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论文_黄宇福

永州市中医医院 湖南 永州 425000

【摘要】 目的:总结并归纳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76例手足部骨折患者为对象,将患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钢板螺钉规定,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的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无分析意义;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的观察组在术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手足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手术时间与常规螺钉固定的手术时间相当。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自身;可吸收棒;手足部骨折;手术;疗效

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手足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由于四肢的活动度大,骨折后如不进行有效的固定及包扎处理,势必加重其损伤,所以,一旦确定存在四肢骨折,在转运伤员前,必须对骨折局部进行现场局部处理,以减少骨折断端的异常活动,防止伤肢的肌肉和神经血管发生继发性损伤[1]。以往多采用普通螺钉固定,固定效果一般。临床研究显示,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的固定效果更佳[2]。本文总结并归纳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手术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76例手足部骨折患者为对象,选取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将患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9~72岁,平均(56.81±1.08)岁;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41~73岁,平均(56.92±1.13)岁。样本数据在年龄、性别上分析,两组表示出P>0.05的结局,提示组间差异微弱,可比性强。

1.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a)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行手足部骨折手术者;②本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

b)排除标准:①有手术禁忌症者;②有心脑血管疾病者;③有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史者;④有免疫系统疾病或穿刺部位有感染者;⑤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者;⑥哺乳期、妊娠期妇女及孕妇。

1.3 方法

在护理方法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钢板螺钉规定,将夹板放在骨拆上臂的外侧,用绷带固定;在固定肩关节时,用一条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悬吊前臂于胸前,另一条三角巾围绕患肢于腰侧腋下打结。

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借助复位夹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选择适宜的可吸收螺钉和钻头将螺钉打入,需要结合患者骨骼大小选择适宜的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将其均匀推入。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骨折部位完全愈合;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骨折愈合情况有所好转;③无效:临床症状未好转,骨折未愈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取得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手术时间由(±s)展现,行t检验,术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由%展现,组间运行χ2检验,若体现为统计学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两组存在分析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显效18例(47.37%),有效18例(47.37%),无效2例(5.26%),总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显效11例(28.95%),有效18例(47.37%),无效9例(23.68%),总有效率为76.32%(29/38)。数据显示: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的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为94.74%(36/38),远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χ2=4.5000,p=0.0248),两组存在分析意义。

2.2 两组手术时间的比较

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的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2.61±2.92)min,与对照组的(42.64±2.88)min比较,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t=0.0412,p=0.4197),两组无分析意义。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4/38),远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见表1。

3、讨论

骨折2周后,骨样组织内不断有钙盐沉积,并逐渐钙化为坚实的骨组织,与骨折断端的骨组织连接、融合在一起[3]。新形成的骨小梁排列很不规则,以后通过较长时间对应力作用的功能适应和骨质的吸收与重建,逐渐调整、改建,恢复到和原来骨组织一样的结构。

此项试验中,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的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无分析意义;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的观察组在术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根据上述材料,表明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在手足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手术时间与常规螺钉固定的手术时间相当。

参考文献:

[1] 孙海中. 探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手术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8):53-54.

[2] 汪海洋. 可吸收螺钉与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 23(1):124-125.

[3] 周岳. 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20例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7):39-39.

论文作者:黄宇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论文_黄宇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