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公路工程施工养护管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胡琳霞

阐述公路工程施工养护管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胡琳霞

摘 要:伴随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多,大量早期修建的公路工程已步入大中修养护阶段,养护管理是公路工程提升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养护工作能否做好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性能、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及使用寿命。本文针对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对策

1 公路工程施工养护管理问题的原因

1.1 养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中仍存在大量问题,如养护管理流程烦琐、内外审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还不完善,限制了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如法规制度体系不完善,即便是制定了相关条例,但大多数都具有普遍适应性,仅具备指导作用,而在现实工作中很难细化每一个工程的养护管理要点,且操作性不强。同时,公路养护成本高,在现行养护管理体制下,多有赖于财政资金,但随着养护任务不断增加,若仍采用单一的资金来源方法而不及时建立保障机制是完全不可行的,必将产生养护资金工序矛盾问题,大大增加养护资金缺口,不利于养护工程的开展。

1.2 养护监管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不到位、管理意识低下、监理人员不作为等问题在公路养护管理中极为突出,归根结底在于我国养护监管体系不健全。由于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在很短时间内难以建立起高质量、高效率的监督体制,也无法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职能与作用,更无法全面落实责任。此外,目前针对三方监督权利的情况研究尚少,无法发挥政府监督作用,也无法有效发挥行业内部自我监督的成效。而在公众、媒体监督方面,主要问题在于渠道不通畅,如道路存在坑槽病害、标志标牌被遮挡、路面标线不明显等问题,即便是公众意识到了想要反映,但不知道应该向谁去反映、向哪个部门去反馈。

1.3 养护管理智能水平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各行各业,公路行业也不例外。将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用于公路养护管理,才能提高工作产出效率,才能带来高效的管理成效。为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养护管理部门若无法真正与其他相关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仍依靠传统的人工传送、纸质办公,将大幅降低工作效率,长此以往,必将会被时代所淘汰。目前,养护管理智能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数据共享、决策系统建设等方面。例如,在日常管理中,依旧选择人工巡查法进行检查和维修,随后一层一层向上上报数据,这不仅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而且会大幅降低工作效率;同时,若管理巡查人员专业不过硬,将会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地质地形条件较差的地区。

2 公路工程施工养护管理对策

2.1 深化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2.1.1 完善相关法规政策。随着公路改革不断深化,要求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能范围,制定合理的政策、规则及发展规划,通过法律规定进一步推进养护管理合理化、规范化,这也是优化养护管理流程、减少审批手续的关键所在。

2.1.2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与经营补偿机制。公路养护投资巨大,因此,应借鉴先进的国外案例、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在充分考虑我国当前公路施工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如政府财政投资与补偿、社会投资捐资与补偿、事业政策优惠与扶持等,构建政府投入扶持、社会积极参与等多种投资通道,从而完善当前年度财政预算值,增加公路养护经费,以保证施工费用充足,确保用好施工材料、配好施工设备,进而推进我国公路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1.3 建立现代化的养护管理人事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要想深化养护体制改革力度,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人才壁垒,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选用聘用制的人才招聘制度,真正将工资与员工的绩效、贡献挂钩,实现多劳多得,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员工提供更多机会,必须重视培训教育工作。各部分可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模式,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外派学习等方法,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不同的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2.2 健全三方协调监督体系

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公路的正外部性、负外部性较为显著。此外,公路是为人民大众出行提供便利的产物,其公益性明显。因此,在养护监督管理中,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三方协调监督体系,即加强政府、行业、公众监督管理能力。

第一,加强政府监督管理。行业监管是开展公路养护工作的必要条件,加大政府行业监管力度,可通过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质量监督标准,通过采用先进、新型的质量监督模式,完善养护年度报告制度等方法进一步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此外,针对不履行养护责任的企业,要根据制度要求予以严厉处罚,从而保证公路养护施工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行业内部自律。首先,完善内部养护管理监督考核制度,制定完善的考核细则,做好日常监理考核工作,明确各方关系,做好利益分配工作。在养护管理中,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损失。其次,强化内部同级单位相互监督机制。公路养护管理的行业特点较为显著,为此,按照行业管理技术标准等规范,可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这样可有效增强监督管理能力,还能对政府监督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补充。

第三,加强社会公众监督。在企业监管、问责机制中,社会监管占据重要地位。公众具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公路养护监督管理中,公众可以监督者、消费者的角色监管公路养护行为。特别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公众、媒体的监督作用愈加凸显,在该背景下,加强公众和媒體监督,能有效提升养护管理水平。

2.3 推行养护信息化和智能化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公路养护管理也应紧随时代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养护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2.3.1 推动养护数据共享共建机制。随着公路养护任务不断增加,养护业务数据也越积越多,由此,对养护业务联动、数据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养护业务联动、数据共享的需求,应积极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养护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完成信息增值,提升信息利用效率。特别要重视整合、分析那些非结构性、离散性、随机性的数据,以构建一个完善的养护数据库,积极共享数据。

2.3.2 实施智能化养护管理服务。智能养护是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全面化做好公路养护管理。针对当前智能化养护现状,要求与公路施工现状结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公路安全运行状况,通过BIM可视化技术、智能无人机等进行养护管理及巡检,消除安全检查盲区,进一步提升养护管理效率。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事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国早期修建的大量公路已步入大中修养护维修期,对其做好施工养护管理极为关键。若长期不重视养护管理,必将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最终危害行车安全,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为此,必须重视养护管理,将其视为当前公路建设的重点,进一步提升养护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公路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水.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研究[J].交通世界(下旬刊),2019(3):156-157.

[2]何文.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研究[J].低碳世界,2017(12):192-193.

论文作者:胡琳霞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阐述公路工程施工养护管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胡琳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