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论文_陈伟

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论文_陈伟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在医院管理工作中,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分析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从现行维修管理模式出发,通过设备维修管理流程控制及信息化手段探索新的维修管理模式;制定出一套紧凑高效的维修管理流程,并成功开发出一个集资产管理、设备报修维修、信息查询统计、保修保养管理为一体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1.1设备维修成本高

医院内部医疗设备费用主要分为设备配件维护费和技术维护费。设备配件维护费指的是医院医疗设备相关零部件的维修费用;设备技术维护费指的是更换设备零件的费用和设备的核心技术相关原件花费。一部分医院为了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医疗设备损坏,采用将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及使用部门分开核算的做法。尽管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设备损伤,但是由于维修费用没有统一的标准,在维修中会出现设备的使用部门对高昂的维修费与维修效果之间的不匹配的不满,进而导致出现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质量差强人意的现象。此外,在临床使用中,由于医疗设备的使用者对设备的保养和检查缺乏高度重视而导致零部件的高度耗损,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各医院设备维修的成本。

1.2缺少专业的维修人才

目前,尽管医院已开始重视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但在部分医院里仍缺少具有专业技术的维修人员,这往往会导致医疗设备的维修结果与预期之间的较大差异;而不断增加的设备使用频率,又对医院内部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说,相对落后的维修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备的使用效果。医院内部专业维修人员专业性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比较普遍,不仅限制了维修工作的进行,提高了维修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还给正常的医疗活动制造了障碍,降低了医院的营收能力。

2.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存在的问题

2.1设备耐用件耗材化

当前医院进行检查资料过程中,非常依赖设备,当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直接影响医院的工作效率。医疗设备功能越来越全面,设计也越来越复杂,设备具有集成化特征,很多设备也应用了智能化技术,虽然给患者检查带来了方便,但是当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后续的检修工作非常麻烦,而且当前医院都比较重视医疗检查,忽视了对设备的管理和维修,长期下去不利于医院的整体发展。由于医院缺乏设备维护专业人才,设备中很多耐用部件都耗材化,不能重复使用,导致医院的运营成本升高,患者医疗负担加重。

2.2不能自己进行维修

对于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只能做好运行,而不能对其进行预防性的保护和维护,当发生故障之后,应急响应比较慢,由于缺乏养护管理,导致设备使用寿命低,故障发生率比较高。医院没有及时培养相关的维修人才,很多故障都不能自行解决,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发生故障之后都要返厂,或者由第三方进行检修,检修效率大打折扣,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由于自主维修率比较低,导致医疗设备运营成本提高,患者医疗费用增加,过度依赖厂家和第三方维修,导致医院维修人员参与到设备维修的机会少,不能深入接触设备,不能掌握设备设计原理,自身维修技术提高较慢,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由于没有做好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维护后返回的设备,维修人员不能进行设备参数的校对。

2.3维修人才匮乏

对于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而言,其比较重视设备装备,但是不重视设备管理,重视设备采购,忽视了设备后续的维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人员都比较年轻,有维修经验的人员不多,而且由于招聘标准不统一,导致维修人员学历参差不齐,由于人才管理不到位,没有对其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对老员工没有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导致维修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由此可见,在医疗设备管理各个环节都出现脱节问题,导致设备维修成本增加,医院培养的维修人员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3.实施医疗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3.1成本核算的精确化

(1)需要对医院的维修成本予以精确的核算,医院首先需要调查和统计医院所有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然后,需要同相关设备的生产企业构建起相关配件管理系统,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详细了解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为相关设备零件更换工作做好准备,进而达到实现精确化成本核算工作的目的。(2)医院内医疗设备工程技术维修部门需填写维修时的维修单据,内容包括维修配件价格、设备损伤原因等,必要时需要附带相关设备零件价格,以实现完善维修手续的目的。此外,对成本较高的零件需上报管理层,批复后购买。(3)设备使用部门需要及时核查维修费用,并与维修部门就设备的维修项目进行紧密沟通,并将财务预算和核算内容送报至相关部门进行核算,以确保设备得到及时维修。

3.2维修流程的清晰化

医疗设备的维修流程主要包括医院科室、工程人员以及信息化处理这3个环节;具体工作流程包括:故障发现—上报故障—确定维修信息—维修。(1)科室发现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向医学工程部门报备;医疗工程部门对其进行等级备案;大型设备需要工程人员到使用现场进行相关检查,简单的设备则直接送至工程部门予以检查。(2)工程部门需要以其检查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产品的维修和设备的保修信息予以确定;保修期内的设备交由厂家处理,若不在保修期内,交给工程部门自行维修。维修要以设备的技术参数作为参考依据,对设备故障原因予以分析和判定。此外,还需要综合考虑维修设备的零配件、零部件等的更换成本。维修过程中,可能遇到技术性的难题,此时应首先召开专家综合讨论会,针对维修的具体方案予以确定;遇到高维修费用时,需要及时与该设备所在科室联系,并联系厂家谈判、议价。

3.3维修记录的完整化

目前,仍有很多医院在医疗设备维修后仅仅做简单记录,因此导致设备维修成本无法准确核算。完整化设备维修信息的建立不仅应该建立在设备的维修阶段,而且应该建立在设备维修的成本核算阶段,这是精细化管理医院医疗设备的一项创新型举措。(1)医院的设备维修部门需同各科室之间构建一个设备维修的信息系统,系统中包括设备的维修时间、维修后的使用情况以及维修费用等,并需要将上述内容予以信息化管理;这一系统不仅实现了维修全记录,而且能够防止出现过高维修费和重复维修费。(2)维修部门需要在系统中对设备的报废情况、使用寿命予以评估和记录,对比维修价格、记录以及报告等,以便医院能够实现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医疗设备的目的。

3.4管理数据化

涉及内容具体如下:(1)医学装备故障原因,应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去统计分析;(2)医学装备维修例数,含自主维修、厂家维修、第三方维修等,通过数据统计,得出运维成本和占比;(3)医学装备开机率,尤其大型设备、急救设备和重点设备的运维情况。医工人员掌握的这些数据将在医院医学装备的论证采购中为医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分析,医院以后发展中必须重视医疗设备的管理、维修,积极培养管理人才和维修人才,做好预防性检修,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

参考文献:

[1]伍洪,李晓妍,张蒙,等.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 [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6):89 -91.

[2]高虹,纪玲.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流程控制的探讨 [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82 -83.

论文作者:陈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论文_陈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