,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增强生涯规划能力,以获得个人的长足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推广,深化学校课程改革。

〔关键词〕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

一、研究背景

生涯规划,即指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个人各种特质,以及职业与发展教育环境资料进行生涯探索,掌握环境资源,逐渐发展个人的生涯认同,建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事件时,针对各种生涯资料和机会进行生涯评估,形成生涯选择或生涯决定;进而以择其所爱、爱其所择的心情进行生涯选择,承负生涯角色,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1]。生涯规划课程是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生涯发展理论,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系统化、连续性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由此开启新一轮高考改革进程,旨在“坚持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2017年,天津市全面实施新的考试招生制度,这意味着学生告别简单的文理分科,对学科有更大的选择权,有利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如何协助学生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开展生涯规划课程研究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在了解自身能力和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业和职业选择,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有效规划,促进个性化发展。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将成为学校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将为完善学校教育和指导职能开辟新的路径。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不仅是其学习知识和技能,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其认识自我、规划未来人生的重要阶段。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生普遍关注学习成绩,忽视生涯规划能力的发展,在填报高考志愿、进行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时处于盲目状态,导致在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之后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涯发展,而且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生涯规划课程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自我和规划未来能力的重要手段,将推动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认知,有利于学生度过“自我统合”的发展性危机;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规划未来的能力,帮助学生做出适宜自身发展的学业和职业生涯选择,以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自我发展,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实践意义。

二、研究过程

(一)对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调查研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一学生的生涯意识和能力,以便在此基础上开展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本课题组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7 级高一和2018 级高一分别开展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了“高中生生涯发展指导”调查问卷,这份问卷是根据Swain 的生涯抉择“金三角”和郭兆年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五个步骤,对郭兆年的高中生生涯发展指导学生问卷进行修订和补充而形成的,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运用这份问卷对2017 级和2018 级高一年级学生采取整群抽样,并采用SPSS1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发现:高一学生的生涯探索与规划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能力的发展并不均衡,在自我认知和教育认知方面发展较好,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并能认识到目前所接受的教育对未来发展的作用;但对社会职业缺乏了解,尤其职业认知能力发展较差,因而生涯定向和生涯抉择能力发展也受到影响,面临选择时存在困惑。此项调查研究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二)对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在了解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展开对于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形式和评估方式的探索和实践。

针对石排镇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我们需要另辟蹊径,走弯道超越和蛙跳式发展的道路,第一步:与周边镇区彼此相互协作,构建辐射整个东莞的生产性配套服务平台,第二步:推动消费产品、产业升级,配合配套服务平台,成为东莞市产业升级转型的主要引擎。

客观有效的评估课程效果一直是课程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课程效果进行评定。定量上,每学期末,每位学生要填写本学期课程的效果反馈表,从主题选择、内容设置、形式组织、达成效果四个方面给每一节课程评分,从中可以看到每节课程学生的接受程度;定性上,一方面在课程实践中,收集学生的课程资料以及他们对于生涯规划的思考,为学生建立生涯成长档案,通过学生的成长档案观察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和反馈,另一方面本研究还对高一、高二的学生开展了团体座谈和个人访谈,了解他们对于生涯规划课程实践的反馈,结合定性和定量的两方面内容,对课程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我校(天津市新华中学,下同)在“十二五”期间曾立项研究课题“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实践研究”,在全面开展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高中生发展指导手册(教师用书)》,书中呈现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连续的、系统的发展指导课程内容和设计,生涯规划指导也是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之一,课题组梳理了在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开展过程中已经经过实践的较为成熟的生涯规划指导内容,如自我认知、选课指导、职业指导等单元内容,借助已有的生涯规划课程的经验,结合Swain 的生涯抉择“金三角”理论,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了生涯规划课程主题,如大学和专业认知、职业认知、职业体验、环境认知和影响、生涯抉择等单元主题内容,逐步构成一个高中三个年级连续的、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主题框架,并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

大型的免耕播种机械设备具有结构复杂,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作业效率高的特点。现阶段,在西北农区,大型免耕播种机械设备推广应用力度较差,某些农作物联合收割机推广应用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农业机械设备的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再加上农机手专业技术不足,缺乏必要培训,使得农机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

在天津市新华中学已有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涯测验的调查结果,综合运用了Swain 的生涯抉择“金三角”理论,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确定了人际关系、生涯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体验、生涯管理、职业能力训练等主题单元的课程框架,在课程框架下进行内容设计,在不断的课程实践和修正的过程中,形成了高一、高二、高三分年级的连续、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具体如表1、表2、表3。

形成了课程的基本框架后,为了推进课程的具体实施,组织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形成备课组,对生涯规划课程主题下的具体内容和活动进行探索和设计。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以生涯理论为基础,按照主题框架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程的内容,为了切实满足学生需要,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认真打磨每一个细节,比如,在“我与大学链接”一课中,老师们灵活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对“工作地图”延伸应用,并且有选择地借鉴了中国台湾地区在生涯课程中的经验,但对于大学专业方向的描述上,台湾地区运用的是“十八学群”,这是符合其实际情况的,但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确定的是“十二学科门类”,因此经过反复深入的考量,在学生建立自我认知和大学专业的联系时,教师把“十八学群”的概念转化成了“十二学科门类”,以更加符合内地大学专业实际,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更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们还积极搜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涯资料,如生涯人物、生涯故事、生涯事例等,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和应用了不同的课程形式,如专业测查、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辩论、团队体验等多样方式,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所有学生全情投入地参与课程,从其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黔西南州茶园面积近4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达20万亩。由于茶树大面积种植而导致茶园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其中,茶树小贯小绿叶蝉普遍发生,是茶园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减少茶叶农药残留超标而对茶产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以病虫绿色防控理论为指导,以茶园适用农药减量化施用为目标,2017年在兴义市七舍茶园开展茶树小贯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防控面积为200亩,防治效果达80%以上。防治的茶园农药残留不超标,每亩茶园每年节本增收平均在100元以上。为指导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治,特将茶树小贯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3.在高中各年级展开课程实践,通过课堂的反馈不断修正课程设计与实施。

我校将生涯规划课程作为校本必修课程安排在高一、高二课表中,高三则以班级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这给课程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保证。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计划和备课研讨中设计的课案在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中实践,将生涯规划指导落到实处。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和课堂反应,老师们对课案进行调整和完善。比如原有设计的“职业与家庭”这一节课程,学生在填写完“家庭职业树”后,老师们发现学生仅收集了家庭内职业基本信息,对家庭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仍思考不充分,老师们经过研讨后觉得应该进一步引发学生在这方面的讨论,因此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又添加了一节小组辩论课,让学生们作为正反方,以辩论的形式去讨论家庭对于个人职业选择的影响,学生们各执一词,却也越辩越明,较好地达成了课程的目的。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某些生涯课程中固有的讲授、测验的形式应用得较多,过多的讲授和测验会降低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动力,于是老师们根据课程内容进一步调整课程形式,增加了更多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课程组织形式。比如从大量成熟的课例中对比分析,发现“设身处地”的角色扮演更容易唤起学生的深刻思考和主动探究,于是开始尝试将“角色扮演”更多地应用于生涯课堂中,在“我的大学”中,学生是各大学的“形象代言人”;在“职业面面观”中,学生扮演教师、护士、空姐、主持人等不同的职业角色演绎有趣的职业故事;在“走进职业世界”中,学生是面试官,是应聘者,模拟着竞争激烈而“残酷”的面试场,所有学生积极投入的专注神情,和活动后分享的对于自身成长及对生涯的深刻思考,都证明了恰当的课程组织形式会让课程效果事半功倍。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成的现场体验与分享,一方面检验了课程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并能够据此更加有效地设计和完善课程。

4.探讨生涯规划课程的评估方式,以检验和评估课程效果。

1.在梳理校本课程实践中原有的较为成熟的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主题和框架的充实和再设计。

第一,形成了高中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分年级的、系统的、连续性的课程内容体系,并按照这一内容进行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实践和推广。

三、总结研究成果,形成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在调查研究和课程实践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等进行总结,形成系统的、连续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并在不断的课程实践中进行补充和修正,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发展需要,切实促进学生完善自我认知,加强职业认知,提高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应对学业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为实现未来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坐在水家客厅里,似乎回到了从前。水仙芝递过茶来,蒋海峰双手接住,茶入肚肠,一片清香留在心间。时间还早,他抬手看看手表,玻璃片上映着水仙芝的影子,往事历历在目。

有时他像一个教员,给各级领导提供具体的指导。1961年3月23日,毛泽东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结合现实对《关于调查工作》一文逐节作了详细讲解,并对调查的技术作了重点介绍。他说,做调查研究“必须恭谨勤劳,把人家当作同志对待。有了平等的态度,当小学生的态度,才能够调查到一点东西”[3]264。

2.组织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备课组,共同研讨备课,探索和设计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和形式。

第二,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拓展和实践了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活动形式。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根据理论和国内外的一些既有经验,有一些常用的形式,比如专业测查、教师讲授、课堂外体验等,课题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思考,我们将“角色扮演”“情境设计”“主题表达”和“问题辨析”等方式相继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内也能“设身处地”地有所感受,深入思考,有所收获。根据课程实践,对课程内容可以适用的活动方式进行了总结,具体见表4。

表中列出的是每个主题内容下可以使用的主要的活动方式,当然在具体的课程设计的时候也会根据整体课程内容辅以其他的活动方式,生涯规划课程综合利用各种方式,以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在体验性的活动中提升认识,加深思考,全情的投入使学生通过课程获得成长,促进了全面发展。

第三,形成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系统的、连续的生涯规划课程课例集。

通过对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研究,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课例积累,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课例集,其中高一年级30 节课例,高二年级30 节课例,高三年级12 节课例,以此作为校本生涯规划课程的教程,随着各个年级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的不断变化,课题组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课例集,以进一步推动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教学实践。

四、问题与讨论

(1)基于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考试招生制度的整体节奏,每年各个年级学生面对的成长和学习任务有一定规律,所以指导的主题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每年的学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主题下的具体内容可根据每一年各年级现实的情况和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应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使用确定的主题或内容,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这一方面还需要不断的扩展和完善。

表1 高一生涯规划课程内容

表2 高二生涯规划课程内容

表3 高三生涯规划课程内容

(2)生涯规划课程注重对学生生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但意识和能力的成熟需要长期的发展过程才能显现出来,且不太容易通过量化的方式评价,如何充分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学生课程效果进行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表4 课程内容适用的活动方式总结

参考文献

[1]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刘宣文,张明敏.高中生生涯规划与辅导[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4]陈伟.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探索活动研究[J].校园心理,2014(2):124-126.

[5]邓宏宝.国外中学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经验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 (10):24-31.

[6]范彩娟.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内容及途径的研究[J].理论研究,2013(4):93.

[7]谷峪,崔玉洁.日本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10(12):14-19.

[8]韩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9):38-41.

[9]韩永敏,徐学莹.美国中学生涯教育探析及启示[J].教育观察,2013(7):83-86.

[10]刘华.普通高中推行生涯技术教育的瓶颈及其突破——基于中美生涯技术教育比较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63-66.

[11]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32-38.

[12]刘晓倩.英国中学生涯教育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6):28-32.

[13]王笑梅,赵彩侠.高中人生规划需要循序渐进[J].中国教师,2014(9):10-14.

[14]谢文婷.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5(11):3-5.

[15]周羽全.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涯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16]杨来恩,陈丽翠.高中生生涯发展水平及指导现状的实证研究——基于福建省六市十校的调查[J].基础教育,2013(2):90-95.

[17]彭妙.加拿大中学生生涯辅导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D].长沙:湖南大学,2010.

[18]王雅文.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19]肖夏.高中生生涯发展现状及生涯教育对策的研究[D].长春:东方师范大学,2012.

[20]蔡娅丽.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D].烟台:鲁东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19-0019-07

注:本文为天津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资助课题“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实践研究”的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码:XLZX-J201717。

(作者单位:天津市新华中学,天津,300204)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标签:;  ;  ;  ;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实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