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论文_崔群

浅析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论文_崔群

崔群

身份证号码:32102719****206014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与建筑物整体性要求逐渐提高,给我国建筑工程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竞争力,建筑企业若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全方位的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目前,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对解决沉降、温度等建筑裂缝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导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能有效的控制建筑高低结构出现的变形,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混凝土变形裂缝等问题,在现代化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对改善建筑施工质量有所启示。

1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概述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混凝土温度应力、收缩变形等情况,威胁着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但是目前我国的施工技术难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施工人员通常是通过变形缝的设置加以解决,但是这样容易导致双墙、双梁以及双柱发生缺陷,对建筑物的平面布局以及外观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基于此,建筑企业迫切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后浇带施工技术为建筑工程高低结构浇筑密实的混凝土,并使其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对建筑变形沉降、减小温度收缩具有重要的意义。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出现,为我国现代建筑工程带来了新的曙光。

2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特点与适用条件

目前我国建筑时常会出现高度差较大的情况,使得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和裂缝。因此在施工中要按照施工要求与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另外,在超长建筑结构或者公共建筑施工中,需要对钢筋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其结构中也会有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下文从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以及功能特点进行分析:

2.1 解决沉降差 在现代化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在施工中将两者形成一个整体,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暂时先将两者断开。一旦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基本完成,需要进行沉降部分也施工结束时,再在连接处浇灌混凝土将高低层进行连接成为整体。在上述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强度校核以及在全面解决后期造成的额外内部力量进行充分的考虑,以避免较大的沉降出现。连接前后的力量可以对压力进行调整,应该按照海拔和具体的施工环境和设计进行调整。

2.2 减小温度收缩的影响

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散热不均匀,会出现自收缩现象,从而造成已建成的结构的热膨冷缩。通常情况下,在施工后1-2个月温差对结构的作用都是正常的。如果建筑工程结构变形遭到约束,那么温差就会引起热应力,从产生应力的分布不均匀到不同的设计效果等,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现象,这样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对建筑整体性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有效的减小温度收缩带来的影响。

3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3.1设置合理宽度和间距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要想保证整个建筑施工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宽度和间距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同高度和楼层的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好后浇带的间距,比如二十二层以下的楼板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有受力效应的钢筋不能够断开,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较大的跨度时,就需要将整个受力的钢筋结构进行断开,之后在后浇带处理过程中,对其进行焊接处理,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楼板两头压力过大而造成楼板结构的弯曲,在建筑施工后浇带宽度控制过程中,需要保持其宽度超过7 米。

3.2材料和位置选择

通常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后浇带的施工位置选择在混凝土结构受力最小的位置,对于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中,通常不能够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需要在模板结构中混凝土受力最小的位置选择作为后浇带的施工位置,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剪力过大而造成对整个混凝土结构的较大压力,从而影响了后浇带施工的顺利开展。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也需要严格的进行筛选,在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将裂缝位置清理干净,将多余的积水全部清除后,同时保证后浇带施工位置超过一天以上的保湿处理,在选择施工材料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收缩情况较小或者是不会出现收缩情况的施工材料,比如可以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一些添加剂,这样能够使得整个后浇带的结构强度变得更加稳定,通过开展有效的振捣、配置工作后,使得后浇带施工过程高效实施。

3.3后浇带的合理设置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也需要根据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在施工的过程中,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必须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形式保持一致。断面形式在一般情况下存在平直缝、V 形缝、阶梯缝还有企口缝这四种。断面的形式可以依据墙和板的厚度进行确定,一般超过60cm适宜用企口缝,阶梯缝适用于厚度在30 - 60cm 之间的,而当厚度小于30cm,宜用平直缝,但是由于它的承载能力较弱,在后浇带浇筑施工中很少使用平直缝。在施工中,对实际的浇筑位置也要进行确定,分析混凝土构件的受力,选取的浇筑位置一般都是受力最小的混凝土构件,但是在实际工程中,最佳的浇筑位置一般是建筑的梁、板的反弯点,后浇带不能设置在剪力墙中间区域内。

3.4严格控制后浇带的浇筑时间、温度

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时,它的时间长短会因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后浇收缩带的浇筑作业要在两个月之后才能进行;对于后浇沉降带,还必须对施工工序、成本等进行综合分析,考虑施工的具体情况可以提前进行;对于后浇温度带,它的时间大约为60 多天的时候能够开始进行的浇筑作业。除此之外,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也会受到天气、材料等因素的限制,提前或者延后都需要在图纸上详细的标明。新旧混凝土的裂缝在浇筑过程中尽量要防止出现,这时就需要对浇筑温度进行准确的把握,根据研究得出,后浇带浇筑最适宜的温度为100℃。

3.5 后浇带的控制要点及配筋设置

为了使后浇带的浇筑质量得到提高,对后浇带内存有的污水、杂质等,要在开始进行浇筑前对其彻底的清除,与此同时,也要使后浇带的表面保持一定的湿润。为了防止后浇带内的外露钢筋被污染物腐蚀,需要在清理工作完成之后对其密封处理。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时,可能会对连接建筑结构的钢筋进行切割,各结构之间的联系是保证结构质量的基础,所以钢筋切割不能对所有的结构进行操作,例如基础或者楼板的钢筋,建筑的整体荷载都承受在它的钢筋上,钢筋必须连续。但是对于必须切割的受力钢筋,在浇筑之前,需要焊接进行处理过的钢筋,确保结构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避免建筑结构产生变形。

4结语

总之,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合理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持久性与经济性。为提高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我们应总结前人的经验与具体情况分析,应从对模板的布置,混凝土的浇筑与混凝土的养护的研究与总结,不断提高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罗克宁.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建材,2008,34

[2]魏光伟.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2014,02

论文作者:崔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论文_崔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