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穆宝玺,刘爱莲

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穆宝玺,刘爱莲

(山东省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二科 山东 平度 2667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冠心病患者使用西药与中药治疗的效果,其中中药治疗主要是用汤剂治疗,而西药主要为他汀类药物,具体综述如下。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005-01

1.前言

在冠状动脉中,继发性血栓与易损粥样的斑块破裂是冠脉综合征发生主要机制。经过临床试验与研究指出,中药与他汀类药物有着血浆胆固醇降低作用,在血管平滑肌的细胞增殖、抗炎性的反应与板块稳定促进有着显著作用。

2.中医治疗

2.1 心血瘀阻型患者治疗

心气虚无法促进血液运行,如果患者气滞血瘀或是肝气郁滞,会致使心脉痹阻,继而引起疼痛感。在进行心血瘀阻症状时,主要目的就是通络止痛与活血化瘀。靳光荣应用自拟益气通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以后,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并且研究结果得出这种方式主要是经抗血小板的聚集,加大冠脉的血流量,对患者心绞痛的症状进行缓解。许继艳[1]等人应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所选患者有80例,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0.00%,并且这种药物可以将患者血液粘稠度降低,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姚鹏等人自拟活血化瘀通心活络汤对11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持续治疗4个星期,治疗后患者血脂、临床症状、血液的流变学与心电图等都有显著改善,证明这种治疗方式可以降低血脂,对心肌缺氧和缺血状态进行改善。

2.2 气阴两虚型患者治疗

心血失荣、肾气自半、肾阴亏虚与精血渐衰等均会引发心脉痹阻证状,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养心安神与益气养阴。杨清华等等应用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时间是4个周,研究结果表示养心通脉方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王瑷萍[2]等人应用自拟益气养阴方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所选患者有45例,治疗总有效率超过70%,证明应用益气养阴法,可以对患者心绞痛的发作进行缓解,并且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可以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顾颖敏则应用益气养阴生脉散治疗冠心病患者,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对冠心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3 寒凝心脉型治疗

阴寒之邪乘虚侵袭、素体阳虚、胸阳不足、寒凝气滞、痹阻胸阳,都会引起胸痹,继而发展成寒凝心脉型疾病,治疗目的就是通阳宣痹与祛寒活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罗水泉[3]应用通痹温阳逐瘀汤对98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86%,心电图的疗效有效率高达80%,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治疗方式在活血通瘀、温阳散寒方有着较好的效果,可以对心绞痛进行缓解。王秀梅等人应用通阳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心电图疗效的有效率为67%,可见,这种治疗方法效果较为显著,可推广。

3.他汀类的药物治疗

3.1 他汀类的药物抗炎主要机制研究

就目前而言,国外很多他汀类药物大规模的实验研究显示,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有着多向性的抗炎作用。TARA等人的研究中指出,每天使用40毫克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持续资料六个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病变活跃的积分,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红细胞的沉降率水平与血清水平。陈懿[4]等人研究中,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能够将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可溶性P-的选择素水平降低,并且可以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进行下调。另外,辛伐他汀能够降低促炎性因子的水平与血清IL-6、TNF-α、CRP水平,防止炎性反应损害到患者血管壁。斑块的不稳定、冠脉斑块的进展均和血管壁扩展重塑有一定的关系,REVERSAL在试验过程中,研究了冠心病伴肥胖的危险因素,并且都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后可以降低患者血脂水平,降低CRP与LDL-C的水平,防止斑块发展,使得冠心病病理过程受到影响。

3.2 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的作用

不稳定性斑块破裂预防与斑块是冠状动脉病症发病率与死亡率降低主要因素,而T淋巴细胞与斑块内的巨噬细胞含量是导致斑块发生破裂的关键性因素,一旦斑块发生破裂,会引发急性的冠脉事件。相关研究中指出,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将斑块体积作用降低,只是效果不够明显,其在斑块稳定代谢过程之中有着重要地位。通常他汀类药物是在减轻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浸润前提下,对平滑肌的细胞与巨噬细胞分泌MMPs进行抑制,将斑块中炎性反应减弱。此外,子啊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脂核中的脂质,提高斑块的机械稳定性,加大胶原含量与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对纤维冒进行稳定。黄涛[5]等人应用动物进行研究,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降低中膜与内膜中的巨噬细胞,加大胶原的面积,保证斑块的稳定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中医与西医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中医旨在针对患者病因进行治疗,改善患者各项症状。而西医中他汀类药物主要目的是保证斑块稳定性与抗炎,以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应用前景比较广。

【参考文献】

[1]许继艳,常秀武,丁瑞峰.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13(3):111-113.

[2]王瑷萍.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5):484-486.

[3]罗水泉.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7):1368-1369.

[4]陈懿,徐世鄂.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1(9):2389-2390.

[5]黄涛,曾恋,田井强.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机制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20):2801-2803.

论文作者:穆宝玺,刘爱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穆宝玺,刘爱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