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院校机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讨论文_张宇辉

跨院校机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讨论文_张宇辉

摘要:中国民航迅猛发展的高质量人才要求与国内高校民航专业的开办数量激增,使传统民航类高校机场工程人才培养压力巨大。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高校的民航类专业教学特点,研究各自教学体系中的教学资源优缺点,提出优势互补,建设共享平台,构建跨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新型教学思路。为本专业现有教学资源受限且短期内无力自行克服的条件下,开展专业教学改革,探索“新工科”教学方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保障智慧、平安、绿色、人文的“四型机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可行性道路。为相关专业发展与专业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机场工程;学科交叉;跨院校;四型机场;人才培养机制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民航迅猛发展,国内新建机场、迁建机场、扩建机场工程大幅增加,机场建设及机场运行领域人才缺口进一步增大,国内许多重点大学,如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东南大学等均筹建机场工程相关专业,开始介入民航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传统民航院校如中国民航大学,在民航迅猛发展的条件下的人才培养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民航局提出的四型机场建设理念——建设智慧、平安、绿色、人文机场,对民航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怎样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及民航越发高端的人才要求,是行业给专业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成立于1995年,专业方向主要为两个模块,一个模块是机场工程管理方向,学生专业培养的主干专业课程包括《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建筑材料》、《机场道面》、《机场施工与项目管理》、《机场工程》等,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机场建设工程指挥部门、机场场道维护部门等;第二模块是机场运行指挥方向,学生专业培养的主干专业课程包括《机场运行指挥》、《机场应急救援》、《机场目视助航》、《机场净空管理》、《机场安全管理》、《航站楼功能与流程》等,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机场运行管理与资源调度等部门。但面临新形势,机场的迅猛发展及不停航施工的特点为机场工程和机场运行部门带来巨大的安全压力,对工作人员的民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大交通体系的融合趋势,造成了大型机场立体交通枢纽的作用愈发明显,行业发展涉及的传统专业学科交叉越发频繁,结合教育部“新工科”的建设需求,都对传统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施加了重要的影响,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全方位人才培养平台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影响下,各高校依托自身的传统教学优势和资源平台,纷纷出台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也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前提下,探索如果与兄弟民航院校加深联系,同时与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重点大学加深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研究如何优势互补、构建跨院校机场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我国民航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立足自身,现有本科教学的优劣分析

交通工程专业成立25年来,为机场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本科教学特色。专业教育由理论课教育、实验课教育、实践实习课教育组成,因为行业特色明显,且学生就业主流方向明确,多年来专业与各大机场企业合作建设完成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作为专业实践实习教育的主力依靠。

近年来,随中国民航的迅猛发展,行业进一步开放,民航与其他交通方式在大交通理念下的融合日益紧密,交流互动频繁,行业发展体现出的开放性和交叉性特色日益突出,国内大型枢纽机场对从业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快节奏的机场运行和高效的机场扩张要求专业毕业生在离校的时候就要具备更强的动手能力,能对具体工作快速上手,能对机场一线使用的新型设备和技术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和一定的实践经历。同时,由于机场工作人员的缺乏,人才更迭迅速,为毕业生提供快速职业发展通道的同时,也对其成长为业务骨干、部门主管的潜力提出要求,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对行业发展前沿的了解、具备对行业发展的国际视野,具备对其他交叉专业和交叉学科的了解融通,具备创新的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具备勇于开拓的精神及科学严谨制定计划的能力。

这些要求促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的更新。目前交通工程专业的全方位教学遵循“四个课堂”的模式,第一课堂指按照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的所有理论和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第一课堂突出“精”,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第二课堂指在课下、校内开展的所有教育活动,突出创新活动和创新赛事的参与,第二课堂突出“细”,即着力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同时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相邻学科的交叉融通;第三课堂指学生在课下、校外自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课堂突出“实”,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认同感、行业认可度和社会责任心;第四课堂指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第四课堂突出“新”,即着力创新网络教育新模式和新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四个课堂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

在交通工程专业目前的培养模式下,虽然方法不断创新和更迭,但究其根本还是要依托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交通工程的传统教学目标之一是围绕机场工程方向开展的,目前国内开办机场工程专业方向的高校日益增多,其专业办学也多依赖其本身自有的教学资源开展具备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教学活动。与之相比,由于专业学分、学生学习时间、配套教学资源的限制,本专业的课程配置不可能随意添加欠缺的课程内容和学时。目前本专业在实践能力技能方面,如一线设备实操、一线技术应用熟练度方面滞后与民航专科学校,而在学科交叉融通、国际化合作交流培养方面落后与国内一流的重点大学。有鉴于此,打造跨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三、横向分析,外校机场工程教学特点

目前,国内开设机场工程专业方向,向民航机场输送人才的高校大致分为三类:

1、传统民航类院校

全国范围内民航局下属院校除中国民航大学外,还有广汉飞行学院(本科教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教学)等,这些老牌的民航类院校均已对民航业输送了多年的人才,教学体系成熟,只是在师资水平及教学资源方面各有差别。

2、国内211、985或双一流背景院校

随中国民航的跨越式发展,民航与大交通体系交接越发频繁,民航的行业进一步向社会大众开放,民航信息正成为广大人民关注的一类热点信息。这一形势促使了外界对民航的了解加深,同时也为民航吸引外界人才创造了条件。面对民航人才日益缺乏,且缺口越来越大的需求,国内的一些211、985或双一流背景院校,借助其在交通、工程方面的学科积淀,纷纷开设民航类专业,如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等。

除此外,国内航空类一流院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原本就有相关的民航类专业方向,但由于非主流学科,一直发展受限。在民航大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开始进行资源倾斜,大力发展民航类专业。

上述院校,教学资源雄厚,师资水平较高,可以充分依托已有的教学平台,快速发展。且开办机场工程类专业的院校多具备交通类老牌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均为民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构建提供便利。但目前由于相关专业开办时间尚短,且有些学校尚在筹备之中,人才培养形成规模尚需时间的积累。

3、地方院校民航类专业

面对民航产业快速膨胀,行业不仅仅需要管理骨干型中高级人才,也需要具有一技之长的现场一线操作员工。许多地方院校看到了这一需求,针对民航的特殊岗位,开办相关专业,专门为民航的具体岗位定制培养相关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国内的地方院校民航类专业空乘、安检类,由于其教学相对容易,且人员流动性大,开办专业较多。但近年来,许多地方院校开始介入机场工程及机场运行专业人才培养。

由于社会对民航的关注视野较多,地方院校在开办民航专业人才培养时,往往会得到学院的强力资源投入,教学资源及教学平台建设迅速。这类院校反映为实践类资源及教学平台硬件设备先进,但师资水平不足,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整体素质距离民航的中高端人才需求尚有一定距离。

四、跨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分析

面对快速发展的民航需求及复杂的外部环境。作为老牌机场专项人才培养基地的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工程专业方向,依托现有学校教学资源及人才教学体系探索试验,难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快速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本专业必须立足自身,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及加强教学外联,有效利用校外潜在教学资源融入专业本科教学,打造跨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完成校内外教学资源整合,大跨度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1、有效教学资源分析

本专业机场工程方向教学体系中具有明显的自身优势,表现为:

(1)专业教学经过25年中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更新和调整,民航专业知识体系健全,专业课程设置科学,且对应机场工程具体工作有较强的符合性。

(2)专业教学师资较强,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建设,教学师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较准确的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并将之结合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开阔学生视野。

(3)行业资源优势明显。本专业从成立之初,就是为满足机场建设和运行中对机场工程人才的需求,经过多年的人才输出和与校外民航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形成了优越的外部环境教学条件,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践资源,让学生在企业一线进行实习锻炼。同时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及一线骨干来校开展讲座报告及学术交流,进一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面临民航发展新形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现有教学资源在某些方面呈现不足,且由于经费投资及科研软硬基础,这些缺陷难以在短期内克服。这些缺陷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本专业关于机场工程及机场运行方面的实践教学设备存在老旧现象,已落后于机场一线使用的相关技术。新型设备昂贵,配备批量制的用于学生实践教学的设备短期内可行性不大。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体系修订方向突出学科交叉、突出“新工科”的特点,这种学科交叉更多体现为民航的相关专业学科与公共学科之间的交叉。但民航大学为行业类高校,公共类学科底蕴及积淀不足,在未来更新后的学科交叉领域教学资源不足,且短期难以克服。

(3)教学师资是保障教学的基础,师资的培训和提升是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目前,专业教师在民航企业实践方面学习渠道较多,但与其他高校相关专业交流较少,迫切需要开辟此方面的学习基地,填补目前师资培训中的不足。

2、教学资源属地特点分析

不同学校的机场工程专业依托平台不同,教学资源优势也各有不同,而依据教学资源开展的专业教学体系侧重也不同。以下针对国内主要的机场工程人才培养院校特点进行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近年来开始介入民航方向人才培养,但这类院校的办学依托于其传统学科优势。北京交通大学交通流理论及交通规划方面办学历史较长,资源丰富,民航方面的科研及人才培养,多选择机场陆侧交通规划作为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的接入口,且容易将民航的专业特点与其传统学科交叉形成新型工科教学方向,发展较快。长安大学的民航机场方向人才培养,依托其传统公路工程学科方面的优势,选择民航场道工程为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接入口,将民航的航空器运行荷载与传统的公路工程研究进行学科交叉,提出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且培养的学生知识面较宽。这类高校优势教学平台资源丰富,师资能力强,科研实习厚,在介入民航领域时易于通过学科交叉快速形成其新工科的教学方向与教学优势,人才培养质量在大交通体系视野及综合能力方面强于本校,但其对民航体系中的细节控制、信息接入、敏锐感知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民航专业类传统高校,本身处于民航领域,长期从事民航专业人才培养,但专业配置多依赖于行业需求,与综合大学相比,专业门类不全面。民航专业教学资源较充足,但面对新工科的发展需要,学科交叉面临一定困难,人才培养质量中学生民航专业素养较强,专业技术能力较高,但大交通体系视野较差,人才知识面不够宽阔,个人整体综合素质及发展潜力受限。

地方类民航院校属于新兴的民航类人才培养高校,受限于师资及整体教学实力,这类高校对民航机场工程专业方向开办较少。已有机场工程方向的地方高校往往师资水平欠缺,整体教学体系特色不明显,该类高校往往集中资金建设教学硬件,其教学资源中的实践实验类设备和系统较新,硬件资源丰富,但受限于整体教学团队配备欠佳及学生入学分数段位靠后,其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较落后,在民航中主要就业面向一线熟练技术工种。

3、跨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综合来说,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缺陷短期内难以自行克服,在这一背景下,加强交流,建设校际资源共享平台,构建跨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可行路径。

基本思路为:依托现有民航大学的教学体系,利用外部资源填补本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硬件缺陷,补充现有教学体系中对学有余力学生的整体大局性专业视野培养与交流。与地方类民航院校建设共享平台,为对方开放一部分专业师资教学资源共享,为本专业提供最新的实验设备技术应用教学;与国内一流大学建设共享平台,为对方开放一部分民航专业实训实习机会及民航专业特色课程教学资源,为本专业学生提供相邻学科交叉、大交通体系交流平台和实践教学资源,达到共赢目标。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机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不同高校的教学特点,提出优势互补,建设共享平台,构建跨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克服传统专业教学资源发展受限与民航机场快速发展人才需求间的矛盾。并为跨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基本思路。但该体系的建设还需打通相关技术难点,如课程学时互认与置换;具体教学中外校学生容量开放比例;学生教学经费测算与评估实施;外校课程在本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前后续课程适配性插入;校外教学时间与校内教学时间的衔接性处理等。虽然如此,基于目前教学现状,跨院校教学资源共享依然是解决目前教学困局的最优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国荣, 秦月培. 基于微课程开发基于微课程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院校合作探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院校合作探索[J]. 河北职业教育,2017(1): 50-52.

[2] 董桂伟, 赵国群, 王桂龙, 郑超. 面向新工科的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20,18: 1-5.

[3] 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26?35.

[4]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5] 郭福生, 叶长盛, 陈平辉等.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地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0, 2: 1-7.

[6] 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 (3) :1-6.

[7] 林健.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 (1): 32-45.

基金项目:中国民航大学校级教研项目“基于院校战略合作的机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论文作者:张宇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标签:;  ;  ;  ;  ;  ;  ;  ;  

跨院校机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讨论文_张宇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