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必胜之道_wto论文

新常态下的必胜之道_wto论文

“新常态”下的制胜之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胜之道论文,常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前复杂的全球商业环境下,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变化的趋势方向?如何相应地调整全球化战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两年之后,全球经济仍在艰难地恢复过程当中。企业的信心有所恢复。麦肯锡公司2010年9月的调查显示,多数企业高管认为自己所在企业的利润将在2009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但是宏观面的变数仍然很多。一些国家的政府屈服于经济衰退的压力,开始重返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的避难所。9月30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中国外汇法案,敦促人民币汇率升值。许多评论人士惊呼,贸易战风雨欲来。

在当前复杂的全球商业环境下,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变化的趋势方向?如何相应地调整全球化战略?本期高端访谈,我们邀请前WTO上诉委员会主席、现任Greenberg Traurig 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主席詹姆斯·巴库斯分享自己的观点。

全球商业环境的“新常态”

记者:2008年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战略环境。一段时间以来,“新常态”(New Normal)成为战略家们热衷讨论的热门词汇。作为一位资深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专家,您怎么看金融危机后的“新常态”?

詹姆斯·巴库斯:金融危机并未改变当今世界及世界经济的本质特征,毋宁说,它进一步凸显了这一特征。危机让他们确切地认识到,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越来越多的其他方面,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全球化这一大趋势不会改变,而且应该成为每个国家经济政策的焦点。

“新常态”的第二个方面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外贸出口国,而且中国经济仍然在快速增长。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情影响的不仅是中国人,也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每一个人。同样的道理,其他国家形势的变化也会影响中国。

第三个方面,全球各种力量正在探索出一条互利共赢的经济增长道路。各国普遍认识到,在目前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国际环境下,单靠一国之力无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即使暂时成功,如果其他国家无法成功,你的成功也不可持续,每个国家都成功,我们才能都成功。

记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心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可避免地全球化。最近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引发了中国的通货膨胀与房地产泡沫。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詹姆斯·巴库斯: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确会对别的国家产生影响,对于像美国、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但是我认为那种把一个国家的困难怪罪到别的国家身上的观点是错误的。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以及现在的经济困难并非中国的过错。同样的道理,现在中国可能存在的通胀和房地产泡沫也不能怪罪美国。实际上,美国和中国都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帮助促进了对方的出口和经济增长。

贸易壁垒新趋势

记者:根据您的观察,国际贸易壁垒的新趋势如何?

詹姆斯·巴库斯:持续降低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壁垒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遵守WTO的规则,共同推动WTO新协议的达成,新协议能够让规则更完善,进一步降低国际间的贸易壁垒。美国和中国需要持续合作,推动多哈回合多边贸易协定的完成。在遵守WTO规则和降低相互间贸易壁垒方面,特别在投资领域,中国和美国需要为其他国家树立良好的榜样。

记者:您怎么看奥巴马政府的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政策?

詹姆斯·巴库斯:对奥巴马总统应该公平,这是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并非总统的策略。我本人认为这并非良策,但是很遗憾国会最终通过了法案。如果我今天还在国会任职,我会投反对票的。

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个短视的决策,它势必会激起其他国家出台同样的决定。中国已经有类似的购买中国设备的规定,这也是短视的行为。这种政策在阻挡了来自国外企业竞争的同时,也把竞争带来促进创新、效率提升和经济增长的机会挡在了门外。美中两国应携手合作,推动WTO关于政府采购的协议(GPA)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协议。

7月,中国已经向WTO提交了关于中国加入GPA的新提议。新提议在2007年提议的基础上有较大改进,例如,进一步降低了政府招标合同申请的门槛,把过渡期由15年降至5年,但是这些还不够。协议应进一步覆盖中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次级中央实体和许多国有企业。

记者:9月30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中国外汇法案,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中国改变汇率政策,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接下来有爆发贸易战的危险。您怎么看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

詹姆斯·巴库斯:中美贸易关系目前的确不容乐观。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为两国制造了巨大的压力,政府很容易屈服于这些压力,逃避先前的承诺,重返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的避难所。从政治角度讲,这极富吸引力。但是这对中美两国都是错误之举。从衰退走向持久复苏的最佳方式是维系并加强双方之间的互惠经济关系,继续承诺进一步开放贸易、履行WTO贸易规定对这一关系至关重要。通过双向贸易以及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成功,中美两国必将受益良多。此外,两国需要在投资、气候变暖、电子商务等方面加深理解,或许还要增加规定。中美两国不仅可携手解决双边问题,还能解决任何迫切的国际问题。如果没有中美两国的接触与合作,所有国际问题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当我听到一些美国人谈起“中国威胁论”时,我很担心。希修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告诫我们,冲突不可避免的想法可以成为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贸易纠纷不可避免,但冲突可以避免。

记者:我在WTO网站上以中国和印度作为原告国,分别查到69项和333项倾销诉讼。您怎么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冲突?

詹姆斯·巴库斯: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把贸易救济放在整个国际贸易大局中看待。贸易救济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贸易救济仅占整个国际贸易的3%,但是却吸引了90%的公众注意力。

另外,如果按照WTO贸易规则行事,这些贸易救济措施是完全合法的。倾销和非法补贴是不公平的贸易行为。保障措施从一开始就被作为应对对方可能采取的贸易减让行为的措施。

最近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运用贸易救济措施。这是他们作为WTO成员国的正当权利。贸易救济也是世界贸易体系内的常规做法,只是最好按WTO统一的规则行事。

记者:今年5月以来,中国鞍钢集团公司与美国钢发展公司(Steel Development Company,LLC)合资建厂的计划由于美国钢铁业反对,美国国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该项投资计划展开调查,导致计划险些搁浅。您对此有何评论?

詹姆斯·巴库斯:来自外国的直接投资(FDI)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对美国和中国都是如此。对外资的限制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对经济增长、就业等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对于鞍钢集团到美国投资遇到的波折我感到遗憾,好在现在项目终于顺利进行,为美国新增了若干个就业岗位。

着眼未来,美国和中国需要换位思考,通过谈判达成双边投资贸易协议,形成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框架,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跨境投资的权利。

跨国经营策略

记者: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以后,在美国本土上市的创新公司数量变少,而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数量快速上升,目前仅次于以色列,成为全球第二大来源国。但中国公司也受到许多美国投资者的起诉,例如,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代表的投资者于2010年9月8日在美国加州地方法院向上市公司中国生物(Nasdaq:CHBT)提起集体诉讼,指控被告中国生物及公司管理层向美国证券委员会(SEC)提供的文件存在造假,通过夸大公司财务状况和商业前景的方式人为抬高股票价格,造假行为被披露导致股价下跌,损害投资人的利益。您如何看待这个情况?

詹姆斯·巴库斯: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它们势必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新规则和诉讼。美国企业到海外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这在自由经济体中是不可避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这种情况并无影响,它不仅影响到中国企业,也影响到美国企业,美国企业在该法案影响下已经做出一些调整。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现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已经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到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股票。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记者:考虑到世界各地的股票交易所在吸引上市公司方面存在竞争关系,您是否认为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可能会削弱美国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力?

詹姆斯·巴库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其他经济体的发展会自然地推动当地股票交易所的发展。这一点也是与我刚才讲到的“新常态”下全球化的趋势相一致的。而美国交易所的竞争力并不会因为一项法案的缺点就受到很大的削弱。世界各地交易所之间势力的此消彼长,是全球经济自然演进的结果,不要把这样的结果怪罪到萨班斯先生和奥克斯利先生头上。

中国亟待补齐的“短板”

记者:您怎么看中国的“山寨”产业?最近的一个新闻里的例子:在广东工作的两个年轻人研究出来一种“苹果皮”,可以把苹果公司的iPod变成iPhone来使用,iPhone的售价要比iPod贵许多。

詹姆斯·巴库斯:中国接下来需要大力加强对各种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不作为是短视的。中国人民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你们一直表现出无穷的创新和创造的能量。但是,除非中国人自己的创意得到有效保障,否则你们的创新和创造的能量以及打造一个新经济体的潜力都将大打折扣。

中国已经加入WTO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议,如果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得不够好,你们在WTO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其他国家会不断对你提起抗议和诉讼,在诉讼中也会经常败诉,还会承受经济制裁的危险。这一点对于中美经济关系尤其重要。因为美国经济增加值的绝大部分都落实在著作权、外观专利、商业诀窍等知识产权上。

我这里想强调的观点,实际上也是中国的科学家一直在强调和向政府建议的,就是中国如何发展创新型经济。为了发展创新型经济,中国必须做真正的投入,必须让人们看到,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发明创造中获得利润,而这靠的就是知识产品的保护。回顾世界经济历史,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被这一问题所困惑的国家。但是明确无误的一点是,保护知识产权符合中国的利益,舍此,中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计划只能沦为空谈。未来属于那些有创意的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环境下,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需要制度环境提供的推动、激励和保护。

记者:今年年初,谷歌公司决定关闭Google.cn,这一事件在中国、美国都引起极大的关注和热烈的争论。您如何看待这个事件?

詹姆斯·巴库斯:这个问题太过复杂,我可能无法深入谈论。我不代表谷歌,也不代表百度。我想说,在这个新世界当中,任何一个经济体的成功都有赖于信息的自由流动,创新和创造的能力有赖于创意的自由流动。互联网为信息和创意的自由流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不需要任何限制。例如,美国就禁止在互联网上交流和传播儿童色情方面的信息。这里有一个限制的界线怎么划的问题。确定无疑的一点是,中国接下来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让人们自由地获取和交流信息及创意。

标签:;  ;  ;  ;  

新常态下的必胜之道_wto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