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日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论文_路兴华

分析日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论文_路兴华

新疆兵团第八师卫生局驻团场第三卫生监督所 832021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餐饮单位日常性卫生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人们日常饮食卫生安全。方法:统计和分析2015年卫生监督所餐饮单位日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所记录的内容。结果:重点检查的十个项目中出现安全隐患问题的次数为640次。“食品生熟未隔离存放”问题出现的次数最多,占比27.66%,所占比重达到62.5%。其次是“进货索证不规范”和“工具或设备不洁”。从餐饮单位类型来看,小型和小吃店所出现问题的次数较多,问题的出现率83.04%,大型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对较少。结论:通过加强日常卫生监督执法,落实“五关”卡控措施,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食品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关键词】日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食品安全;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R8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63-01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为确保食品安全,本文对卫生监督所餐饮单位日常性卫生监督检查中重点检查的十个项目进行了分析,以提高食品安全质量。具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2015年卫生监督所餐饮单位日常性卫生监督检查中的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

1.2方法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规定,对所在区域的食品安全餐饮单位卫生情况进行考核,重点检查以下项目:(1)有无卫生许可证;(2)从业人员有无健康证明;(3)环境是否符合要求;(4)食品标识是否规范;(5)有无禁止生产或经营的产品;(6)消毒制度是否落实;(7)工具或设备是否保持清洁;(8)进货索证是否规范;(9)苍蝇密度是否超标;(10)生熟食品是否有隔离开,并对这些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根据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卫生监督员2015年对252户餐饮单位卫生监督执法达到882次,对食品经营单位监督的次数平均为3.5次。在这些餐饮单位中,有185户出现过食品安全隐患,其中重点检查的十个项目出现安全隐患问题的次数为640次。其中出现安全问题最多的项目就是“食品生熟未隔离存放”,出现问题的次数为177次,占比27.66%,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进货索证不规范”出现次数为127次,所占比重为19.84%。“工具或设备不洁”,出现问题的次数为125次,所占比重为19.53%。“消毒制度未按照卫生标准落实”88次,占比13.75%。“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的次数为52次,占比8.13%。还有的“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问题出现的次数为32次,占比5% “食品无规范标志”问题出现15次,所占比重为2.34%,“苍蝇密度超标”11次,占比1.72%,“无卫生许可证”8次,占比1.25%,食品经营单位“生产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5次,占比0.7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产生问题的餐饮单位类型来看,主要是小型和小吃店所出现问题的次数较多,检查252户餐饮单位,其中小型和小吃店112户,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有93户,问题的出现率83.04%,问题出现率最大。其次为中型的餐饮单位,129户有89户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问题的出现率68.99%。大型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对较少,11户有3户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问题的出现率27.27%。与其他两个类别相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3.1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只有了解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提出对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3.1.1食品生熟未隔离存放

设备生熟标识不清、操作人员顺手随意使用容器是导致生熟未隔离的重要因素。

3.1.2进货索证不规范和消毒制度未落实

进货人员或经营者对进货索证制度不够重视,片面重视价格,忽视材料提供单位的资质,从而导致索取过期或不符合要求[1],台账登记不及时。消毒制度未落实原因一是食品经营单位没养成消毒意识,大多用来做做样子,敷衍消费者和食品监督部门。二是消毒柜使用不当消毒柜损坏,为减轻成本,使用较少。

3.1.3工具或设备不洁和环境卫生不达标

原因在于从业人员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卫生习惯,工具或设备在使用后没有及时进行清理,造成器具不洁。环境卫生不达标主要是食品存放、工艺流程不合理、原料通风不良等。

3.1.4生产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进货把关不严、原材料过期或存储不达标导致材料变质,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冒险经验所致。

3.1.5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或无卫生许可证

管理者对食品卫生法了解不够,认为证件无关紧要,从而忽视卫生许可证的办理。部分单位服务员流动性大,服务员任职时间不长,抱有侥幸心理是导致这种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

3.2食品安全问题改善措施

3.2.1 加强日常卫生监督执法

日常卫生监督执法室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执法人员应及时排查食品经营和消费环节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2]。改变传统以检查卫生许可证为主的检查方式,注重对食品经营单位生产场所、生产工艺等多方面的检查,监督经营者改正不规范的操作模式或卫生习惯,提高经营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水平。

3.2.2落实“五关”卡控措施

所谓五关即“加工关、采购验收关、运输关、储藏关以及销售关”,日常食品监督必须落实好这五关,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采购验收关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食品加工、运输、贮存等都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是保障销售质量的重要前提。食品经营者应学习《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并严格执行,细化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做好“五关”卡控[3],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的机率。

3.2.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经营者在经营时应严格要求从业人员获取健康证明,对从业人员应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食品经营者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食品生产和加工,严格按照生熟分开的原则,严防不洁不卫生食物上桌。

参考文献:

[1]李学志,秦红梅,姜晓萱.浅谈卫生检验是卫生行政及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基础[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04(20):197-199.

[2]郑朝阳,郑伟,张梓洋,姚榆.应用HACCP体系开展航空食品卫生监督的探索与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14,06(30):26-32.

[3]高志宏.试论我国食品安全执法机制的变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11(30):74-86+156.

论文作者:路兴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0

标签:;  ;  ;  ;  ;  ;  ;  ;  

分析日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论文_路兴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