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技术及其对药物质量与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王勤

王勤(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 614000)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祛瘀中药在膝骨性关节病中的临床疗效,并对中药炮制技术及其药物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2014 年8 月至2015 年3 月我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肾虚血瘀证型膝骨性关节病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

对照组采用炮制前的中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炮制后的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87.5% 明显优于对照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炮制后的中药对肾虚血瘀证型膝关节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活血祛瘀中药;炮制技术;药物质量;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05-01Abstar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stasis knee osteoarthritis i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qualit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80 cases of patients from August 2014 to March 2015 in our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treatment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fter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there was 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Use after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a good effect, it is worth promoting.

近年来,各院方和人越来越多的中药中毒事件发生,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受到民群众的特别重视[1]。中药的炮制不仅保证和强化了中药的质量,降低了中药中原有的毒副作用。因此对中药的药性和炮制方法进行研究对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对中药的使用颇为广泛,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肾虚血瘀证型膝骨性关节病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活血祛瘀中药炮制前后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4 年8 月至2015 年3 月我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肾虚血瘀证型膝骨性关节病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炮制前的二神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炮制后的二神丸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知道原则》中关于肾虚血瘀证的辨证标准,且经X 线片检查符合Ahlback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级标准的1-3 级。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年龄大于75 岁的患者;②药物过敏者;③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其中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患者年龄15~50,平均年龄(30.0±10.5)岁;对照组男25 例,女15 例,患者年龄18~48 岁,平均年龄(27.0±9.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①对照组:予以炮制前的中药,即炮制前的补骨脂和肉豆蔻两味药材。

②观察组:予以炮制后的中药,炮制方法是盐炙补骨脂和麸煨肉豆蔻。其中,盐炙补骨脂采用的就是中药炮制技术的盐炙法,将所需的补骨脂分为五分,依次加入盐水闷润24 小时,然后放入150℃的炒锅中炒炙,速度保持在40 次/min,十分钟后取出烘干,每100g 补骨脂用2g 盐。麸煨肉豆蔻也是分为五分,与麦麸一起放入130℃左右的锅中翻炒20 分钟即可取出,以供使用。

1.3 观察指标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评价》中的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膝关节恢复正常的功能,所有临床症状消失,对正常生活无影响;显效:膝关节基本恢复正常的功能,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效:膝关节病症得到一定改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存在一定的影响;无效:患者病症未见改善,且有恶化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方法,总共有三种方法:①炒制法。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方法多数都是利用炒制法,从而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②炙制法。炙制法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药性和药物臭味,达到活血祛瘀的效果【2】。例如川芎作的炙制法,首先采用黄洒将其湿润,当黄酒融入到川芎时,再进行炒制至干燥,最后晾凉即可使用,进过此方法炮制后的药物对肝脾、胃等部位具有保护作用。③盐制法。盐制法是指将药物先放人铁锅小火慢炒,等待药物变色后、喷洒盐水,炒至干燥后,晾凉的炮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药物的辛燥度,起到滋阴降火的效果。

对于任何一种药物炮制,都需要有科学依据,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技术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化学或物理变化来达到一定的疗效,产生的药理作用对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3]。通常情况下,我们平时用到的中药都先经过了饮片切制和炮制两个过程。在炮制中药的过程中,对有毒的部分可以直接去除,或者通过其他方法来降低其毒性。例如马钱子本身是具有毒性的,可以通过砂烫来减少马钱子中的士宁河和马钱子碱的成分,主要把握砂烫的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会降低药效,过低就达不到降低毒性的目的,一般控制在150℃左右。经过砂烫后,的士宁的含量由1.18% 减少到0.84%【4】。

本研究对对照组采取炮制前的中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采用炮制后的中药进行治疗,两种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炮制后的活血祛瘀中药疗效更显著,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突出,提示了医院在以后的相关病症治疗中积极采取炮制后的中药,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技术是决定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相关药物研究人员应该提高药物的炮制技术,从而提升药物疗效。

参考文献:[1] 周景阳. 探讨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技术及其对药物质量与安全性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2(4):58-59.[2] 彭迎新. 活血祛瘀中药药性及炮制方法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97-98.[3] 姚锋梅. 活血祛瘀中药药性及炮制方法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2013,23(2):878-879.[4] 吴水根. 活血祛瘀中药药性及炮制方法分析[J]. 海峡药学,2009,21(7):124-126.

论文作者:王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  ;  ;  ;  ;  ;  ;  ;  

探讨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技术及其对药物质量与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王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