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纯娱乐性、休闲性的文艺作品不能归入中国的正统文艺?论文_李静茹

为什么纯娱乐性、休闲性的文艺作品不能归入中国的正统文艺?论文_李静茹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摘要:我们接触过很多从古至今的文艺作品,有的关乎政治,有的关乎社会,有的关乎道德,有的关乎教育,有的关乎休闲娱乐,从先秦诸子百家文学到现当代文学,关乎政治、社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文艺作品都有自己的社会功用,而对于关乎休闲娱乐的文艺作品却鲜有人认为它有自己的社会功用,认为这类文艺作品的重点在于让人放松嬉笑,所以认为这类文艺作品不能归入中国的正统文艺,其实人们往往忽略了这类文艺作品的“纯”度,即这类作品是否为“纯”娱乐性、“纯”休闲性的文艺作品。我们常常从古籍中看到或听老师讲到“纯”娱乐性、休闲性的文艺作品不能归入中国的正统文艺,那么为什么呢?本文就简要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正统文艺;文以载道;诗言志;歌咏言

一、“文以载道”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的正统文化观念”即“道统”与“文统”。韩愈等人提倡“文以载道”,他们为了改变当时的文风,倡导了古文运动,“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柳宗元也说过:“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从这一点来说,改变了当时文坛写文章的形式主义,使文章更重于表达思想,有真情实感。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韩愈曾说过“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争臣论》),我觉得这一点说明他提倡的“文以载道”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就像晚唐时期,华丽淫靡的文风逆袭,于是到宋代,又出现一群人呼吁“文以载道”。比如说周敦颐在《周子通书·文辞》里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这里的“道”,指的是儒家伦理道德,“文以载道”就是写文章要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写文章不能知识文辞漂亮,内容有“道”才是好文章。其实放到今天,“文以载道”中的“道”,我们可以阐述它为道理、思想,即写文章要有思想情感,不能是空洞的。即《文心雕龙》中说的:“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由此可见,文艺作品要有思想,有寄托,真正的文艺应该有性情,要有真情实感。娱乐性、休闲性的作品也有思想,有寄托,但“纯”娱乐性、“纯”休闲性的就没有。文学的娱乐性在于审美,即感染与共鸣,文学作品可以为了增强塑造力和感染力而具备娱乐性。但文艺要反映社会与人性的真、善、美才行。真、善、美是中国文化最为核心的普世价值观念,即“文以载道”之“道”,文艺作品要以正道、重德、修心而济世,导人向善、追求精神层面的升华与享受,这就是正统文艺之“到”在人们喜闻乐见的潜移默化,德化社会之无为而治的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诗言志,歌咏言”

此言出自《尚书·舜典》,这句话是在谈到宫廷中乐官该如何依照制度主持典乐时提到的,因为诗与歌的关系很密切,故而对“歌”的规定同样适用于“诗”,即诗是思想情感的表达,歌则是引申发挥这种思想情感的表达,所以,在作者内心时是情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了。如果诗歌不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无异于哗众取宠和无病呻吟,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再言之,中国古代很少有很单纯的文学创作,文人的身份往往是复杂的,一些具有参政意识的诗人往往把诗歌作为一种工具,即使是表达闲情的诗歌,其中也透露着一种立场,一种倾向,陶渊明的隐士田园诗歌就是最好的例子。故而“诗之基,其人之胸襟也”,“诗不可无为而作”。王国维在谈到词的创作时曾说:“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三者随之矣。”这里的境界就是思想所能达到的高度,“极目而天舒,登高而望远”,文艺作品、诗词亦同理。因此,文艺作品要有它的社会功用,道德教化作用,也要做到“发乎情,止乎礼”,这也是对荀子“以道制欲”思想的继承延续。

中国古代的“文道论”,可以说是中国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且“文道论”紧扣现实生活,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从“诗教”的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诗可以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孔子对文学作品的美学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等乃至知识学习方面都做了充分的肯定。“文道论”主张文学干预社会,将中国的文学引向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道路,“时”即“补差时政”,“事”是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即政治得失,民生疾苦等,所以中国主流文学不提倡“为文艺而文艺”的文学作品。

三、结语

总之,纯娱乐性、休闲性的文艺作品,一味地去纯娱乐,就会出现文艺为娱乐而娱乐,就会不自觉地流于噱头和低级趣味,甚至严重一点的话,会使人失去正邪与善恶分辨能力的现代人失去了对人性之美的追求而普遍的见利忘义,动物化,有的文艺形式追求的暴力、乱性等都是人至恶之物,在追求感官的刺激和魔性大发中,使人与人之间失去温馨和关爱。也有人说小说就是娱乐性、休闲性的文艺作品,首先个人认为小说不能用“娱乐性”和“非娱乐性”去区分,如果非说小说娱乐,则在于其趣味性,它也有一定的思想寄托,有真情实感的流露,这与纯娱乐性、休闲性的文艺作品是有区别的。文学作品要守住文学的底线,那些为了娱乐而娱乐的作品,只是取魅于当下的主流,跟风于一时的潮流,不会流传于后世。

所以,纯娱乐性、休闲性的文艺作品不能归入中国的正统文艺。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2015.3重印)

[2]诗品/钟嵘.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3

[3]《文心雕龙》译注/(南朝梁)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修订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1

作者简介:李静茹(1993年6月—),女,汉族,青海平安人,研究生在读,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

论文作者:李静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为什么纯娱乐性、休闲性的文艺作品不能归入中国的正统文艺?论文_李静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