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说读写训练新探_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听说读写训练新探_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听、说、读、写训练新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中学基础英语教育也应以用为主,口头、笔头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主线。这种能力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而获得的。这四种训练贯穿于整个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初阶段以听说为主,二阶段以阅读为主,末阶段以写为主。由于英语是外来语,我们又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氛围,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听说并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学生的兴趣正是以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而发生并且通过实践形成、扩大和发展的。一个好教师应该注意和懂得怎样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在起始时,对英语有一定兴趣是由于他们在小学学了一些英语的知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学习要求增高,部分学生会感到吃力,难以应付,导致兴趣低落。我预见到这一点,因而在起始教学时就充分注意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语音关过不好是造成分化的最初原因),将48个音标的学习融于词汇、句型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自学生词的方法,并且通过“三听”“二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听”:

1.听课文录音磁带。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熟悉人们在各个不同环境中,对不同对象讲话的用语和语气,并通过“表演”操练所学内容,达到学习目的。

2.听英文歌。青少年都爱唱歌,听歌学唱,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成熟感,又激发起他们“再学一首”的求知欲望。

3.听英文故事。这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项活动,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如较难理解的长句或没学过的语法,我除了作必要的讲解外还因势利导,告诉他们:现在你们还不能完全听懂,假如你们不懈努力,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你就会完全听得懂,获得更全面的知识。鼓励学生做好更深入的学习准备。

“二讲”:

学生在听音模仿中锻炼了口语,但是还不够。要使他们真正掌握口头表达的技能,就必须抛弃那种离开书本就哑口无言的坏习惯。我采用的是“二讲”方式。

1.看图说话。联系课文内容,我准备了"Shopping","Seeing thedoctor","Asking the way"等图画或幻灯片,让学生看图组织对话;或者提出诸如"if you are a doctor(a shopkeeper),what will yousay to Mary when she comes to you?",让学生归纳医生看病时,售货员接待顾客时可能讲的话,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看表演说话。这是更为活跃的课堂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复习have/has been to与gone to的区别时,我在课室前面分别贴上写有Paris,London,Beijing等地名的标签,选一个学生表演traveller,他手持“机票”,说上几句后,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其余的学生就利用"He has been to…"或"He has gone to…"或"He's going to fly to…"来表达他们的意见,不知不觉中,达到复习的目的。

由于这些活动内容具体、丰富,又切合学习的实际水平,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不断扩大和加深,兴趣就不断增加。在学生充满兴趣、求知欲的同时,我十分注意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和背诵习惯。我在带读时,注意意群停顿,朗读节奏和语流畅顺,克服学生那种要么一味求快,要么乱停顿的坏习惯,使朗读起来抑扬顿挫,充满感情;要求学生背诵有关文段,养成背诵的习惯。

(2)养成开口讲的习惯。我的课堂活动中有大量的口头练习,采取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个人与集体对话的形式,多开口练习。为了使学生锻炼胆量,我常让他们到教坛前进行活动,或提问,或复述,千方百计让他们离开书本也能讲完整的句子、段落甚至故事。

(3)养成听录音的习惯。学生通过聆听→复述→朗读学习新知识,在听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重复的过程中加深语音记忆,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形象记忆。学生基本上当时就能将所学内容背下来,再配上替换词操练,效果很好。我在单元测试中增加听力部分,促使学生坚持听力训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自学能力。把组织学生的注意、维护学生的注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加者,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高度集中而稳定的注意,才能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成绩,否则,学习便不能进行,更不能有所收获。因此我除了教学方法多样化,电化手段、直观教具展示适时适当,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疑点分析简洁清楚外,还很注意问答形式的使用。

“三问答”:

1.老师问学生答。常用于阅读课或授新课,教师有意识地提几个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2.学生问老师或学生答。用于复习课,让学生自己锻炼能力,随意表达自己的意思。

3.学生互问互答。要求学生在别人练习时留心听,随时准备提问和回答问题。如,

T: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sports.

S1:(To S2)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S2:My favourite sport is swimming.

S1:Did you go to swim yesterday?

S2:No,I didn't.I played football.

根据对话提问。

S1:(To S3)What's S2' s favourite sport?

S3:Swimming.(To S4)He went to swim yesterday,didn't he?

S4:No,he didn't.(To S5)What did he do yesterday?…

这种问答方式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机会相对多了,效率相对高了,效果相对好了。

二、掌握方法,培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对词汇与语法知识的记忆能力,对词语意义的猜测能力,对上下文句或句组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词语概念与形态范畴的类比分析能力,对段落与全文中心思想的归纳能力,这些能力大都和逻辑思维有关,所以训练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口头能力的同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汇、语法知识和历史背景知识的同时,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恰当的。在初二,我逐步增加阅读练习的份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1.读课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仍然以教材为依据,包括朗读和默读。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我先提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阅读,寻找答案。确认答案后,让学生复读,较详细地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用英文复述课文内容。

2.读课外阅读材料。我让学生阅读与他们所学水平相当的阅读材料来扩充知识,扩阔视野,熟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并不是越多越好,只有目的性明确的阅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提高水平的目的。因此,我除了精心设计好阅读的笔头同步练习外,还十分注意介绍阅读的步骤:

(1)浏览全文,留意文章提供的人物、地点、年代和事件,留意开头结尾的呼应;

(2)熟悉题目要求,在复读时边看边选答案;

(3)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题目,而是客观地根据短文选择合理的答案;

(4)强调不要漏掉最佳答案,克服一见到“正确”答案后,其余忽略不计的做法,这样容易错过有一个以上答案的题目;

(5)联系答案再阅读一遍。

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通过适当的训练,就能逐渐养成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习惯。

三、“三写”“一译”,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听、说、读、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上手和上口是同一学习目的的两个方面,在继续发展听说读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写的能力,才能完成《大纲》规定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写”:

1.听写句子。对已学过的句型不但要口头表达过关,而且要掌握它们的书面语形式和单词拼写。听写句子是一种口笔结合的训练形式, 持之以恒,对学生掌握词汇、句型帮助很大。

2.默写课文段落。在背诵的基础上,将有关课文段落默写,有利于学生记忆整批的材料,加深对所学材料的理解,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对培养学生整体理解能力很有帮助。

3.改写。外语学习是一个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不应该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或作出习惯性的反应上。我通过缩写课文,精简语言叙述课文内容;或将对课文提问的答案稍加修改,串联成文,叙述课文内容这两种方法来锻炼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

“一译”指翻译句子。通过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惯用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学生在笔头语言活动中,巩固了语言知识,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总之,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按《大纲》的要求,想方设法,让学生脑、耳、口、手并用,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标签:;  ;  ;  ;  

初中英语听说读写训练新探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