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杨戈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杨戈

肇庆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广东 肇庆 526000

【摘 要】环境信息化监测技术在我国的环境监测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帮助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文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及其应用,说明了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完善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措施,给予人们这方面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化技术;问题;建设;对策

0 引言

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为保证我国的环境质量做出了值得肯定的贡献。但是,因为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建设,人们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如何改进和优化环境监测的技术,应用信息化技术,运用信息网络管理平台,以此来发展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信息化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化建设是指以现代化网络、通讯、数据库等技术为平台,将所研究的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内从而供特定的人群学习、研究、工作乃至做出判断和决策,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现阶段环境监测的技术如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感技术、生物技术等,因其技术原理不同,它们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1.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

网络科技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信息化技术,它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可应用在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等环节中。如在需要监测的对象周边设置监测点,工作人员根据环境监测的对象来采集研究所需要的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远程技术将采集信息进行登记与审核,并形成规范化的检测报告,交付给环境管理相关部门。之后,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对环境中的各项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进行实时的查询,并将资源共享给其它监测站或科研部门以供其借鉴。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传统环境监测工作中依靠人工的低效率弊端,应用计算机技术既可实现对监测点的实时监测,又可准确地分析和计算监测成果,并及时与其它各地方进行资源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1.2 生物技术的应用

现代化生物技术是以遗传学、细胞学及生物科学为基础,逐渐形成的包括生物传感器、PCR技术及生物芯片技术等。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应用生物技术,可通过对地区土壤、水源的微生物监测,来分析该区域的环境资源分布以及环境污染的情况。如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可以准确的检测到环境中的微生物、残余农药等,并且不需要分离技术就可以直接对提取的水源进行测定,既便捷又实用,而且节约经济成本。在实际运用中,生物技术常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使用,以便于更好的发挥其功效,为环保工作服务。

1.3 遥感技术的应用

利用遥感技术主要可以在远距离环境下对研究目标进行探测,从而提取和分析所检测到的一些辐射、反射等电磁波信息,来完成监测工作。实际运用中的遥感技术主要是将环境中的历史数据与地理环境信息相结合,并及时找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遥感技术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成本低,能够及时有效地对环境进行跟踪监测,并对环境的现状、变化趋势等进行综合性评估。

2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业务需求负责而系统失衡

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对项目内外建设环境有所了解。但实践的过程中有些部门因为对于信息化业务认识上存在各种不足,经常是只根据本部门的需求进行独立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使得综合处理出现障碍,需要借助于其它的信息数据来进行交换和分析。这样就增加了人为的工作成本,同时还可能造成整个信息化系统的结构失衡,稳定性能也有所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为环境监测部门的多项工作提供便利的服务条件。如在监测站的设备和系统配套时,需要用到自动化系统或半自动化系统,而不同的关联部门之间也需要不同的管理系统。如化学分析部门要应用到相关数据处理系统,而检测部门则需要用到相应的数据检测和采集系统。但现行的许多环境监测站中,部分工作人员因没有综合考虑到这些问题,只根据本部门的工作需求建立了相关的配套系统,而互相之间缺乏沟通和资源共享,最终造成数据的孤立呈现,许多关键性数据需要经过专业的分析,甚至有些数据在分析出结果之后发现其它部门早就对此问题做出过结论性的研究,从而导致了工作整体性效果大幅度降低。

2.3 项目进度容易延期

环境监测站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复杂,许多监测站没有能力自行开发只得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委托开发商对于项目进行开发和管理。但由于开发商与监测站之间的利益不同,以及在开工前监测站对于项目的具体建设情况描述不够准确等因素,导致实际项目建设中经常或出现范围难以确定或不断变更、开发商根据自己需求而不能满足监测站的需求等矛盾产生,从而造成项目建设的延期或者项目不能满足监测站实际信息化需求。

3 完善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 解决各部门之间信息孤立

信息化环境监测工作复杂而涉及范围极广,实际的工作中为了避免因工作人员自身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工作失误,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需要监测部门开发和设计出一套功能齐全、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将计算机网络与环境监测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强环境监测站中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沟通管理,如在系统中建立数据分析库,对于新的数据进行精确分析结果之后,及时分析到资源数据库中,或者利用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和软件的兼容性,来完善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共享机制,最终避免各部门之间因沟通不畅形成的信息孤立问题。

3.2 注重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

信息化技术必然将是环境监测工作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因传统的监测站在人才选择方面的弊端以及内部缺乏一定的竞争体制,许多人进入到环境监测部门之后抱着吃大锅饭的心态,缺乏主动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新技术因缺乏人力操作而无法开展。因此,重视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当是开展信息化环境监测的基础条件之一。

(1)需要监测部门改变传统的人才招聘模式与观念,大刀阔斧地引入并提拔一些高端技术型人才,为信息化建设储备优秀人才。

(2)针对现有的工作人员,监测站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行业交流、技术培训,或者外聘信息化技术设备的精英人士前来讲座,使得工作人员对于目前通用的信息化技术现状有所了解,并熟悉各种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3)监测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能力、业绩评估与考核制度,通过最直接的经济利害关系来进行约束,提高各级员工主动工作的心态,从而使得员工能够为自己的利益不断充实自己的技能,也为环境监测工作带来更好的成果。

3.3 加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控制

环境监测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因设计问题或监测站的临时要求而变更,增加建设中的矛盾,这在业务外包给开发商的项目中尤为常见。通常,对于满足使用要求且不会影响到项目建设总体进度的变更,可以在实际建设中予以适当的调整。但如果所提出的变更对于整体建设进度,或者是对于整体的功能结构影响较大,这就需要监测站进行详细的专家对比和分析,避免盲目更改而引发的质量和功能危机。针对这点,在项目建设之初,可以引入风险管理、项目建设动态监测与管理等系统,来对信息化建设质量进行管控。

4 结语

由上文可见,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是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和环境监测工作的结合,有着高质量和高效率等特点,需要我们不断去建设发展。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节约运营的成本,而且可避免因为人为监测而产生的问题,从而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最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得智.浅析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4):83-84.

[2] 陈家长,杨琳.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4).

论文作者:杨戈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2

标签:;  ;  ;  ;  ;  ;  ;  ;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杨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