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经济区边缘带乡村建设与复兴探索——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南壕堑镇乡村提升改造规划为例论文_华夏

(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天津 300467)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课题收到更多关注。本文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南壕堑镇的美丽乡村改造项目为例,梳理该案例所具备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资源的优势,提出了生因地制宜,区域协同,产业优化,多方共赢的策略,为探索京津冀经济区边缘带的乡村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乡村建设;产业结构;规划

1.研究背景

1.1乡村建设与复兴的现实背景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动促使乡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城乡二元化愈演愈烈。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乡村的没落都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在我国的深入进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城乡规划学科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重点和焦点。“城乡一体化”的思想起源于上一世纪。19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施行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革,加剧了城乡形态的二元分化。“城乡一体化”的思想继而受到城乡建设研究界的重视。2013年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发布的《城乡一体化蓝皮书》全面回顾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深入总结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建设新形态的城乡关系奠定了基础。

城乡一体化研究中,乡村的建设与复兴是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乡村社会与乡村环境对于我国的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时间维度,乡村社会数千年以来,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基础单元;从空间维度,乡村面积远大于城市。2005年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将新农村建设课题将成为未来十年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国家政策和实际需求的双重动力下,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乡村改造规划甚嚣尘上。然而从者众,优者寡,建设多,发展少,大量照搬照抄套用公式的乡村改造难以移植本乡水土,最终南橘北枳,沦为“面子工程”“纸上文书”。因此,有关乡村发展的研究至关重要。

1.2理论背景

19世纪末,英国的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05-1928)提出田园城市的构想,其所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使得自然、乡村与城市和谐发展。而后,美国城市规划学者芒福德(Lewis Mumford 1895-1990)在其著作《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进一步指出了村庄对于城镇人居环境的价值和意义。利普顿(Lipton)建立了城乡关系的托达罗(Todaro)模型,指出应加强农村的综合建设,发展非农业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西方学者对农村发展和城乡关系的研究,体现了构建城乡环境整体化的重要性,对我国的乡村建设具有的启示作用。其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的均衡发展

-传统与现代共存

-非物质因素: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2.研究案例

在城乡一体化研究和新型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南壕堑镇的美丽乡村改造项目为案例,研究京津冀经济区边缘带的乡村建设。

2.1地理区位与历史发展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位于京津冀经济区的边缘地带。张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辖地级市,又称“张垣”“武城”,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冀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其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东与张北县接壤,南以长城为界与怀安、万尚义县及山西省天镇县毗邻,西部、北部与内蒙古商都、兴和县交界。

张家口市自古为边关要塞,是我国境内现存长城最多的地区。自春秋至唐,多位胡汉混居之地;北宋时张家口属辽之西京道,南宋时属金之西京路;明清仍是军队驻守,保卫京畿的重要关隘。

2.2资源优势与劣势分析

该案例虽处于京津冀经济圈,但临近晋蒙,属于边缘地带。其文化也比较多元,相比京津冀腹地,更带有蒙古草原文化的特点。其所具有的优势为原生态的草原资源,京津冀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丰富多元蒙族文化,以及张家口市作为冬奥会协办城市的旅游资源。但是该地区的劣势也较为明显,比如脆弱的生态环境,较为落后的经济产业和基础设施,较为匮乏的历史传承等。因此,本文着力探索一条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弥补劣势,的乡村建设方法。

3.乡村建设与发展核心策略

本项目的核心策略为:调动生态资源优势,合理量化开发;优化本地产业结构,培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掘地方特色,唤醒文化记忆;借力京津冀经济圈,从片区的“逆差”到“顺差”。

3.1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乡村的产业结构多位单一的农牧业或旅游业。但是传统的农牧业受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其改变会直接导致农业乡村的生长与消亡。而旅游业对生态景观条件有极高要求,前期投入成本高,周期长,同类型产品繁多,市场竞争激烈,依赖资金基础和市场积累。因此,本项目中采用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的新型乡村生态经济。融合第一和第三产业,比之传统农业乡村有更大的经济效益,经济的提升随之拉动人居环境水平。以农业和乡村环境为基础,根据乡村自身资源,结合自然景观、聚落、风土人情发展建设特色乡村旅游业。多元产业优势互补,相互带动,互为依托,构筑更为稳定的经济业态。

3.2市场定位

根据可达性,市场可分为近中远三个类型,对各类型市场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京津冀经济圈仍然是未来旅游市场的第一选择。随着京张高铁的建设,张家口正逐步融入北京一小时经济圈。优化交通区位,接轨区域交通网络,增强与市场的联系。(图1)

位于环首都旅游带的边缘地区,拥有优质生态自然景观条件。在河北省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地区的旅游业持续发展,呈现井喷式快速增长趋势。项目面向京津冀经济圈,拥有其广袤的城市客群市场和充足的消费力,但同时也要同周边的同质化资源激烈竞争。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应融入区域旅游格局,借势发展。根据自身规模和条件确立项目市场,关注客群需求,发掘自身特色,契合市场偏好确定项目的核心价值。

3.3产业业态升级

通过突出核心吸引力,策划针对市场的旅游产品,加入高人气型产品项目,塑造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宣传,灵活利用在线等新型传播媒体多种手段培育人气。人气吸引客群消费带来的经济收益将聚集劳力市场,同时劳力扩充带来的服务品质提升又进一步扩大了消费市场,积累高端客群。消费市场和劳力市场的互相促进形成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再造产业经营主体,建立可持续发展经营的产业经济,做到从“扶贫”到“脱贫”。

针对市场需求,围绕核心优势完善产业链条。对第一产业增值优化,纵向拓展产业链条,技术引进,扩大农业产品类型和上下游环节。通过旅游业对传统产业进行融合衍绎和提升,产业横向复合,梳理和策划多功能捆绑的项目主题。以第三产业带动相关基础产业发展。

面向京津冀旅游市场,确立打造以乡村体验和草原景观为核心,多功能复合,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新型乡野综合体。带动区域联动,塑造形成乡村风貌带,培育地区特色品牌。

4.结论

乡村与城市从不是对立的关系,亦不是从属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通过该项目的实践过程、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新型乡村建设与发展应着眼于整个村域,以产业为导向,根据乡村的生产、生活需求规划空间,探索一条本土化,特色化,地方化,扎根当地土壤人文的乡村规划道路,同时深挖各方利益需求核心,从产业层面和区域宏观层面制定综合的乡村统筹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英]Peter Hall.明日之城[M].童明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

[2][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

论文作者:华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  ;  ;  ;  ;  ;  ;  ;  

京津冀经济区边缘带乡村建设与复兴探索——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南壕堑镇乡村提升改造规划为例论文_华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