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现在我国建筑工程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筑行业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施工当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这种方式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且随着技术的完善,其在以后的施工过程当中也会有越来越大的应用范围,和旧有的柱桩技术相比,其实现了重要的创新。为了能够让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更为完善,针对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首先分析了其优势,之后总结了一些施工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市区内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为了能够合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城市内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质量能够带来最大的影响,所以如果想要提高施工质量就要从采用的施工技术上入手,在现阶段,灌注桩后注浆这种施工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说对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相关企业的发展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灌注桩后注浆的简介
(一)关于此技术的简要分析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完善,灌注桩后注浆这种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在整个建筑过程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实经过具体工程实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采用灌注桩后注浆这种技术能够针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很多建筑工程的通病例如沉渣问题和泥皮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对另一方面的问题来说,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承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有效控制了沉降总量。所以总体上来说,灌注桩后注浆这种技术可以满足当前阶段施工的各项要求,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利于建筑企业自身效益的提升。
(二)该技术的优势分析
总体上来说,灌注桩后注浆这项技术本身是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经过总结,其优势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之中。
(1)这项技术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说地质条件不会对其使用产生影响,在过去注浆施工技术经常和挖孔灌注桩以及泥浆护壁钻孔等技术联合使用,但是近年来其在灌注桩中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2)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沉渣问题和泥皮问题,这可以让桩身承载力得到大幅提高,经过相关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应用了这种技术之后,整个建筑工程的承载能力增幅可以达到100%左右,细粒土的承载能力也能提高50%,所以这样看来,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3)这项技术的引用也能大幅节约工程造价,具有相当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旧有的施工技术相比,灌注桩后注浆能够大大降低桩身直径,还能缩短长度,总体上来说其可以很好地 节约建筑成本,并且避免了较为坚硬和难以穿透的土层,这也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工艺分析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的覆盖面较为宽广,几乎可以在各种地质中应用,其在不同施工环节有其不同的效果体现,为了充分彰显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力,笔者针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注浆管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
在注浆管制作过程中,一般应采用镀锌管或者是无缝焊管作为制作材料,其直径应控制在准25mm或者准30mm,当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特点来确定,比如对于桩长大于50m的桩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注浆管内的摩阻力给注浆施工带来的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注浆管在制作过程中应将其结构分为三段进行制作,分别为注浆管端部花管、注浆管中部直管以及注浆管上部带丝扣的接头,对于花管段的侧壁设置应按照梅花形对出浆水孔进行设计,一般孔径应控制在6~7mm。另外在注浆管制作过程中要将花管段利用塑料膜、胶带或者是橡胶模包好,然后用铁丝将其缠绕困扎,以免注浆管在应用过程中发生渗漏现象,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进度。
(二)压水试验施工操作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压水试验基本上都是在灌注桩浇筑施工完毕后的5d内进行,在压水试验中主要对注浆管路和单向阀的畅通情况进行检查,与此同时还要将单向阀周边混凝土的泥浆或者沉渣清理出去。在压水试验过程中若发现桩端或者是桩侧出现塌孔、扩孔或者充盈系数较大的现象,应对建筑工程灌注桩浇筑施工提前进行压水试验,确保其能够将较厚的混凝土覆盖层冲开,在压水试验过程中应由相关技术人员准确记录灌注桩管路的疏通状况及冲破压力值。
(三)注浆管的安装与下放
在进行注浆管安装工艺操作过程中应确保各个注浆管之间的准确对接,焊接时焊缝要连续、饱满,密封。在整个注浆管安装与下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装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注浆管安装的密闭性与连续性。
(四)灌注桩注浆工艺
灌注桩注浆施工工艺属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与灌注桩后注浆整体施工质量有着直接性关系,因此准确操作灌注桩注浆施工尤为重要。在灌注桩注浆施工之前,要全面考虑影响灌注桩注浆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比如注浆压力、注浆所掺入的水泥量及浆液水灰的配比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着注浆施工质量,施工人员一定要根据相关指标与规范进行灌注桩注浆施工工艺。
(五)灌注桩注浆顺序及时间
灌注桩注浆施工应在成桩后2d后进行注浆操作,最迟不能超出成桩30d后,在注浆施工中还要严格控制注浆施工作业点与已经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应该小于8~10m之间。另外对于不同的土质其灌注桩注浆顺序也是不同的,比如对于饱和土质,其注浆顺序应为先桩侧后桩端,而对于非饱和土质,其注浆顺序应为先桩端后桩侧,对于多断面桩侧灌注桩注浆顺序应为先上后下。在灌注桩注浆施工中桩端与桩侧的施工时间间隔应控制在2h或2h以上,当然不易过低也不易过高,具体间隔时间应结合工程实际概况加以控制。在灌注桩桩端注浆施工中对于同一根桩上的不同注浆导管应进行等量注浆操作。
(六)灌注桩注浆参数与终注条件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压浆控制原则是以压浆量为主,以注浆压力控制为辅,对于灌注桩的注浆参数应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准确计算。若桩端为卵石层或者砾石,应考虑采用比较大的压浆压力与压浆量,并将压浆量作为控制指标。若桩侧为砂土层,应将压浆压力作为注浆施工主要指标,将压浆量作为注浆施工的参考指标。
三、结语
经过前文总结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旧有的施工方法相比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应用范围还会继续扩大。如果能够将其利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其一方面可以大幅简化整个施工流程,另一方面也可让桩体承载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也能有效节约工程造价的成本,这可以大幅提高工程企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媛.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17).
[2]张良玉.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8):00015-00015.
[3]胡亦枝.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6(21):104-104.
[4]朱晓月.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再研究[J]. 经济管理:全文版, 2016(7):00214-00214.
[5]付规划.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8):00050-00051.
论文作者:王兴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注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