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的途径探讨论文_常帅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的途径探讨论文_常帅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畜禽养殖粪污污染作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其综合治理又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重中之重。

聚焦松原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近几年来,市政府提出建设牧业大市的战略部署,全市畜禽养殖方兴未艾,数量不断扩大,规模化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但随之产生的畜禽养殖粪污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活环境,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而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综合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一、畜禽养殖污染及治理现状

过去多以小户散养方式为主,畜禽废弃物排放分散,对环境压力不大。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相对集中,其污染源面广,污染重,根据2017年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松原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达149.27万吨,尿液产生量148.72万吨。如果加上冲洗圈舍的污水、病死畜禽、孵化残余物等,数量将更加庞大。2017年我市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5.54万吨和0.058万吨,而畜禽养殖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为5.52万吨和0.0556万吨,分别占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9.6%、95.8%。畜禽养殖污染既是流域性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又是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经调查目前畜禽养殖污染的主要治理方式干清粪+直接农田利用,个别采用畜禽粪污生产沼气+取暖+农家肥+蔬菜大棚的综合利用治理模式。畜禽粪污有机肥综合利用中又存在一些突出性问题,例如:观念上重产量重效益而轻质量;种养脱节,粪肥局部相对过剩,而家庭联产承包,种植土地的分散也影响了畜禽养殖集约和规模化发展,长期以来化肥享受各种补贴而有机肥则受到冷遇。

目前,大部分养殖经营者环保意识淡薄,畜禽养殖粪污污染问题不仅影响畜禽健康,也影响产业自身发展。松原市畜禽养殖监管还存在直排、渗漏等问题影响综合利用;畜牧、环保等监管部门能力建设与污染防治要求不匹配等。

二、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总体思路

反思我市畜牧养殖业污染的现状,畜牧养殖业产生的粪污污染正由“点源”污染走向“立体”污染。当前形势下,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方针,本着主动控制为主与积极治理为辅的原则,按照生态循环模式来规划畜牧养殖业生产,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按区域、分步骤构建我市大农业立体污染一体化综合治理思路,综合运行行政、法律等手段,促进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有效预防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生产中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实现村民幸福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的双赢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1、养殖规模转变:推进养殖专业户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转变,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2、养殖方式转变:促进养殖企业由传统养殖方式向清洁养殖方式转变。

3、治理方式转变:引导地方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实现种养平衡,鼓励养殖企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地区特点的养殖规模和污染治理模式。

三、几点措施和建议

为实现以上三个“转变”,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一是合理规划,解决种植业营养需求与养殖业废物产生在时空上的不协调问题,为循环利用创造条件。制定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污染防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考虑环境容量和土地布局,坚持农牧结合、合理规划,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种类、数量和布局,做到地区内种、养平衡,保证农业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二是通过建设牧业小区,规模养殖,实现过程阻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符合环保要求的标准化养殖场和小区用地予以支持,建设废弃物临时储存设施,解决循环利用中的时空不平衡问题。对于以农业资源化利用为主要手段的养殖企业,配套建立粪便污水处理和贮存设施。在牧业小区建设中,充分利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条件,促进养殖专业户向规模化养殖小区的升级。

(二)推行农牧结合的养殖方式,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促进畜禽养殖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重点扶持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标准规模养殖企业发展。着重源头控制。通过优良品种,合理饲料供应量,合理的营养配比实现源头控制,根据畜禽生长阶段合理供应饲料量,确定供给饲料营养配比,选用低硫、合理蛋白质含量的饲料,从源头上减少硫化物和含氮污染物的产生,减少营养过剩而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四是通过建设污水、恶臭、粪渣治理工程实现末端控制。新建项目要求干清粪,废弃物生产沼气、有机肥等综合利用,尽可能不外排,增产不增污。另一方面,有效降低现有畜禽养殖污染。落实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对原有养殖场(小区)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

(三)治理方式转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合理规划,制定地区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划定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在确保养殖量和畜禽市场供应的条件下有效防治污染漫延;探索符合地区特点的经济适用污染防治模式,降低养殖企业的投入、节省运行成本,支持养殖专业户、养殖密集区域建设畜禽废弃物集中处理场和有机肥厂,大力推动有机肥的生产与应用、提高畜禽粪污的利用率。

2、严格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控制,依法强化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推动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规划环评,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配套建设畜禽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加强养殖污染监管、严格落实养殖者污染防治责任,保证已建成的治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

3、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部门联动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对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环保、牧业部门要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机制,定期联合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充分利用中央环保和涉农财政资金,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和组织实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从税收、价格、环境保护投入及积极性等多方面进行扶持和奖励,组织开展养殖企业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培训,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联动、企业自律和群众监督的综合工作机制。

4、探索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途径,建立产业支撑体系

当务之急是要紧密结合该市养殖业特点,探索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途径。从产业发展布局,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等畜禽养殖配套产业,建立产业支撑体系。粪肥利用方面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常采用的配套比例, 1亩地3头猪。松原市的畜禽养殖量——103.63万头生猪当量,耕地数量——1500万亩,以此推算松原市的耕地消纳能力不少于4500万头生猪当量,还有大量的林地、草地和盐碱地等,需要有机质养分。从国外的成功做法和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中朴素的农业生态文明理念证明了畜禽粪污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可行性。

种植业营养需求与养殖业废物产生在时空上的不协调,这个问题若解决好,可实现农业生态发展意义上的结构调整减排,畜禽养殖废弃物在不合适的时间排放到不合适的地方变成了污染物,但从循环经济理论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松原粮食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空间和潜力巨大,畜禽养殖废弃物作为农业生产肥料、能源得到利用,实现资源化后,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也随之破解,该市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正邦集团扶余200万头生猪养殖一体化工程投资34亿元,用地6400亩,涵盖1座规模存栏1200头的曾祖代猪场,2座存栏2500头祖代场,20座年出栏10万头的父母代自繁自养场。采取全自动化、机械化、生态循环的种养结合模式,该项目可改良当地盐碱地土壤。中粮集团长岭县200万头健康生猪产业化项目,投资36亿元,用地1500公顷,建设2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饲料厂、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充分利用长岭丰富的盐碱草地消纳粪污,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这些领域的发展对松原市培育接续产业,实现转型良性发展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论文作者:常帅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的途径探讨论文_常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