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新芽--中国姓氏发表之际的文字:种群遗传学与种群分布_姓氏研究论文

古树新芽--中国姓氏发表之际的文字:种群遗传学与种群分布_姓氏研究论文

古树发新芽——写在《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出版之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姓氏论文,写在论文,中国论文,古树论文,群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凡研究中国姓氏的书籍,往往都从典籍与历代文献资料中提取某个姓氏的相关资料,依据推理加以整合,多用现成的数据和素材做较为简单的资料整理工作,研究的方法与撰写的角度也容易千人一面,缺乏创意。

最近,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独辟蹊径,闯出了一条中国姓氏研究的新路子,令所有关注这一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爱好者耳目为之一新。该书能够成为姓氏研究这棵“古树”上绽放的新芽奇枝,得益于其撰写者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

该书的主撰者袁义达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副研究员,20世纪7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长期从事涉及血型、酶与蛋白质、Y-DNA多态性等课题研究。

历来,姓氏伴随着数以亿计的中国百姓,从出生到离世,每一天、每一分甚至每一秒,时时不离左右。然而,一般人员对自己姓氏的了解是那样的少而甚少。袁先生这位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学者,却在儿时就对中国人的姓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年轻时,他搜集了大量有关姓氏的资料。学生时代,他便依据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统计,成为发布“中国新百家姓排列”的研究者之一。这一排列后来成了许多有关中国人姓氏书籍撰写的排序依据。业余时间,他根据自己掌握的第一手珍贵素材,独立完成了《中华姓氏大辞典》的编撰工作,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承认。

198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群体遗传学专家卡瓦利·斯福扎教授将他的“姓氏基因”理论初次带入中国时,拥有5000年姓氏记录的中国人还没意识到姓氏与遗传基因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这位国际最著名的群体遗传学权威提议与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联合开展中国姓氏与遗传方面的研究,并选择了中国科学院作为他的合作者单位。机遇之门向那位痴迷于中国姓氏的学者敞开了。袁义达先生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支拓荒者队伍。从此长达16年艰难的“姓氏基因”研究生涯拉开了序幕,也拉开了开创中国群体遗传学的分支——姓氏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序幕。

在我国,姓氏通常被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把姓氏作为生物学的标记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尚属首次,而在西方,从19世纪起姓氏遗传学家已经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姓氏传递中找到了有关生命遗传的信息,但由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姓氏的传递历史不够久长且不够连贯,使得研究无法深入。在欧洲大陆,普遍使用姓的历史只有400年,有些地区直到20世纪,姓的使用尚不普遍,如土耳其到1935年才以法律形式规定使用姓。犹太人由于历史上的处境,不能使用基督徒的名字,尤其是在德意奥地区,因而也很晚才使用姓。而且在许多国家,姓的形成与血缘、宗族等关系不大。与我国一水相隔的日本,在公元5世纪晚期开始产生了姓,但仅仅是代表社会政治结构中地位和职务的世袭称号,直到明治维新时期,1875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法令,实施户籍登记,要求每一个日本人必须有姓,这才急匆匆为自己找姓,多以所居地名为姓,因此多为两字姓,这与中国的复姓不同。日本人一下子涌现出3万多个姓,如今,已达12万以上。但此种背景上形成的姓氏传递很难寻找到与遗传基因的关联。

中国人的姓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受宗法制度的持续影响,几千年历史中,祭祀祖宗,不断香火,成了家族的头等大事。尤其在汉族社会中,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有着同姓聚居和修谱联宗的习俗,在全国形成了无数群大小不等的同姓人群。中国姓氏父传子的方式垂直而稳定,再加上中国目前保存有大量血样统计资料,有关姓氏的准确记录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这一切,无疑使中国人的姓氏成为“姓氏基因”研究的一大宝库。

袁义达先生与他的合作伙伴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合作研究“中国人的姓氏与遗传多态性”课题,揭开了中国人姓氏传递与基因遗传的奥秘。该书是这一研究的成果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4章介绍姓氏的起源和群体遗传学的相关内容。一、二两章简要介绍中国人姓氏形成和演变的历史,以及历代同姓人群分布的规律。其中有作者的两大发现:1.中国人姓氏一千年来分布是如此有规律,它向我们说明中国人姓氏的传递一直是稳定的和连续性的。同时,从姓氏的区域分布上也证实了中国南北汉族在遗传组成上一直存在差异。2.理论上推理中国的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的氏族图腾或者氏族名称,但文献上记载传说在伏羲氏时期已经确立了姓氏的定义,姓的本义乃表示血统,其传递方式明确为父系的,由男子继承。文献中第一个姓是风姓,而不是带女字偏旁的姓,姬、姜等姓均晚于风姓。有关中国姓氏起源于母系社会的说法,仅仅停留在理论推理上。

第三章中作者试图把姓氏和同姓群体概念统一在地图上,让读者能直观地看到每一个大姓在全国的分布,这一章着重介绍地图的原理与制作方法。

下编7章中,简要介绍ABO血型的遗传方式,第一次分析了人类遗传基因ABO血型在中国汉族中的分布情况。其中最后的5章逐一介绍当今100个大姓的起源、历史上名人、历代的迁移、各地的分布、当今的地理分布以及血型分布状况。排在书前与之呼应的200多幅彩图是袁义达先生和他的合作伙伴们经过整整5年时间,运用先进的统计学原理和计算机程序原理设计、编制完成的,这些分布图与频率图,明确地展示出每一个姓氏的人群集中地是在哪里,某一地区的分布频率如何,令读者对其研究成果一目了然。这些彩图与近50万文字的著述,使他们成为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开了“中国人姓氏群体遗传学”之先河。但愿历经若干年之后,中国姓氏研究这棵“古树”上再发新枝。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2月出版)

标签:;  ;  ;  ;  

古树新芽--中国姓氏发表之际的文字:种群遗传学与种群分布_姓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