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及其影响_东盟自由贸易区论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及其影响_东盟自由贸易区论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及其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贸易区论文,东盟论文,中国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11月初在文莱举行的10+3和10+1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全球经济继续衰退、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事件的背景下召开的。本届会议的最大成果,是东盟10国与中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促进共同繁荣与发展。这是东亚地区前所未有的大胆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它一旦付诸实施,将对亚洲地区甚至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是朱镕基总理2000年11月在新加坡10+3会议上首先提出的。当时东盟刚刚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却又受到美国经济放慢、国际电子产品需求下降的影响,经济增长再度起伏不定。而中国在地区经济中一枝独秀,并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东盟国家普遍担心中国入世后可能带来挑战和竞争压力。为消除东盟的疑虑,维护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建议成立专家小组,讨论中国入世对东盟的影响及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中国拟向东南亚国家提前开放市场,并大力推动中国企业到东南亚的投资,为东南亚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援助,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复苏。

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基于中国外交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建立稳定繁荣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外交的长期目标。中国为了更好地走向世界,也需要实行外贸多元化,开拓周边国家市场,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中国对地区多边合作的态度,近年来也从90年代初的谨慎观望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力争在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此外,由于10+3成员间问题较多,合作进展缓慢,中国拟与东盟在地区合作方面先行一步,进而促进东亚经济合作的顺利展开。

但在2000年新加坡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的提议并未得到东盟的足够重视。其原因主要是东盟担心该计划会削弱东盟在10+3合作机制中的影响。1991年马哈蒂尔提议成立“东亚经济核心论坛”,因美国反对未果。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再度推动东盟与中、日、韩开展经济合作,目的是想借助大国的力量共同抵御经济风险,并通过在该机制中发挥主导作用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显然不符合东盟国家的愿望。同时,东盟也担心这一计划将引起日本、韩国及美国的不满,影响东盟一贯奉行的“大国平衡”政策。

然而,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高官会议终于接受了关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议,这首先是与美国经济衰退的大环境有关。2001年美国经济正式衰退,特别是“9.11”事件后,东盟国家面临比1997~1998年金融风暴时更严重的经济衰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7%的高速增长,并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社会纷纷看好中国的经济前景。在这种形势下,东盟把目光进一步转向东亚地区,对中国入世的看法也更加全面,希望搭乘中国经济的快车,带动东盟的经济增长。其次,中国长期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双方经贸关系不断加强,目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仍保持增长势头。2001年前3个季度,双方贸易额高达303亿美元,同比增长6.8%。(注:《光明日报》2001年11月7日)特别是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给予东盟大力支持,并极力维护地区经济形势的稳定,积极落实与东盟的经济合作项目,得到东盟国家的信任,使双方关系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第三,中国单方面做出让步,提出在东盟能够向中国开放市场之前,中国将提前5年先行向东盟开放自己的市场,并对经济发展落后的中南半岛国家给予优惠政策。中国的这一举动使东盟各国均较满意,从而一致支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目前中国与东盟已开始就组成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磋商,争取一年后可开展正式谈判。由于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建区后获利程度不同,目前它们对这一问题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新加坡、泰国的态度最为积极。新加坡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密切,近年来中国也成为其增长最快的市场,目前新加坡正积极与区域外国家谈判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事宜。泰国与中国关系密切,泰国农产品出口较有优势,每年向中国出口大量大米、热带水果等,汽车出口也逐年增多(泰国汽车年产量50万辆,其中出口高达30万辆),将是东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受益者。文莱作为2001年东盟的轮值主席国,希望扩大自己的影响,对促成设区问题的共识发挥了重要作用。越、老、柬、缅期待获得更多经援,因此也积极支持建立自由贸易区。但马来西亚的疑虑较多,要求东盟谨慎对待这一问题。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宣布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对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感到出乎意料,但舆论普遍认为该计划意义重大,有利于维护东亚地区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繁荣。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

首先,可减少国家间的冲突,缓和东亚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东亚国家间长期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与东盟一致同意建立自由贸易区,显示双方有愿望和信心加强合作,共同维持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欧盟的发展历程说明,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密切合作,不仅能够互惠互利,而且还能预防和减少相互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这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南亚与中国的互惠互利关系更加密切,这在经济上有助于区域的发展,在地缘政治上也有助于本区域保持稳定。(注:新加坡《联合早报》2001年11月7日)

第二,也有一些国家指出,由于中国将承担起地区大国的责任,因此对解决地区争端将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任何有利于中国进一步融入亚洲经济的措施,都将使中国在缓和地区紧张局势方面采取积极的姿态,从而使有关各方受益。

第三,有助于减轻东盟对中国入世的恐惧,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东盟认为中国入世将使他们遭受三方面的打击:(1)它们在海外的市场正在被中国生产的价格低廉但质量高的商品挤占掉;(2)由于绝大部分外资转移到中国,它们的外国直接投资的份额将日渐缩小;(3)由于一些工业已经转移到成本较低的中国,它们自己的生产基地正在逐渐成为空壳。舆论认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缓和东盟国家的压力,并帮助中国维持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四,有利于提高中国在东亚的领导地位。西方舆论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中国的地位大大提高,而使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相对减弱。舆论认为,目前日本在东南亚的贸易、投资和银行信贷业务在不断下降,而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却突飞猛进。到2000年为止,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在8年内达到360亿美元,几乎增长了3倍。

第五,可向外界显示东盟的信心,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西方人士认为,东南亚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是必要的,这可提高东南亚在国际经济论坛上的地位,增加东盟的国际发言权。文莱苏丹博尔基亚形容这对东南亚国家是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定”,它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即东盟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去加快东亚的贸易自由化进程,而不是坐等传统的出口市场的复苏。(注:新加坡《联合早报》2001年11月7日)马来西亚报刊评论说,“这显示东盟正及时调整其经济发展战略,有助于增加东盟发展经济的信心。这说明面对中国经济正日益深入地卷入全球化浪潮之际,东盟不是逃避和孤立于这一进程之外,而是正视这一进程所带来的挑战,把握伴随而来的机遇,使东南亚地区在经济陷入迷茫之际,更有信心重新发展经济。”(注: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001年11月9日)

第六,使台湾在地区经济合作中边缘化。台湾当局对大陆将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十分担忧,认为这将使台湾面临被边缘化的可能,大陆与东盟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已对台湾在东盟的经贸地位产生重大威胁;提出为防止台湾被排挤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应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目前台湾一方面积极研究与新加坡等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同时还试图依靠过去与东盟形成的密切合作关系,力图参与东南亚自由贸易区进程。

(二)经济上将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首先,可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繁荣。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说,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可使双边出口增加50%,东盟经济增长率可提高1%,中国大陆经济增长率可提高0.3%。不少国家的学者认为,放眼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亚洲和东南亚国家摆脱“9.11”事件冲击的负面影响的最佳途径,只有通过区域化及加强区域贸易合作才能减缓美国经济波动对各国经济稳定的影响。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贸易的集团化是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成功之路,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都已证明了这一点。东北亚的情况虽与它们不同,存在更多问题和障碍,但建立自由贸易区并非梦想,中国与东盟通过一年的酝酿就在此问题上达成共识,说明东亚地区同样具备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这就增加了东亚各国走贸易区集团化道路的信心。

其次,有利于促进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与东盟领袖确定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了东盟国家较长时间来提升它们对中国的竞争力。泰国学者表示,相信该计划将有力地推动本地区农业、信息技术、能源建设、投资和湄公河计划等区域合作项目的发展以及东盟国家的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并加强东盟国家的竞争力。长期以来,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缓慢,目前东盟面临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任务,成员国之间加强合作的紧迫感增强,可促使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落实,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基础。

第三,有利于促进东亚经济合作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将进一步推动东盟与中国已定的合作项目的落实,本届10+3会议已决定加快落实从新加坡到中国昆明的铁路建设项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还可刺激日本加快与东盟合作的步伐。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官员说,他们正在利用中国来影响日本,迫使日本在经济上对亚洲国家更开放一些,解除进口管制,进而与东盟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舆论认为,10年来一直不愿进行改革的日本如今面对中国地区影响力日益上升,开始觉得不安了。如果日本不做出更多承诺来开放自己的市场,那么它在几十年里发展起来的投资和销售网络可能会大大贬值。

最近日本和韩国已表达了要与东盟加强经济合作的意愿,韩国将开始研究与东盟组成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有意为东盟各国提供人力资源发展、信息科技、卫生和环境方面的援助,并推动缩小东南亚和东北亚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的计划。东盟认为明年在柬埔寨召开的10+3领导人会议上有可能出现三个10+1并进的局面,这将自然过渡为“10+3”大自由贸易区。

(三)外交上可增强东亚国家的独立性,减少对西方市场的依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宣布,意味着在10年内将在亚洲建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届时该区将覆盖20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贸易额约1.23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贸易市场。这是东亚地区前所未有的大胆计划,一旦付诸实施,将大大减少东亚国家对美国、欧盟等西方市场的依赖性,增加东亚国家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增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稳定性。

目前,美国对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非常敏感。美国专家认为,“这一协议最终有可能成为全面的东亚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其结果将会造成对美国贸易的严重歧视,以及三个集团世界的形成,这种局面将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的稳定造成威胁”。因此,最近美国国会已在考虑授予美国总统布什不受约束的快速谈判权,而过去国会曾拒绝给予总统这一权力。(注:美《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年12月19日)

目前就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问题达成协议仍存在很多问题,较为突出的有:

(一)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官员仍怀疑这项计划的可行性,担心大量中国廉价商品的流入可能“摧毁东南亚经济”。(注:《世界日报》2001年11月7日)西方舆论也认为东盟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既是一个伟大的前景,但也是一场“豪赌”,有可能“引起中国大陆商品不可阻挡地涌入东南亚”。(注:香港《南华早报》2001年11月9日)东盟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将在这一计划中获得“巨大战略利益”,有害怕吃亏心理。他们认为中国单方面提前向东盟开放市场,其代价并不是很大,因为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不得不在2005~2006年前开放它的农副产品和劳务市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会赢得巨大的战略利益。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自由贸易区谈判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双方都希望从自由贸易中获益,但相互间存在着竞争。现在还没有解决如何使双方获得利益的问题,因此应充分估计到谈判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马哈蒂尔认为这项计划肯定不会在短期内落实。新加坡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的是长远的美好前景,在2010年之前不会落实运作。对目前疲弱的东盟经济来说,这恐怕是远水不解近渴。

(三)如何在明年世界经济形势好转后,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东盟国家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性,使它们感到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双方经济发展的长期内在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该计划能否顺利实现是一个关键问题。

(四)美国的态度也将对该计划能否顺利实施产生重要影响。舆论认为,目前美国无暇他顾,一旦美国从反恐战争中解脱,它可能不会袖手旁观。

标签:;  ;  ;  ;  ;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及其影响_东盟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