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危及国际安全_导弹论文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危及国际安全_导弹论文

美国研发导弹防御系统危害国际安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导弹论文,国际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美国以所谓“流氓国家”开发弹道导弹,将对其海外驻军及本土构成威胁为由,大力开发包括战区导弹防御及国家导弹防御在内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继2 月份推出《亚太地区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设想》后,3月份参众两院以压倒性票数, 通过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议案,接着又利用6月八国首脑科隆会议及7月俄总理斯捷帕申访美之机,要求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为其发展弹道导弹防御体系搭桥铺路。美在开发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方面也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高层战区防御系统拦截试验在连续6次失败后,于今年6月10日与8月2日先后两次取得成功。看来,发展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已为美既定政策,其进程呈不可逆转之势。但自美提出开发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之后,导弹防御便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美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曾称,是否要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乃“40年来争论不休和无法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除需投入巨额财政、存在大量技术难题外,人们普遍意识到,开发部署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乃逆时代潮流之举,将打破现存的国际战略平衡,危害地区和国际安全。

一、违反国际军控条约,损害军控条约国际信誉

从国际法理角度上看,开发弹道导弹防御体系违反《反弹道导弹条约》、《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及有关和平利用外空的国际协定等诸多国际军控条约。根据1972年美苏两国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美俄只准各自建立一个反战略导弹系统基地。由于《反弹道导弹条约》未明确战区导弹与战略导弹的划分,美苏双方1978年就该约导弹的参数定义问题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将速度小于每秒2公里、高度小于40 公里的导弹确定为战区导弹,超过该限定的为战略导弹。但美军在发展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时,把战区导弹的射程定在3500公里以内,高层战区防御体系拦截速度定在2.7公里/秒,作战高度为160公里,范围可超过1000公里。因此该系统拦截目标射程的导弹实质上已属战略导弹,故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已经突破《反弹道导弹条约》不建立多个战略导弹防御体系的精神。

与此同时,美国为发展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一直谋求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在美一再要求下,1995年11月,美俄达成框架协议,规定双方不进行目标速度大于5公里/秒,即射程达3500公里, 拦截弹本身速度不大于3公里/秒的反导试验。1997年9月,应美国要求,美俄双方再次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允许双方发展可拦截速度达4.5—5公里/秒的反导系统,从而突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有关限制。为放开手脚发展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今年1月, 美国国防部长甚至扬言,如俄不同意进一步修约,那么美国将单方面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美国与盟国共同开发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也严重违反美国在1987年建立的“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建立反导防御系统,表面上出于防御目的考虑,但实质上却违背该制度的实质精神。反弹道导弹系统的速度最高可达5—6公里/秒以上,弹体的结构及材料完全可制成远程导弹,制导系统、火箭部件和燃料等都可进行转用。由于许多与美国合作开发反导体系的国家目前并不具备制造远程弹道导弹的能力,从而使这些国家得以借合作较容易得到制造导弹的相关技术,使其一旦有需要便可迅速制造,导致导弹及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散。此外,发展反导体系,将武器部署于天空,也将违反和平利用空间的有关国际规定。

从以上可看出,美国为达到开发其弹道导弹防御体系,采取了一意孤行、不计后果的作法。一方面是积极谋求修改有关条约,为其名正言顺开发导弹防御系统扫清障碍;另一方面是我行我素,无视国际条约的规定,不惜直接践踏有关国际军控条约。应该看到,尽管目前有关国际军控条约基本都是由美国参与促成的,很大程度上具有霸权主义和强权色彩,有的甚至对发展中国家规定很严厉的歧视性条款。但也应当承认,这些条约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确保国际社会稳定亦起一定作用。《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达成,避免了美俄双方在战略防御方面的军备竞赛,增加了双方的战略稳定性,成为限制和削减战略导弹的基础。“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对有效控制弹道导弹的扩散也起了重要作用。但美为发展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千方百计谋求修约,高喊退约、甚至不惜毁约的行径,将使现行国际军控与裁军体制的权威性大大降低,从而使其信誉荡然无存。此举意味着美国为实施其全球战略,玩有关国际军控与裁军条约于股掌之中,完全凭一已需要随意加以修改,将使现存的国际军控领域有关条约的可靠性受到怀疑,致其国际信誉日益降低。其它国家因此形成这样一个深刻印象,认为现存的国际军控条约仅是美国摆在橱窗里的花瓶,可以随时根据主人的需要进行更换,而本身并不具太大意义。既然以条约倡导者和维护者自居的美国可以随意解释,甚至违反条约,那么,其它国家不遵守这些条约的规定便成顺理成章之事。如此一来,国际军控条约,甚至所有的国际条约的权威性和信誉度都将大打折扣,从而使整个国际体系处于时时变动的不稳定状态之中。正如叶利钦在1999年总统国情咨文中所言,破坏反弹道导弹条约这种危险的企图,不仅会破坏全球军事稳定结构,而且还会导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获取手段的不可控制的扩散。

二、打破全球战略平衡,触发新一轮军事对抗

美国发展战区导弹防御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借口是对付冷战后大规模破坏性武器的广泛扩散,真实目的却是以防御为名,行谋求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其攻防兼备的战略优势之实,以最终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国际安全体系,称霸整个世界。因此,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不可避免地会打破现有的全球或地区战略平衡,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和冷战对抗,从而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巨大破坏。

俄罗斯近年国力虽日趋衰弱,但在国际上仍极力维护其大国地位,主要依仗的便是在战略力量方面与美国始终保持平衡。然而,在美国的强力威逼下,俄美对等地位逐渐向有利于美的方向倾斜。按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规定,俄应削减能体现其核力量的所有远程多弹头导弹,实际上已把自身置于战略劣势地位。在美国谋求通过建立先进的反导防御系统,单方面确立攻防兼备的对俄军事优势的刺激下,俄国不得不对其战略力量进行重新审视,谋求建立新的平衡。可以肯定,俄罗斯将被迫更加注重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开发和研制,降低其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的意愿。近年来,俄罗斯积极研制先进的远程弹道导弹,在战略武器立场上采取了更加强硬政策,放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并积极开发战术核武器,探索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途径和可能性。因此,尽管在今年6月份的科隆首脑会议及7月底俄总理访美期间,双方都表示要改善受损的双边关系,继续推动双边军控与裁军进程,但明眼人一看便知,俄杜马在批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问题上,仍将不会轻易作太大让步。

美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也将使中小国家的最低战略威慑进一步失效,从而影响这些国家参加核裁军与核军控的进程。甚至,这些国家在面临新的威胁下,将不得不放弃其对国际军控与裁军方面的承诺,重新审视其核政策,导致新一轮的战略武器竞赛,引起大规模破坏性武器的进一步扩散。

美国在海外开发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改变地区安全结构,人为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以美日在东亚共同开发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为例,将会纵容日本的军事大国化和台湾的分离主义,从而打破该地区的现有安全结构,给亚太地区安全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成为下个世纪亚太安全的巨大隐患。

众所周知,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亚洲及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战后,亚太地区得以维持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局面,一靠美、中、俄等大国的相互制衡,二靠日本在战后受和平宪法的约束。然而,随着1997年日美安保条约再定位后,日本军事大国化死灰复燃迹象日显,引起东亚国家普遍不安。美日合作共同开发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无疑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了日美军事同盟关系,进一步怂恿日本军事大国化,使日本的建军路线和政治体制发生新的质变。美日共同开发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有利于日本进一步冲破战后和平宪法的有关规定,由不参加“集体防御”的“专守防御”走向“攻势防御”。美日与其它国家共同开发导弹防御系统,也将不可避免导致日本“武器出口三原则”受到削弱,造成导弹防御体系的技术与装备在其盟国间的扩散。日本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必须利用美国军事卫星提供的导弹预警情报或发射自己的侦察卫星,也将冲破其1965年国会关于和平利用宇宙的决议。鉴于目前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政治野心及历史心态,日本极可能借开发反导防御系统,进一步开发其进攻性战略武器,并最终打破东亚地区的战略平衡,成为亚洲及世界的一大祸害,引起东亚地区,甚至全世界的广泛不安。

继日美防卫指针以模糊概念谋求涵盖台湾之后,美日又图谋把台湾拉入其战区导弹防御体系的开发进程,也将进一步纵容台湾独立倾向,制造海峡两岸紧张局面。美国方面一直声称,向台出售反导系统,有利于保持海峡两岸的军事平衡,这不仅是侵犯中国主权的严重事件,更为严重的是,台湾将藉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提升与美国的准军事同盟关系,形成“虚假”的安全心理与安全错觉,促其采取鲁莽行动,助长其走向独立的倾向。去年底,当李登辉得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要求国防部就将台湾纳入其战区导弹防御体系问题提交可行性报告后,如获至宝,当即指示军方积极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近日台方更称,已在进行TMD的研发工作。随着台湾独立倾向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将被迫作出反应,对军事战略作相应调整,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故美国等与台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海峡两岸不仅不可能有稳定,反而会进一步走向紧张。此外,迫于美国在东亚联合开发导弹防御体系的巨大压力,朝鲜将更加注重其战略武器的研制与开发。看来,亚太地区业已存在的军备竞赛将可能逐步升级,从而出现新一轮的冷战对抗。

三、破坏美国国际形象,损害美国安全环境

冷战后,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美国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在防扩散方面的努力颇有进展。但美一味发展反导系统,对弹道导弹的威胁夸张渲染,充分暴露了美国面对“威胁”时存在的脆弱心理;美国在国际上扩散反导系统及导弹技术,表现了美国在反扩散方面的双重标准,扭曲了美国在国际上反扩散的形象;美国为发展反导系统,不惜违反有关国际条约,或者千方百计谋求修约的举动,不仅有损现有国际军控条的信誉,对美国的国际信誉也造成严重冲击。种种迹象综合表明,美发展反导防御弊大于利,无助于营造良性的安全环境,更使安全的追求造成恶性循环,最终损害美国在不扩散领域所作的诸多努力。同时,发展反导系统,也将加剧美中、美俄之间的对立情绪,对其全球战略而言,亦为一大败着。

近年来,中美在防扩散领域进行合作取得很大进展,并且积极谋求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美国在东亚开发并部署战区反导系统,重要的考虑显然是为了进一步遏制中国,分裂中国。台湾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中美为此签定三个联合公报,作为中美关系的基础。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外国政府无权干涉。美日重新定位日美安保条约后,又欲以反导防御系统涵盖台湾,意在使中国处于长久分裂局面,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挑战,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美国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公然违背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将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设置障碍”。因此,美国发展反导防御系统可能断送近年中美在有关领域的合作成果,而且大大加剧中美两国相互的不信任心理,恶化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

美发展反导防御系统也将使俄国对西方的离心倾向加重。冷战后,美国加紧实施两洋战略,执意推动北约东扩、日美安保同盟西进,不断压缩俄战略空间。美国为首的北约甚至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发动野蛮战争,使俄的亲西方倾向受到迎头一击,俄美关系降到冷战后最低点。美国极力开发反导弹防御系统,又将进一步突出美国的战略优势,使美俄战略力量对比与攻防态势进一步失衡。俄1997年新版的《国家安全构想》把“美国破坏国际军控条约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今年1 月在美国防部长科恩作了要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讲话后,俄各界纷纷作出强烈反应,表示反对任何修约行为。因此美发展弹道导弹防御及其有关作法可能使俄对美更加警觉,加重对美的防范心理,导致俄国内对美原有的幻想破灭,防美、反美情绪日增,使已不断恶化的美俄关系雪上加霜。

美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也将导致其所面临的直接威胁进一步增多,使安全的追求造成不安全的后果。美众议员丹尼斯·库契尼廷认为,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将会造成新的军备竞赛,“对美国的安全带来更大的威胁”。根据核武器威慑理论和《反弹道导弹条约》的精神,如果一国发展弹道导弹防御,那么敌对国家为保持可靠的威慑力量,只有部署更多的进攻性武器。从武器研制的规律看,进攻性能力的开发始终领先于防御能力,进攻性能力开发的成本投入远远低于防御能力的开发。美国研发反导系统,将刺激并带动其它国家加强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开发,寻找对付反导系统的有效办法。可以肯定,进攻性导弹的研制将向速度更快、分弹头数量更多、隐藏性能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形下,目前效能尚受怀疑的反导系统的有效性将进一步被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一些对美存在敌对情绪的国家或势力也会设法谋求新途径、新方式,避开美反导系统,如采用炸弹等手段直接对美国海外人员或美国本土发动进攻。

总之,绝对安全自古未有,攻防相互突破乃武器发展的必然规律。美国发展反导系统实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无益于地区与国际战略稳定,而且将大大削弱其反大规模破坏性武器扩散的诸多努力,导致其国家的安全系数进一步降低。

标签:;  ;  ;  ;  ;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危及国际安全_导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