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_李和

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_李和

【摘要】 目的:探究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简单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17.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胫腓骨; 多段开放性骨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ofibular open fractures.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stent on this basis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Results: after 6-12 months follow-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8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1.0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and incision grade a healing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7.2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9.31%) (P < 0.05) 。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ofibular open fractures is accurate,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is short, 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few,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internal fixation; external fixation; tibiofibula; multiple open fractures

严重的胫腓骨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占全身长骨骨折的10%左右,该症多属高能量损伤,病情严重且较复杂,因其特有的生理特点,使骨折中下段供血不足,常易并发皮肤坏死、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而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临床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尽管目前临床治疗胫腓骨骨折方法较多,但不同疗法其疗效不尽相同,若治疗不当,易引起严重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临床预后质量,本文将对2015年2月-2017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简单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6例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男62例,女54例;年龄18~62岁,平均(42.8±2.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7例,高处坠落31例,砸伤28例,其他10例;伤后到就诊时间1~12 h,平均(4.2±1.5)h;按受伤部位分为:胫腓骨上段31例,中段45例,下段40例,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粉碎性骨折碎片;三节段骨折82例,四阶段骨折34例;按Gustilo分类,Ⅰ型37例,Ⅱ型51例,Ⅲ型28例;按AO分型均为C型,其中C2型40例,C3型7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简单内固定术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患肢止血带止血,用双氧水冲洗患肢3遍,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清创,在腓骨骨折表面作纵行切口,适当扩创后显露骨折,清理骨折面后根据骨折区域、范围、类型,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材料,如克氏钉、螺钉、钢丝等,手法胫腓骨解剖复位,内固定后缝合切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在胫骨内侧骨折近远端各置入2枚螺纹钉,再将支架双边外固定杆相对安装至固定钉,加压增加稳定性,调整万向节,完成固定。术后一周行膝踝关节功能训练,拆线后经人辅佐下地运动,每个月到院复诊,调整支架螺钮预防松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临床近期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及术后并发症。

1.4 疗效评定

临床疗效参照Johner-Wruhs[2]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骨折愈合顺利,膝踝关节活动正常,胫骨无缩短畸形,短缩<5 mm,旋转<5°,且无局部感染、肿痛症状;良:骨折愈合顺利,膝踝关节活动范围≥75%,胫骨成角畸形<5°,短缩5~10 mm,旋转5°~10°,且无感染;中:骨折愈合时间延长,膝踝关节活动活动范围≥50%,胫骨成角畸形10°~20°,短缩11~20 mm,旋转11°~20°;差:骨折愈合延迟或发生骨不连,膝踝关节活动活动范围<50%,胫骨成角畸形>0°,短缩>20 mm,旋转>20°,伴有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总有效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骨折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是指胫腓骨骨干在两个平面发生断裂,骨折断端易穿破皮肤,同时骨折断端的血供较差,软组织覆盖较少,若采用钢板螺钉或扩髓内固定术,术中往往会进一步破坏周围软组织及血供,术后易发生皮肤坏死、骨及内固定外露、骨不连等不良事件,尤其是开放性粉碎骨折患者,若采用开发内固定术,其力线及固定效果往往不佳,严重者可导致骨折部位组织坏死、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3-4]。为此临床治疗中,既要达到骨折稳固,又要保证软组织完整,不可过分追求骨折解剖复位重建,而使原损伤组织血运遭到进一步破坏,为此选择简单可靠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5]。

本文采用简单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简单内固定术可在小切口内完成,最大限度保证骨折表面及内固定物上的软组织覆盖,且小切口兼顾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的优点,无需或较少剥离骨膜,减少对骨折处血供的破坏,降低切口感染率,有助于促进骨及软组织愈合[6];应用克氏钉、螺钉、钢丝等内固定材料在骨折断端做局部简单有效内固定,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并对增加骨折部位稳定性有积极的临床价值,使骨折断端有一个良好的的生理环境和力学环境,有效弥补单纯外固定架治疗稳定性差的缺陷,术后无需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利于患者早期开展关节及肌肉的功能训练,降低术后关节粘连、僵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7];简单内固定直至患者骨折愈合后,可将内固定材料轻易取出,减少患者疼痛;另外,简单内固定中采用加压螺钉或细钢丝,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可使较大的碎骨块和骨折端不易移位,同时,对粉碎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1~2枚螺丝钉内固定,可将复杂骨折转变为两部分骨折,不但能简化严重胫腓骨骨折的处理方法,而且还有助于恢复腓骨的连续性及恢复小腿的长度,进而增加腓骨骨折断端的稳定性,提高胫骨负重力,促进胫腓骨多段骨折的愈合[8]。

在简单内固定治疗基础上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使之符合胫腓骨骨折生理固定原理,进而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换药也相应更加方便,并可避免骨折处短缩移位及成角畸形[9]。外固定支架的固定螺纹钉在骨折断端远端固定,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的特点,进而可有效减少螺纹钉对骨折端的皮肤及软组织的破坏,有利于皮肤及软组织恢复,避免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0]。外固定支架在骨干上完成固定操作,减少限制两端关节活动,有利于早期开展功能训练;外固定支架具有加压延长装置,在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过程中,于骨痂形成初期可适当放松延长锁,增加骨折断端应力负重能力,减少遮挡效应,进而促进骨痂生长及按生理解剖塑形修复,达到加速骨折愈合的效果,但外固定架治疗易发生松动,需定期到院调整支架螺钮[11]。

两种固定术式可优势互补,有效减少对局部软组织及血运的破坏,有利于软组织的一期修复和创面处理,且可使固定更牢固,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进而有助于患肢功能恢复,防止关节僵硬,其中简单内固定以最小创伤获得最大限度的生理复位和内固定效果,可使复杂不稳定骨折类型转为稳定骨折类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稳定性[12]。同时,内固定材料及外固定支架在门诊即可取出拆除,避免再次手术而增加患者痛苦;另外,采用简单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可有效避免钢板内固定、小夹板、石膏及单侧外固定架治疗引起的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骨折再移位、关节粘连僵直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1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3%;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7.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1%,结果提示,两种固定术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操作简捷,创伤小,且固定效果可靠,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速切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章飞,王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AO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全科医生,2010,13(17):1910-1912.

[2]杨勇.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7):77-78.

[3]于珂,宋锋,戚超.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胫骨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8(2):47-49.

[4]王敏.有限内固定与外固定相结合治疗Pilon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0):16.

[5]王伟.外固定架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2):83-84.

[6]朱劲松,谢加兵,丁国正.微创稳定系统治疗复杂性股骨干骨折3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52-54.

[7]苏煦东.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骨折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122-123.

[8]李玉茂,谢晓勇,蔡奋忠,等.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三种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10):942-943.

[9]姜福恺,李静,宋振华.急症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27-28.

[10]刘彦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单纯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125.

[11]张志文,武明鑫.钢板内固定及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48.

[12]刘刚,任先军,蔡荣林,等.胫腓骨骨折治疗回顾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96-98.

[13]阿力木江·麦苏木,吾斯曼·阿布都外力,艾尼·库尔班.外固定架、A0加压钢板、交锁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3):67-68.

论文作者:李和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_李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