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特点分析及预后论文_林旭峰

林旭峰(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30500)

【摘要】目的 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30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颅内外段的分布进行统计,患者经随访12个月后,观察脑卒中的发生率,分析颈动脉斑块分布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果显示,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颈动脉斑块主要分布在动脉的颅内段,而且颅内外混合斑块的复发率和脑梗死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来说,颈动脉斑块主要分布在颅内动脉,而且大脑中动脉斑块患者卒中出现率高,临床医生在对脑缺血患者的管理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斑块 预后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134-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椎基底动脉或者是颈内动脉的局部缺血而引起的暂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这是一种可逆性的病理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生高度相关,而且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发病前都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史,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短暂性缺血发作对于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2-7天为卒中发生的高危险期,研究表明,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管狭窄的部位对于分析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2],本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颈动脉系统斑块的分布特点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30例,患者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按照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3],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脑缺血发作。其中男72例,女58例,年龄49-85岁,平均(69±7.4)岁,130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79例,高血脂53例,糖尿病病史39例,冠心病病史15例,吸烟史41例,饮酒史37例。

1.2 方法

130例患者在入院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4],统计颈动脉系统颅内外段斑块的分布,具体包括: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并对颈内动脉颅内段(I- ICA)和颈内动脉颅外段(E- ICA)进行具体的分段[5],测量斑块的厚度以及血管的狭窄程度,并根据血管管腔直径的减少程度对血管狭窄程度做出分类:小于50%为轻度狭窄,50%-75%为中度狭窄,75%以上为中度狭窄[6]。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周期为12个月,观察患者卒中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 1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比较 130例患者中,发生颈动脉斑块共180支血管,具体分布为:CCA6支(3.33%)、I- ICA54支(30%)、E- ICA38支(29.23%)、ECA2支(1.11%)、ACA24支(13.33%)、MCA56支(31.11%),由此可得,颈动脉颅内段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颅外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情况见表1,由表可得,轻度狭窄有88支,发生率最高,为48.89%。

表1 130例患者颈动脉狭窄分布情况(支)

2.2 患者预后比较 单纯颅内动脉(I-ICA、ACA、MCA)和单纯颅外动脉(CCA、E-ICA、ECA)斑块12个月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的例数分别为22例和18例,发病率为16.92%和13.85%,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21例和13例,发病率分别为16.15%和10%。颅内外动脉混合狭窄患者12个月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和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25例和27例,发病率分别为19.23%和20.77%。不同部位颈动脉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和脑梗死的发生率见表2,由表可得,在大脑中动脉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和脑梗死的发生率最高。

表2 不同部位颈动脉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和脑梗死的发生率

3 讨论

目前的研究认为,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造成的动脉狭窄是出现短暂性脑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7],而出现短暂性脑出血发作后的患者在短期内再次发作或者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8],因此,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斑块的分布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组对以往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为临床医生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130例患者在入院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具体分布部位,以及动脉的狭窄程度,并通过随访获得患者1年后脑缺血发作复发和脑梗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从本组的结果来看,在短暂性脑出血发作的患者中,颅内动脉斑块的发生率要高于颅外动脉的发生率,说明,颅内动脉狭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中发挥着更大的影响。而且本组的结果显示,颅内外动脉混合性斑块比单纯颅内动脉斑块或者是单纯性颅外动脉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率高,脑出血的出现率也高。另外,由结果可得,大脑中动脉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和脑梗死的发生率最高,说明大脑中动脉斑块导致的动脉狭窄的预后最差。

综上所述,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颈动脉斑块主要分布在动脉的颅内段,而且颅内外混合斑块的预后更差,值得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注意。

参考文献

[1] 刘东玉,王保健,赵志奎. 128例老年急性脑缺血患者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研究[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4):479-480.

[2] 王晓玲.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J]. 华中医学杂志,2007,31(4):327-328.

[3] 袁勇,王兰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279-1280.

[4] 李敏,薛群,董万利.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021-2022.

[5] 何勤,形成名.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4(2):140-141.

[6] 宋平梅.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及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分析[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3):240-242.

[7] 黄庆晖,廖海星,奉俊敏,等. 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4):2077-2080.

[8] 陈伟,程杰,王根发,等.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颈动脉斑块关系的研究[J]. 临床内科杂志,2013,20(8):424-425.

论文作者:林旭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9

标签:;  ;  ;  ;  ;  ;  ;  ;  

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特点分析及预后论文_林旭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