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生血颗粒在运动性贫血疗效观察论文_姚霖

(陕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710065)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生血颗粒在运动性贫血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接诊的20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结论:通过该药的治疗,一方面补充了铁元素,另一方面“健脾和胃,益气生血”的治法,调理胃肠功能,改善了脾虚、肾虚症状如纳差、心悸、失眠、头晕耳鸣、肢体倦怠、腰背酸软等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的由运动引起的疲劳症状,所以治疗效果也更为明显。与此同时,该药以中药为主,不良反应小,并且不含违禁药品成分,方便运动员使用,可以推广。

【关键词】运动性贫血;健脾生血颗粒;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271-02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1959年日本学者Yoshimura在运动训练与贫血综述一文中首次运动性贫血这一概念[1]。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造成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值低于正常值的现象”[2]。后期研究发现有些运动员在训练后发生上诉现象,并且有长期的现象。与此同时,发现运动性贫血对运动员的损害是无疑的,浦钧宗等在1979年对贫血运动员有氧能力的研究结果,证实运动员血红蛋白值低时运动能力下降。Gardner发现,当血红蛋白在110~119g/L时,在跑台上进行递增运动试验时的结果,与血红蛋白为130g/L的结果相比较,其工作能力降低约20%[3]。根据文献报道, 运动员普遍存在铁营养状况不良, 尤其是耐力运动员、女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缺铁状况更为严重, 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常规在运动性贫血中采用口服补充铁剂,改善贫血状况,但由于单纯口服铁制剂胃肠道反应大,运动员常出现不适症状,故在临床工作中开始使用健脾生血颗粒用于运动治疗运动性贫血。现将治疗情况观察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在陕西体育医院门诊接受诊治的运动员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例, 男3例, 女7例; 年龄最小14岁, 最大2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个月。治疗组10例, 男2例, 女8例; 年龄最小15岁, 最大2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个月。

1.2诊断标准

血红蛋白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我国一般人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男性为120~160 g / L, 女性为110~ 150 g/ L。参照标准《实用运动医学》(第四版),我国运动员安静时血红蛋白正贫血诊断数值, 即男性低于120 g/L, 女性低于110 g/ L, 14 岁以下男女均低于120 g/ L, 作为贫血的参考值。

排除病例:(1)合并有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2)原发性疾病未得到控制,持续出血所致贫血患者;(3)贫血程度为重度以上患者,即血红蛋白<60g/L;(4)过敏体质,不能耐受服药的。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健脾生血颗粒, 口服, 每日3次, 每次2包, 冲服。对照组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力蜚能),口服, 每日1次, 每次1粒( 0. 15g)。1个疗程均为30天。两组均不服用其他升血、补铁药物。

3、评定标准

3.1评定标准

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相关症状和体征、血常规的变化和贫血程度的改善, 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参照《实用运动医学》,临床痊愈:男性120 g/L, 女性>110 g/ L,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好转, 贫血程度改善。无效: 临床症状及贫血程度分级无改善。

3.2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版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表示,两配对样本均数比较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 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治疗结果

4.1两组30天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 * P < 0. 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 0. 05。

5、讨论

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造成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值低于正常值的现象”[2]。是运动员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身体机能低下的状态,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和发展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张缨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与监测中总结了发生运动性贫血主要原因,最终都会影响到铁在体内正常代谢[4]。从运动员血常规也可以反映出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类贫血也以缺铁性贫血为多见。铁在机体中发挥极为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氧的运输能力、机体的能量代谢、免疫机能等都与铁有着密切的关系[5],故铁对运动能力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运动训练会导致铁代谢发生紊乱,从而使运动员缺铁性贫血在运动性贫血中占较大的比例[6]。

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缺铁性贫血的病名,依据其证候特征当属于“萎黄”、“血虚”、“虚劳”、“黄肿”、“虚损”等范畴,属慢性虚损性病证,与脾胃密切相关。同时认为肾和脾与人体的运动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7],“在体为骨, 主骨生髓”,脾为“后天之本”,“主身之肌肉”[8];脾“益气统血”。“劳则伤气, 气伤必及精”,久之引起脾肾皆虚。中医记载的脾虚、肾虚症状如纳差、心悸、失眠、头晕耳鸣、肢体倦怠、腰背酸软等与我们在运动实践中观察到的由运动引起的疲劳症状一致。古代文献认为该疾病的病因病

论文作者:姚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  ;  ;  ;  ;  ;  ;  ;  

健脾生血颗粒在运动性贫血疗效观察论文_姚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