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李博

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李博

太和县民族中心校

摘要:本文将从智力、情绪、意志、人际交往、自信心等方面出发论重视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使人们重视及发挥体育活动对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性格偏差;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体力活动下降,竞争激烈使意志薄弱的人变的更加紧张,这让人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作为促进心理健康重要手段之一的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一、体育活动对人的健康影响

体育活动对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体育活动对智力的促进作用、体育活动有利于产生良好情绪、体育活动有利于意志品质的锻炼、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自信心。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更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为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与条件。

体育活动对人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但在体育活动中如果不能正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对人的积极作用,而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发挥个人与社会的力量。

我国心理卫生工作一般分为三级网络水平,一级水平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各个成长阶段所遇到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处理,以保证个体健康的成长,愉快的生活和工作。一级水平是重要的也是最有积极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这一水平的工作。而心理健康包括:智力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因此,从人的智力、情绪、意志、人际交往、自信心五方面综合来看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用以说明体育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积极引导人们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都证明,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坚韧刚毅的意志等心理品质作为基础。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体育活动能帮助他们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以改善。需要补充的是,体育锻炼作为改善性格的一种尝试,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质量和时间的要求。每次锻炼应在30min左右,运动量也应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一般以3个月为一周期,至少需进行两个周期的锻炼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心理调节的技巧

在体育活动中面对挫折、压力和挑战我们如果能合理的运用心理调节战胜困难,不仅可以达到体育活动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会在体育活动中放松情绪。在体育活动前可以听听音乐,音乐对人有镇定、安神作用,还可以陶冶心情,鼓舞斗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体育活动前听一些内容健康、曲调优美、适合自己口味的明快、抒情、健康、高雅的音乐,使人获得一个开朗振奋、愉快轻松的良好心态。也可找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齐参加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中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这样的集体活动可以使人消除孤独感,使人获得安全感,能促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体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领会生活的乐趣。如果经常与集体隔离,易养成孤僻的性格,影响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多样,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方式。

三、学校层面的优化措施

学校教育是人们有效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学校实施各种优化措施,见效更快,效果更加显著。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实施优化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为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应把体育心理卫生课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尤其是高校教育中。体育心理卫生课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和影响健康的因素;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卫生常识;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障碍等等。做到自我诊断,自我治疗,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成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交流,推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而来。” 目前我国学生就存在着因人际关系复杂而惧怕走出校门的不良心态。因而,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经常参加社会活动,推进学生自我的确立和个性化的完成。成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交流,如友谊赛、邀请赛、体育讲座等等,将学生从自闭的学习环境和虚拟的世界转移到公共的运动场所,能够使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谋求与社会的同化,谋求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和谐,提高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力。这种适应不仅仅是指学生一般地适应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环境,而且应该是能预计未来,创造出新型的、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

3. 优化体育锻炼环境

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锻炼环境也将影响人锻炼的效果和情绪。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缺少足够的体育活动场地,使得不少人无奈放弃锻炼,尤其女性更为多数。优美环境和好的运动场所能够使锻炼者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因此政府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维修,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改善体育教育和运动环境。我们可以设想,当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健美馆,踏着柔软的地毯,听着优美的音乐,墙壁上的大镜子映出他们的身影,必然会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这对防止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要优化体育锻炼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活动中的实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方法是灵活的,关键在于要符合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体育活动对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其它任何方式、手段所无法代替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活动这一兼有健身和娱乐功能的有利条件,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论文作者:李博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李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