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科技投资回顾与展望_科技论文

“八五”期间科技经费投入情况的回顾和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八五论文,经费投入论文,情况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发展“八五”计划是建国以来执行得最好的五年计划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制定和提出了明确的科技工作方针和政策。在国家财力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增加了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加大了金融部门的科技信贷,促进企业对科技投入,拓宽全社会科技投入的渠道。科技工作坚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形成了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主体的三个层次的战略部署,攻克了一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加强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推广,促进高技术研究及其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基础研究水平。科技进步正在为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做出积极贡献。

回顾“八五”期间科技经费投入情况并对未来作一展望,将有助于“九五”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安排。

一、“八五”期间科技经费情况

“八五”期间,我国科技经费筹集额逐年增加。1990年为304.61亿元,1991年为404.53亿元,1992年和1993年超过500亿元,分别为512.01亿元、587.45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26.57 %和14.73%,1994年继续增长为743.04亿元。1995年,全国科技机构、 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833亿元。

从总体上看,八五期间我国科技经费增长较快。但按可比价格(按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折算)分析,科技经费的变化很不稳定。1991年和1992年科技经费增长幅度较大,分别比上年增长24.42%和17.31%。1993年则比上年仅增长0.49%,而1994年有所回升,比上年增长8.45%。

将科技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比较,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比值即投资率起伏变化的情况,1990年投资率为1.72%,是近几年的低谷;1991年、1992年都超过了2%;1993年回落到1.87%;1994 年继续回落到1.65%,1995年为1.44%,低于1990年水平。(表1)

表1 全国科技经费筹集额(1988~1994) 单位:亿元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全国科技经费264.80 286.32 304.61 404.53 512.01 587.45 743.04

比上年实际增长(%)

-0.63

0.77 24.42 17.31

0.49 8.45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1.88

1.79

1.72

2.00

2.13

1.87 1.65

1.科技经费的构成

目前,我国科技经费的来源由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企业投入、银行科技贷款、自筹和其他等几部分构成。对各个执行部门科技经费的来源构成进行分析,反映出一个共同特点,即政府拨款在各执行部门的科技经费中所占比重的逐步缩小。最明显的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含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下同)和高等学校的科技经费过去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八五期间则发生变化。以1993年为例,政府拨款占科技经费的比重还不到50%,研究与开发机构的这一比重降到45.1%,高等学校的这一比重也由1992年的53.5%降到1993年的49.4%。相应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视科技的作用,在这两个执行部门中,企业投入在科技经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大。1993年企业投入在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科技经费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21.3%和41.1%。表2 表示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科技经费来源构成情况。

表2 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科技经费构成(1993年)

2.财政科技拨款

在我国科技经费中,财政科技拨款一直是主要来源。政府财政支出中科技拨款的多少及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衡量政府对科技活动投入规模和支持强度的重要指标。八五期间,按现价计算,国家财政科技拨款连续三年有所增长,特别是1991年和1992年增长幅度较大,分别达到160.69亿元和189.26亿元。1993年的财政科技拨款为217.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90年至1992年的三年,分别增长3.05%、8.22%和9.17%,但1993年为0.73%,1994年出现负增长为-3.20%(见表3)

表3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1988~1994) 单位:亿元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国家财政科技经费拨款121.12 127.87 139.12 160.69 189.26 217.66 245.73

比上年实际增长(%)

-2.97

3.05

8.22

9.17

0.73

-3.20

占国家财政总支出(%)

4.36

4.21

4.03

4.21

4.31

4.12

4.24

上述情况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科技活动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加强。特别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科技工作,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从而改变了科技经费完全依赖政府的局面。在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中,政府财政科技拨款所占比重逐步下降,企业投入的比重不断上升,银行科技贷款有所增加,使我国科技经费的来源构成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形成了以政府拨款和企业投入为主渠道的全社会多渠道科技投入的格局。

表4 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90~1993)

年份 财政支出

亿元(A)财政支出科技 拨款(亿元)(B)

B/A

国家 中央

地方

国 家

中央地方 国家(%) 中央 地方

1990 3452.20 1372.8 2079.4 139.12 94.55

41.57

4.03

7.11 2.00

1991 3813.55 1517.7 2295.8 160.69115.44

45.25

4.21

7.76 1.97

1992 4389.63 1817.9 2571.8 189.26133.60

55.66

4.31

7.35 2.16

1993 5287.42 1898.6 3388.8 210.24152.27

57.97

3.98

8.02 1.71

按照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分析,自1990年起,我国国家财政总支出中, 科技拨款所占比重一般都超过4 %, 而1993年降为3.98%。1994年有所回升。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技拨款是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的重要组成部分。表4反映出近几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大起大落的变化特点。1992 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增幅较大(23.0%),比地方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12.0%)高出11个百分点;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16%,是近几年的最高水平。但1993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仅比上年增加了2.31亿元, 增长幅度(4.2%)远低于地方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34.9%),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降至1.7%,跌入近几年的低谷。

具体分析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可以发现,第一,多年来国家财政支出的科技拨款中,中央所占份额一直在70%以上,而地方所占份额则不足30%,1993年地方仅占27.4%,是历年的最低点。1994年上升为28.2%。第二,中央财政科技拨款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1992年略有下降,1993年增长了0.67个百分点;与此相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1992年增长了0.19个百分点,而1993年则下降了0.45个百分点。1988~1993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占中央财政支出比重的平均值为7.56%,地方这一比重的平均值仅为1.96%。1993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有25个呈下降趋势,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的占1/3。

科技要获得新的发展,科技投入为重要的支撑条件。现阶段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依然是我国科技经费的重要渠道之一,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必须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增加中央财政科技拨款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增加对科技的投入。

3.研究与发展经费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研究与发展(R&D)经费是指投入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科技活动的经费。我国研究与发展经费包括用于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活动总支出。近几年来,我国研究与发展经费有一定增长,1992年研究与发展经费为169.0亿元, 比上年增加26.7亿元,1993年为196.0亿元,比上年增加27亿元,约为15.98%。1994年为222.24亿元,比上年增加26.24亿元,约为13.39%,1995年为286亿元,比1994年增加63.76亿元,约为28.69%。

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投入规模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1989年以来,我国的这一数值一直徘徊于0.7%左右,1993年又降到0.62%,1994年为0.5%左右。1995年为0.5%与上年持平。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较快;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我国科技经费,尤其是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表5)

表5 全国R&D 经费(1988~1994) 单位:亿元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R&D经费89.50 112.31 125.43 142.30 169.00 196.0 222.240

比上年实际增长(%)

7.83 15.33

5.78

6.29 10.08

1.58 -2.78

R&D经费/国内生产总 0.64

0.70

0.71

0.70

0.70

0.6

0.502

值(%)GERD/GDP

4.研究与发展经费按执行部门分布

研究与发展(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部分, 研究与发展经费的配置格局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科技政策的实施状况。

1994年,我国研究与发展经费按执行部门分布,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占43.2%,企业占32.4%,高等学校占14.5%。

上述经费分析状况反映出: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依然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主要力量,企业的研究与发展活动有待加强。(表6)

表6 全国R&D经费按执行部门分类(1994)

二、“八五”期间科技成果情况

科技成果作为科技活动直接产出的重要指标,从多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也是科技投资效益的一种体现。其内容包括专利、科技论文及省部级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正式登记的重大成果。

1.专利

八五期间,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量增长较快,1991年为50040件, 1992年为6713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0.67%、34.2%,1993年77276 件,1994年77735 件,基本持平。专利授权量1991年授予专利权24616 件,1992年为31475件,1993年为62127件,1994年为43297件。(表7)

表7 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1989~1994) 单位:件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合计 申请量 32905 41469 50040 67135 77276 77735

授权量 17129 22588 24616 31475 62127 43297

我国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是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提出新的技术方案,其申请受理量与授权量是表明一个国家R&D活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国际可比性。

发明专利的申请受理量,1992年为14409件,1993年为19618 件,1994年为19067件。

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受理量,1992年为44369件,1993年为47499件,1994年为45511件。

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受理量,1992年为8357件,1993年为10159 件,1994年为13157件。(表8)

表8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情况(1989~1994) 单位:件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合计 32905 41469 50040 67135 77276

77735

发明

9659 10137 11423 14409 19618

19067

实用新型 20727 27615 33282 44369 47499

45511

外观设计

2519

3717

5335

8357 10159

13157

2.科技论文

采用文献计量法对科技论文发表数及其被引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及其在世界所处的地位。

1992年,我国1240余种科技期刊共载科技论文98575篇,与1991 年相比,增加4140篇,增长率为4.4%。1993年刊载科技论文101983篇, 比上年增长3.45%。1994年刊载科技论文107492篇,比上年增长5.4 %,高于1988~1991的平均增长率3.3%。

美国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 》和工程索引《EI》是国际上公认的进行科技论文统计与评价的主要工具。根据《SCI》、《ISTP》和《EI 》三种检索工具(以下称三系统)的统计数据,1993年我国被三系统收集的科技论文数为20178篇, 占世界科技论文总数的1.82%,1994年为24584篇,占2.08%。

反映出我国科技活动,特别是科研与试验发展活动呈现活跃的发展态势。

3.重大科技成果

全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是指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和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正式登记的省(部)级重大成果之和。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是指由上述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国家科委推荐,并已在国家科委正式登记的科技成果。重大科技成果是科技产出的重要内容,是反映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状况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

1989~1994年,各年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分别为20278项、 26829项、32653项、33384项、32916项和30230项,其中, 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分别为2936项、2914项、3891项、3138项、3005项、3084项。

1994 年全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中,

科研机构完成的占总数的24.0%,高校完成的占23.9%,企业完成的占33.4%,其他占18.7%。

三、“八五”科技成果的作用

“八五”科技工作,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据初步统计,“八五”期间共取得国家级成果1.5万余项, 省部级成果15万余项。这些成果中,约有2万多项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其中有一批重大成果对国民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是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批关键技术问题,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例如农业方面培育出了300多个农作物高产优质新品种, 为“九五”期间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更换一代新品种提供了充足的新品种资源;两系法杂交水稻通过300万亩区域性试验,比三系法增产10~15%, 米质达到二级标准,使我国杂交水稻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推广“水稻旱育稀植”、“紧凑型玉米”、“塑膜暖棚畜禽饲养”和“ABT 植物生长调节剂”四项重大技术,增产粮食120多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60多亿元;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的攻关,为该工程上马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对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攻关,掌握了两千吨级露天矿大型火电机组、万吨重载列车等成套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五千吨重载列车、在京沪、京广线开行,增加年运输能力达850万吨, 相当新建一条单线铁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在一大批大型设计单位、企业和一些重要部门得到应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 基因药物研究开发获得突破性进展;甲肝疫苗、人工麝香等一批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的药物开发成功。

二是高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取得一批重大成果,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很快。自主开发成功0.8μm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和拉制成功8 英寸硅单晶,使我国微电子技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研制成功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程控交换设备,使国产程控机占国内市场的份额由1992年以前的0%迅速上升到36%左右,产值达30多亿元,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技术基础;六千米水下机器人海试成功,使我国具备了对全球97%的深海区进行探测的能力。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不仅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情况,而且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外贸战略格局。“八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很快,这不仅增强了我国产品出口实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外贸战略的调整。按海关统计,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1991年为28.8亿美元,1992年为29.9亿美元,1993年为46.8亿美元,1994年为63.4 亿美元, 1995年则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00.9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59.1 %,比全国商品出口额的增长率高出36.2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三是科技自身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加强了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能力建设。“八五”期间,陆续组建了100多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加强了技术的工程化、 成熟化、配套化的研究开发,使一大批科技成果很快为企业采用,减少了成果转化的风险,缩短了转化周期。加强了基础研究基地和设施建设,国家建立了15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并每年择优支持近100个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的高效运行,为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装备条件。国家已投资近110亿元,用于一批重点科研院所的设备更新, 改善了科研条件。

“八五”期间,我国科技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没有从源头上理顺,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科技投入不足,成为制约科技发展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国家财政支出的科技拨款中,地方所占份额不高,不足30%。而且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多数省市呈下降趋势,科技投入仍是依靠国家财政,企还还未能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其中原因,一是对科技投入在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二是战略性规划严肃性不足,科技投入随意性较大,国家层次还好一些,越往基层,此种现象越明显。三是企业自身对严酷的市场竞争与企业科技投入的关系认识不足,更缺乏有力措施。四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原因。

四、“九五”科技工作展望

“九五”期间,我国将认真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将加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注重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加强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九五”科技工作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1.以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首要目标,突出农村科技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上台阶提供科技支撑。到200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50%;

2.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目标,使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目前的10%提高到20%,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从6.2%提高到15%左右;

3.切实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建设若干新的重大科学工程,集中力量在有优势的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4.确保科技投入目标的实现,到2000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R&D)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1.5%,并逐步使企业的R&D投入占全社会R&D投入的50%左右;

5.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稳住一支从事基础性研究、有关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约10万人的优秀科技队伍;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加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协调,使三者实现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和一些省市、部委的科技领导小组的成立,使协调科技发展增强了组织上的保障。在全国科技大会以后,相当多省市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确定了2000年省级财政科技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值,最低的为3%。有15个省(区、 市)确定了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额比例的最低限,对于一般企业为1 %(个别省为2%或1.5%),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为3%最高的为5%。科技基金数量有明显增加,新设各类科技基金36个,总额2.89亿元。预计,“九五”期间,中央财政在收入逐年增加的基础上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省市对科技投入会有较大增长,经济发展处于中间或落后状态,而又急于奋起的一些省市,对科技寄于新的期望。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传统产业的企业在完成向现代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也会增加科技投入的强度,企业将会逐渐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全社会对科技投入的渠道会有新的拓宽。

标签:;  ;  ;  ;  ;  

“八五”科技投资回顾与展望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