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论文_石开勤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 心血管及内分泌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对策。方法:我院为分析患者在进行静脉滴注过程中容易引发的问题,特选取60例静脉滴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的时间都属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的问题(主要包括滴注工具的安全方面、无菌化操作方面、遵循医嘱方面、定期巡视病房方面、加强护患沟通方面、宣讲健康知识方面),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其中最为严重的安全问题为定期巡视病房方面,其次为滴注工具的安全方面,而无菌化操作方面、遵循医嘱方面、加强护患沟通方面、宣讲健康知识方面的问题较前两者轻微。结论:对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能够提高临床安全系数。

【关键词】静脉治疗;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416-01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一种给药以及补液的途径,一旦护理人员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不到位,将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我院为探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6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以下是我院的调查过程以及结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的60例静脉治疗患者,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60例静脉治疗患者中,32例为男性患者,2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22 ~ 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34.57 ± 6.35 )岁,病程1 ~ 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 2.65 ± 0.45 )年。

文中60例静脉治疗患者知情且同意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对这60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静脉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静脉治疗的安全问题,并寻求相应的处理对策。

1.3观察指标

分析这60例静脉治疗患者在静脉滴注过程中的各方面情况,包括:1、滴注工具的安全方面;2、无菌化操作方面;3、遵循医嘱方面;4、定期巡视病房方面;5、加强护患沟通方面;6、宣讲健康知识方面。

采取本院自拟定的评分方式,评定上述各方面的分值,分值范围为0分到100分,分数越高,情况越好。

2 结果

回顾性分析后,总结60例静脉治疗患者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分值情况具体见下表1:

3讨论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一种疾病治疗方式,同时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2],因此为保障静脉治疗患者的安全性以及提升输液的治疗质量,减少安全隐患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对60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静脉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寻求其中的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后续入院患者的安全性。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其中最为严重的安全问题为定期巡视病房方面,其次为滴注工具的安全方面,两项分值均显示低于平均分70分,而其他问题诸如无菌化操作方面、遵循医嘱方面、加强护患沟通方面、宣讲健康知识方面的分值超过70分的平均分,但最终效果不尽人意。故此,本院后续制定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滴注工具的安全,护理人员平时需要应对大量的患者,因此对滴注工具的有效期以及器具包装的完整性没有进行认真的检查,该行为容易导致患者的滴注工具出现漏气的可能性,甚至还会出现因滴注工具受到污染而引起患者的其他症状产生,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应对措施中,需将临床上常见的肝素帽、输液用具、三通接头、头皮针、静脉穿刺管等进行认真的检查,以此保证了滴注工具的安全性[3]。

(2)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证无菌化操作,由于医院的消毒位置可能留有死角,导致在对患者进行刺穿以及配液前均没有清洗消毒的习惯,同时在配液的过程中,没能按照要求对所抽取药物以及所配液体的药瓶口做消毒工作,从而使无菌区已消毒的药物液体受到其它的药物液体污染。护理人员由于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容易使得已消毒液体在抽吸的过程中再度被污染,并将其他杂质和细菌带入液体瓶口内,从而令输液发生其它的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遵从消毒隔离的制度,改正以前的错误操作方式,认真的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同时注意减少环境污染,并定期在治疗前进行消毒清洁工作,在配药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化操作,防止药物液体遭到污染,坚持做到药物现配现用,并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4]。

(3)护理人员需要遵循医嘱以及查对的制度,目前的临床输液中有许多的新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新药在使用的初期时,医护人员都不太了解其具体功效以及不良反应,盲目的执行医嘱可能会导致患者有不良反应的现象产生,甚至还会将错误的剂量液体输送给患者,从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身体健康。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地核对药物,不能盲目的遵循医嘱,而是需要与医生进行相应的核对后执行,并且对有疑问的药物需要审查清除其中的配伍禁忌、用法以及适应症,观察药物的颜色浑浊、变色、变潮等情况,药物瓶盖是否有松动、裂纹、漏水等问题,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没有任何问题,对易过敏患者使用药物时需要仔细询问有无病史并且查对药物的功效,护理人员在穿刺之前,需要在患者的床旁确认手腕上的信息与输液卡是否一致,当发现对患者有不良反应的药物时需要及时填写登记卡[5]。

(4)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巡视病房,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通常很难做到按时对患者进行巡房,因此更换药物液体时,一般是通过患者按呼叫铃以及患者家属提示才能进行更换,甚至有的家属会自行更换药物液体,从而导致护理人员在此期间不能及时的观察以及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会在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增加巡房的频率,并密切的观察药物液体的流通情况。在更换液体时严格的核对患者的输液卡,并查看腕带上的信息在确认无误后予进行更换,并且护理人员之间需适当的交流穿刺技巧,以此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同时,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6]。

(5)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护患沟通以及宣讲健康知识的能力,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让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完成治疗。

综上所述,在静脉治疗中,保持随时进步的态度,不断分析其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才能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王小燕.实习生静脉输液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4,22(3):27-28.

[2]彭超霞.实习生在静脉输液中存在的自身安全问题及带教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42-43.

[3]王亚芬,郭薇,佟文霞.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0):7-8.

[4]郑红梅.心血管内科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392-392.

[5]李石红,刘平.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3):111-112.

[6]李昭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7):449-449.

论文作者:石开勤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静脉治疗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论文_石开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