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雷贝拉唑钠预防ICU患者应激性黏膜病变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浩田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53)

【摘要】 目的:针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探究选择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对应激性黏膜病变进行预防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非盲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计20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100例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商品名潘妥洛克,每次40mg,每日2次)治疗;试验组100例给予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商品名奥加明,每次20mg,每日2次)治疗,对比两组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出血的有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86/100),治疗无效率为14%(14/100);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95/100),治疗无效率为5%(5/100)。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中患者常因为治疗使得胃肠道受到刺激,出现应激性黏膜病变,选择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期预防黏膜病变的出现,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预防的有效率高,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患者;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应激性黏膜病变;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9-0144-02

重症监护室,即深切治疗室,主要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加强护理和治疗的病房。在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护理过程的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逐渐发展,重症监护室能将现代化的医疗护理设备集中使用对患者给予更好的保障,以期获得良好的救治效果[1]。重症监护室一般收治的对象包括:生命指标必须实现连续和严密的监测患者;需要实现心肺复苏患者;心脑肺肝肾等脏器出现功能性衰竭或是多脏器出现功能性衰竭患者;重症休克、中毒以及败血症患者;器官移植前后的患者[2-3]。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进行应激性黏膜病变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直接使得患者避免出现出血和感染,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预后。本次研究重点探究选择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对患者展开治疗后,对预防应激性的黏膜病变能起到的治疗效果,详细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非盲选共计200例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展开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100例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商品名潘妥洛克,每次40mg,每日2次)治疗,其中男性共53例,女性47例,年龄25~76岁,中间值(52.9±4.9)岁,对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患者中表现为感染性休克共22例,呼吸衰竭患者共36例,脑血管意外22例,10例为重症胰腺炎患者,另有10例为心肺复苏患者;试验组100例给予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商品名奥加明,每次20mg,每日2次)治疗,其中男性共55例,女性45例,年龄23~79岁,中间值(52.2±4.1)岁,对其进行格拉斯哥[4]昏迷评分3~8分,患者中表现为感染性休克共25例,呼吸衰竭患者共32例,脑血管意外20例,10例为重症胰腺炎患者,另有13例为心肺复苏患者;对比两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研究对象均未出现应激性黏膜病变的情况,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资料展开统计学资料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行不同治疗措施,建立静脉通道后,对照组100例静脉滴注泮托拉唑钠(商品名潘妥洛克,每次40mg,每日2次)治疗,试验组100例静脉滴注雷贝拉唑钠(商品名奥加明,每次20mg,每日2次)治疗,两组连续用药7天。住院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行重症监护,对胃液或大便颜色进行观察。

1.3 疗效诊断[5-6]

诊断标准:应激性胃肠道黏膜病变伴有出血:排除溃疡出血和消化道机械性擦伤后的胃液潜血,大便隐血;中毒性肠麻痹:排除因麻醉、低钾和机械因素造成的腹胀明显,肠鸣音消失。

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判定,显效:患者胃液或是大便未出现潜血、隐血的情况,肠鸣音正常,没有表现出应激性黏膜病变的情况;有效:大便或胃液隐血试验阳性,或肠鸣音有所减弱但未消失,轻微表现出应激性黏膜病变但能够控制在较好范围内;无效:患者胃液出现潜血,大便隐血阳性或出现黑便,或腹胀明显,肠鸣音消失,出现较严重的应激性黏膜病变出血。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无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芝加哥SPSS21.0专业医学数据软件对本次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治疗有效率作为计数数据从%中分析,以χ2检测。若P<0.05则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86/100),治疗无效率为14%(14/100);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95/100),治疗无效率为5%(5/100)。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表 观察组和试验组在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无效率之间的对比

 

3.讨论

胃肠道作为人体非常重要的脏器之一,若是出现严重创伤、休克或感染,会直接造成全身出现炎症反应综合征,主要是胃肠道本身被认为是“机体应激性的中心器官”,在重症监护室中患者应该如何更好的改善胃肠道的并发症是非常热点的话题。重症监护室中患者出现胃肠道的功能性衰竭相对较为常见,主要是收到严重创伤、休克或是感染等重症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一旦出现应激反应,其胃肠道的黏膜表现缺氧、缺血,很容易出现水肿和糜烂情况,逐渐发展为广泛溃疡,患者肠道黏膜屏障被破坏后,细菌毒素穿过屏障不断对机体造成侵入,体内各个组织器官均可能出现感染,最终出现全身性的炎症反应,若不加以治疗更会诱发多种器官出现功能性障碍综合征。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作为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适应症为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复合性胃溃疡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药物本身特性不可大量长期使用,并且对肝脏存在一定的伤害,可能出现失眠、嗜睡和恶心、腹泻等并发症。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同样作为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对出血性或是糜烂性的活动性胃溃疡、重症黏膜损伤具备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具备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可治疗的疾病类型。作为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本身是苯并咪唑类的化合物,能够以特异性的抑制胃壁细胞内氢离子与细胞外的钾离子的交换作用,胃酸分泌因此受到抑制,基础的胃酸分泌和刺激状态下胃酸的分泌也都能够受到抑制,且对胆碱以及组胺受体均没有表现出拮抗作用,所以临床选择其使用较好[8]。

本次研究中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临床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的效果明显优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差异显著(P<0.05)。综上,重症监护室中患者常因为治疗使得胃肠道受到刺激,出现应激性黏膜病变,选择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期预防黏膜病变的出现,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预防的有效率高,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菁,袁耀宗.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治疗非食管胃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12):826-830.

[2]王勇峰,张志广,周永宁,等.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2014,54(5):275-278.

[3]刘翠玲,戴晓莉,马玉奎,等.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Beagle犬13周重复给药毒性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7,14(8):453-456.

[4]陈超,焦艳,陶源.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动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1):75-78.

[5]周家军,陈芳,姜怡,等.药物利用评价法联合药物利用评估法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6(3):82.

[6]庞尚一,刘超.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致急性间质性肾炎[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7,19(4):312-313.

[7]陈婉珍,张芷嫣,王辉,等.复方铝酸铋颗粒对IL-1β致乙酸胃溃疡复发模型抑制作用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8):1148-1150.

[8]赖新兰,杨新魁,刘水清,等.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0):1538-1541.

论文作者:李浩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预防ICU患者应激性黏膜病变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浩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