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新生心理辅导工作初探论文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新生心理辅导工作初探论文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新生心理辅导工作初探

王一名 兰怀昊 刘君香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52)

摘要: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是心理障碍高发的群体。辅导员在新生教育和新生管理中具有较强影响力与威信。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大学新生,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地以讲座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教育活动,还可以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心理破冰活动和宣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新生心理辅导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心理辅导工作偏重理论教导,忽视实践效果;忽视情感困惑和适应障碍;心理教育缺乏压力疏导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辅导员需从注重完善心理辅导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情感引导和适应性教育;重视压力疏导方面予以解决。

关键词: 高校 新生 辅导员 心理辅导

大部分新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还不能及时地适应大学生活,不能及时地将自己从一个高中生的身份转变成大学生的身份。相关调查显示,刚入学的大学生由“迷失”期转向“走出困境”需要很长时间,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需要3—5个月,十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所需要的时间则更长。在学生认识到客观环境有所变化却不能及时作出调整时,辅导员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应该结合自身优势与学生拉近关系,突破学生心理防线,从而使得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度增加,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更好地面对大学生活。

一、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论是学校标准、社会要求还是家长期盼,都会对大学生施以较高的关注度。在经过高中的紧张学习后,很少有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大学生活的状态。再加上面对着社会的压力、自身迫于压力的成才欲望,这让大学生成为了心理障碍高发的群体。据调查,每年的新生都有一部分心理问题较为显著,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那将会影响其之后多年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二、辅导员对大学新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

1.高校辅导员开展新生心理辅导工作的主要方式

就目前而言,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大学新生,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地展开心理辅导。大学辅导员展开心理辅导的方式有很多种,近几年在军训开始前,大学辅导员就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是以讲座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教育活动,其他的还有例如开展感恩教育的活动、组织心理破冰的活动和宣传等方法。这能够让大学生更有效地关注到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避免自己产生心理障碍。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自身的经历,与其拉近距离,使学生能够产生共情。这样的心理疏通方式能够让心理辅导工作事半功倍,进而达到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的目的,并使之通过有效途径得以解决。

2.高校辅导员开展新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具体成效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教师,是大学新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因此辅导员在新生教育和新生管理中具有较强影响力与威信。辅导员应该妥善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能够接受引导教育,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且积极解决,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大学美好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此类接受心理教育辅导的学生在往后的大学生活中,如果再遇到一些新的心理挑战时,也能够抱有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如果到位,那么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将会减少自己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积极并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能够迅速地适应集体生活,正确地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新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辅导工作偏重理论教导,忽视实践效果

目前大多数高校新生辅导员对新生开展心理教育时,仅仅注重理论方面的教育工作,却忽视了实践方面的教育。理论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和乏味的,教育是不具备指导性意义的,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教育,学生的吸收和执行效果是十分有限的。不仅如此,有时还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心理疏导教育的积极性,这使得新生心理辅导工作开展遇到很大的阻力。许多大学辅导员正是因为没有重视心理辅导的实践性内容,没有采取更多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问题的疏导,导致心理辅导工作效果较差。因此,采取多种多样的心理辅导方式,也是未来大学生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忽视情感困惑和适应障碍

辅导员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也应该注重心理辅导方式的多元化,要掌握多种心理辅导方法,注重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当辅导员在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工作时,可以采用例如微信、qq等多元化网络媒介作为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载体,以达到融合多种心理辅导形式的目的。此外,辅导员还应该多与家长积极沟通与交流,在了解学生日常习惯与生活特性的同时,也可以使家长对学校有一个良好的认同感,对帮助新生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完善,可以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效率,多元化的心理辅导方式也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心理辅导,从而进行自我调节,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

3.心理教育缺乏压力疏导

性质 1 对规则(xi)A→RSθ,η(A,D),如果满足(xi)B→Dk⟹(xi)A→Dk,则有(xi)B→RSθ,η(B,D)。

四、高校辅导员完善新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思考

1.注重完善心理辅导的内容和形式

大一新生正处于青春期,虽然生理上趋于成熟,但心理上对情感的需求仍然需要受到重视。对此,辅导员应该重点关注遇到情感问题的大学新生。许多辅导员忽视了情感方面的教育,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对两性的交往缺乏全面的认识,进而受到情感困扰,这就会导致心理教育不具有全面性与针对性。进入了大学校门后,学习和生活都与高中阶段大不相同,有些新生仍然停留在高中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仍然受到高中老师教育方式的影响,不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一些辅导员认为这是每个新生必然会经历的阶段,因此对其不加理会,但若放任自流的话,只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因此,大学辅导员不仅应该重视大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变化,还应该重视大学生在转变学习态度方面的情况。只有情感和学习态度都处理好,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更从容地面对大学生活。

同时,与被测试的大学生进行深入的交谈,对测评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进行评判,并对导致大学生出现亚健康状况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访谈.

还有一部分新生在进入大学后,面临着诸多压力,比如课业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时候这些压力学生并没有反映在表面,但确实会存在。对此辅导员应当注意观察学生,并对抗压能力较差的学生积极引导,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这些新生正是由于无法自我解压,导致压力过大,从而引发出许多的心理障碍,甚至会出现心理疾病,酿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辅导员应该对这类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更积极地面对大学生活。除此之外,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有15%的贫困学生,其中有5%为特别困难的学生。对于这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辅导员更应给予积极的帮助。

2.加强情感引导和适应性教育

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当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情感类、生活适应类等大学生都会涉及的共性问题。学校应联合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措施研究与计划制定,并定期对学生进行跟踪观察,积极解决相关问题。当学生遇到情感问题的时候,辅导员应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辅导员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可以是班委、同学、学生的朋友、微信朋友圈和QQ动态等,应以侧面了解的方式来加深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程度。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方式,设计一些关于学生情感或者学习方面的问题,针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以此来指导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景德镇的陶瓷美术作品主要属具象美术和意象美术范畴:工笔人物、山水、花鸟属具象美术,写意人物、山水、花鸟属意象美术。自宋元以来,在中国画的影响下,景德镇陶瓷美术中之具象美术与意象美术都得到了发展,只不过各有其特殊的领域。

3.重视压力疏导

大学校园就如同一个小社会,大学校园是学生和社会之间的链接,许多新生不能很快适应,这时辅导员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疏导,减少新生的压力。辅导员可以通过新生档案了解学生的资料。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引导其申请助学金,也可以帮助学生寻找能够勤工俭学的岗位,让学生意识到通过自身的劳动是可以带来经济收益,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的。这样既可以缓解贫困学生来自于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也能够减轻这种压力对其学习与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大学校园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与热情。在当前的大学学习生活中,辅导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辅导员是对大学新生开展心理辅导的最重要的教师群体。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敏生,许国彬.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策略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0(1):46-48.

[2]吴秀红,张鹏.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浅谈[J].华章,2009(19).

[3]罗晶.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163.

[4]张昕.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32):290.

[5]齐鑫超.浅谈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

[6]赵晶,李鑫岩.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才智,2016(11).

[7]丁兆叶.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82-84.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21—0138—02

[作者简介] 王一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张蕊

标签:;  ;  ;  ;  ;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新生心理辅导工作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