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_内部审计论文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控制论文,内部审计论文,制度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整体上讲,内部审计是企业有效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不是游离于内部控制机制之外的独立系统,也不是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立面。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监督等五大要素。内部控制监督制度需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程序、方法和要求。因此,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建立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对于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素、制度架构、需注意事项等作探讨。

一、控制要素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原则。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应当完善以下五大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审计管理结构、机构设置及职责、人员管理、审计理念等。审计管理结构是指是否设有审计委员会,未设审计委员会的,内审是企业行政负责人主管,还是副职主管等。审计机构设置是指审计部门独立设置,还是与纪委、监察合并设置,独立设置还是二级或以下机构等。审计人员仅是财务人员构成,还是财务、审计、技术等多学科人员构成等。审计理念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还是以管理审计为主;是以查问题为主,还是以整改问题为主;是主动承责,还是躲避问题等等。这些内部环境,对于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有着方向性、决定性的影响。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审及时识别、系统分析审计活动中与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审计对象的风险。包括审计空白点和盲区、经济业务的复杂性、管理混乱、财务造假、提供虚假情况或资料等。为防范风险审计,要将企业所有经营项目、资金纳入审计范围,覆盖所有会计核算单位,对于资金流量大、资金风险大的项目,或者管理薄弱的单位应列为审计重点。要界定审计责任与财务责任,可通过《审计双向责任书》界定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资料的责任由审计对象负责。二是来自审计自身的风险。包括违反程序、漏审漏查、瞒报漏报、未处理和处理不当,审计方法和手段限制、审计人员素质限制等产生的风险。三是外部检查的风险。内部审计在依法审计的同时,还要维护企业、职工的利益,难免要面临外部检查的风险。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内部审计控制活动应包括审计项目、审计业务、审计人员管理等。在审计管理流程上应包括审计计划、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前培训、过程督导、文书和证据复核、报告审议、决定跟踪、质量分析与考核等控制环节。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审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质量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审计系统内部、外部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内部审计控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与审计对象的信息与沟通,包括被审单位数量、规模、经营范围、地址、管理机构、管理层等基本情况信息,审计决定、管理建议书、审计决定执行情况报告等审计结果信息与沟通方式;二是与横向控制系统的信息与沟通,包括查询书、审计决定会签单、情况通报、信息沟通函、移交处理函等;三是与企业管理层的信息与沟通,包括审计计划、审计报告、专项报告、情况反映、工作总结与报表等。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包括审计监督在内的监督检查。审计内部监督应评价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控制缺陷并加以改进。审计内部监督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审计对象的监督,包括审计纪律评议书、审计回访、审计复议申请等。二是审计机构内部监督,包括审计组查证问题登记表、审计报告审计组全员联签、审计纪律约束、审计文书和证据复核、审计报告审议、审计质量分析、审计质量责任追究与绩效考核等。三是外审与横向部门监督信息利用,包括社会审计、政府审计、上级审计监督、信访的利用,纪委、监察、财务等横向部门监督信息的利用等。

二、制度架构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架构,应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为统领,按审计项目管理、审计作业管理、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来构建。

1.审计项目管理制度。根据内部审计职责,审计部门要开展不同的审计项目。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营业绩审计、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资金管理和安全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内控审计、专项审计、审计调查和审计调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筹资金来源审计、人民群众来信审计调查、财务会计报告审计签署等项目。

2.审计作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计流程环节管理,包括审计计划编制、审计项目确定、审计组组成、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编制、审计组进驻、审计实施、进度跟踪与信息沟通、审计督导、审计组意见交换、审计报告与证据复核、审计报告审议、审计报告上报、审计决定起草与下发、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反馈、审计决定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复议等;二是审计文书管理,包括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管理建议书、审计纪律评议书、审计决定执行报告等审计文书的格式、流转程序等。

3.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审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培训、审计纪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绩效评价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主体架构如右上图所示:

三、应关注的问题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除了需注意控制要素、架构完善以外,还需关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制度界限。审计质量与内控制度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又有着相对独立的分界,在制度建设中必须突出各项制度间的差异性,明确管理界限。在审计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中,要注意区别各项目间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差异性,突出各审计项目的重点、侧重点,对于重合性的内容,要详略得当。以财务收支审计与资金管理和安全审计为例,财务收支审计应侧重于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兼顾资金资产项目审计。简单地说,财务收支审计要以损益表项目为审计重点。而资金管理和安全审计项目要侧重于资产项目的真实性、安全性、效率性,兼顾收支项目。资金管理和安全审计要以资产负债表项目为审计重点。

2.术语规范。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中必然涉及到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必须规范、准确。但每个企业亦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控制需要借用一些术语,但必须在制度中予以明确、准确定义,以免混淆及歧义。例如,本文所用审计作业管理制度中的“审计作业”是指审计工作程序及文书,包括从审计计划开始到审计档案归档全过程各个环节及文书。这一概念不同于审计项目作业的概念。审计项目作业是指审计组从接受到完成审计项目期间内所完成的各项工作,包括发出通知、审前调查、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提出审计报告等。

3.其他制度。企业内部审计还有一些有关劳资、后勤、党务、会议、办公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与办法,这些管理制度也可以作为审计质量内控制度的组成部分,既可以作为“其他管理制度”独立列示,也可以纳入作业管理制度或人员管理制度。

审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丰富,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未对各项制度内容予以论述。审计工作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是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监督作用的保障,对其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标签:;  ;  ;  ;  ;  ;  ;  ;  ;  ;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_内部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