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攻心计”韩朝心理战解析论文

朝鲜—半岛“攻心计”韩朝心理战解析

廖笑罡 王金浩

近期,朝鲜半岛局势“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以朝韩首脑会谈及后续和解措施为标识,南北双方高强度军事对峙得到了大幅缓解。作为朝韩领导人2018年4月27日签订《板门店宣言》的重要落实举措,朝韩迅速拆除了各自部署于军事分界线前沿的高音喇叭,被外界视为朝韩互相表达诚意、力促深度和解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在其他方面也逐渐放松了对朝心理战攻势,大幅收紧了对朝负面宣传的管控力度。这场经历了数代人的半岛“攻心战”,是“短暂休兵”,还是“最终落幕”?从朝韩心理战的历史经纬中或许可以窥得一二。

热战止而心战不休,一场延续70余年的“战争”

自1945年朝鲜半岛分裂以来,朝韩两军就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心理战。朝鲜战争期间,朝韩在正面战场厮杀的同时,为了最大限度争取民心、瓦解抵抗,双方开始将心理战作为实现战役胜利和主导统一的重要途经。为此,朝韩军分别成立了“战场鼓动队”和“心理战战队”,主司战场喊话、敌后宣传工作,兼顾监控民心士气,防止思想波动。当时,韩方心理战主要攻击对象为金日成政权,向朝军及朝鲜民众广播金日成蓄意掀起“同族对抗”,建立“恐怖独裁统治”的阴谋;朝方攻击对象则为李承晚政府,称其为“美国傀儡”,是阻碍朝鲜民族独立统一的“最大帮凶”。据韩国单方面统计,受对朝心理战影响,共计3万名朝军“缴械归顺”,约10万名朝鲜民众主动“南下脱北”。心理战“兵不血刃”的强大杀伤力给了朝韩双方深刻印象,也成为了战后朝韩持续心理战交锋的新起点和源动力。

在双方持续交锋过程中,前沿扩音器喊话成为朝韩心理战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956年,朝军率先在军事分界线设立高音喇叭阵地,开始对韩进行扩音器喊话。同年,韩军在中西部前沿地区设立5处高音喇叭阵地进行应对。20世纪50~70年代,韩军高音喇叭平均每天广播6~7小时,从80年代开始则增加至每天广播15~16小时。

2000年,金正日和金大中实现首次朝韩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了《6·15共同宣言》,半岛紧张局势开始得到缓解,朝韩间的心理战规模和强度有所降低。2004年6月,朝韩举行第2次将军级会谈,达成了终止心理战的协议。根据该协议,朝韩均拆除了在前沿地区部署的高音喇叭,朝鲜半岛迎来了难得的军事缓和期。然而好景不长,2006年,朝鲜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半岛局势急转直下,特别是2010年爆发的“天安舰事件”,再次将朝韩军事紧张状态推至高潮,而作为此事件的制裁惩戒措施,韩宣布全面重启对朝心理战,并于当年5月24日17时恢复了对朝调频心理战广播,每天播放3次;2015年发生“木盒地雷事件”和“涟川炮击事件”后,韩军则在军事分阶线周边重建高音喇叭阵地,开始新一轮对朝“喊话”。

用兵之法攻心为上,韩国对朝心理战主要方式

实际上,韩对朝心理战远不止前沿喊话那么简单。韩军将心理战定义为:“通过宣传及其他计划性行为,对对象国家、团体、个人的意见、感情、态度施加影响,从而帮助达成国家政策及军事目标的作战行动。”其手段涵盖声音、光线、恐吓、诱骗、宣传、怀柔、策反等一切可以造成作战对象认知混乱、行为失准、立场波动的行为。在朝鲜半岛常年重兵对峙、神经高度紧绷的背景下,利用常规军事手段对抗风险过高,风控不力则极可能导致局势失控、再生战端。因此,对朝心理战成为韩国对朝统战的关键抓手和战备工作的重要一环。其主要手段及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2018年5月,韩国将位于朝韩边境军事分界线的80余台扩音器全部拆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所谓一系列“复活闹剧”。2013年8月,韩国保守媒体《朝鲜日报》称朝鲜歌手玄松月因违背金正恩指示、传播淫秽物品等罪名,被公开处决,并称其为“金正恩的老情人”。但2014年5月,玄松月出席了朝第九届艺术工作者大会,谣言不攻自破,2018年其还数次率领艺术团赴韩国演出。2016年2月,韩媒又报道称:“朝人民军总参谋长李永吉因专权腐败被枪决”,体现出金正恩“杀伐过多”“疑心过重”。但仅过3个月,李永吉又赫然列席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名单。

虽然朝鲜对韩国空飘气球严防重控,但是仍然有大批国内军民曾直接获取或间接传阅过相关内容。韩国统一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向朝散发传单共5.9亿张,90年代增加到约15亿张,21世纪以来则为24亿张。截至2017年12月,韩国境内居住的3万名“脱北者”中,超过60%曾阅看过传单信息,超过30%表示是通过气球包裹才“开始充分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对2017年12月21日强行越过朝韩军事分界线并引发枪战的朝军“脱北者”的采访中,其也明确表示受到过空飘传单的影响。

云浮族崇拜天空,渴望像鸟儿一样飞翔。但他们没有翅膀,终究是不能飞起来的。于是,他们创造出了滑翔翼,并在每年的这个日子,举行滑翔大赛。

针对朝国内军民,韩国一方面向朝鲜输送“人道主义物资”,借此展现其经济优越性,无形中对朝鲜受助人群施加了“对南方的向往与憧憬”;另一方面,在空飘邮包中放入诸如牙膏、牙刷、衣物、药物等日常用品,甚至部分直接放入1美元现金,通过给予朝鲜军民“小恩小惠”,增加了目标受众对韩国的好感及心理战行为的依赖。

思想渗透 朝鲜内部组织严密,对外较为闭塞,信息化程度有限,加之朝鲜极端重视民众思想引导,管控较为严格,韩国难以利用互联网络、卫星网络等领域技术优势直接对朝鲜军民进行信息投送。因此,韩国仿照台湾国民党政府曾将反共宣传册放在气球散播至中国大陆的事例,集中在韩国京畿道金浦、坡州、江华岛一带,利用气球向朝鲜境内散发传单及邮包。内容主要包括宣传韩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韩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及批判朝鲜体制、谴责朝鲜领导人奢侈生活等。随着韩国娱乐传媒业的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开始将著名艺人的照片、唱片、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高人气漫画等物品放入气球邮包,其思想渗透的隐蔽性和传播性进一步增强,不断向朝鲜军民传递“南方万般皆好、北方暗无天日”的信息。

总的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韩国综合国力全面超越朝鲜以来,双方心理战攻防中,韩国占据相对优势,但这并不表明朝鲜对此“束手无策”。事实上,朝鲜针对韩国的心理战攻势早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制手段。

通过表扬别的学生某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其明白自己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什么样的方面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

物质诱惑 韩国对朝心理战中,物质诱惑往往与思想渗透“相辅相成”,特别是在朝鲜经济困难时期,物质诱惑的杀伤力得以倍增。该手段主要有两种实施途径。

表2为老人下肢左右侧骨骼肌IEMG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左侧、右侧为重测因素(左右),组别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为分组因素。胫骨前肌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P=0.034﹤0.05),左右侧股内侧肌IEMG差异显著(P=0.011﹤0.05),左右侧股外侧肌IEMG差异非常显著(P=0.000﹤0.01),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

其一:“控” 。主要包括对外界流入朝鲜国内的信息进行管控及强化对国内军民的思想政治引导。朝鲜政府在网络建设方面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离,普通朝鲜民众无法浏览国际互联网内容;电视、广播等媒介可收取的节目频道较为单一,且经过政府严格过滤审查。同时,朝鲜政府不断发展“主体思想”等具有朝鲜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定期组织民众学习领悟,从意识形态领域抵御外界入侵。此外,为遏制“脱北”事件发生,朝鲜重点加强中朝、朝韩边境管控力度,封锁朝国内人员外逃渠道;针对海外人员则加强活动监管及思想教育。据韩国世宗研究院调查统计,自金正恩执政以来,“脱北”人数总体呈现降低趋势,除去朝鲜经济总体有所发展等客观原因之外,其周密的管控手段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对朝鲜海外工作人员,韩国的物质诱惑攻势则更为直接和露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朝鲜公职人员、创汇劳工为心理战重点目标。其惯常做法为取得与相关朝鲜海外人员联系后,许以人身安全和物质生活保障,诱导其从他国“脱朝入韩”。

造谣传谣 放大朝鲜负面消息甚至炮制政治谣言,是韩国对朝心理战的惯用手段之一。在朝鲜外宣渠道有限而韩国舆论优势巨大的背景下,韩国媒体往往利用民众对朝鲜国内事务的“猎奇心理”,夸大、制造所谓“内部渠道得知”“秘密手段取得”“知情人士透露”等“花边新闻”,其中,《今日朝鲜》《时事周刊》《朝鲜日报》为“谣言重灾区”。由于上述媒体受众规模大,内容“独家”,因此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及诱骗性,可以有效起到抹黑朝鲜国家形象甚至打击国家信誉的作用。

韩国用气球向朝鲜散发传单

武力威慑 半岛局势紧张时,韩国在加大对朝“文攻”的同时,也不忘加紧“武备”,利用韩美联合军事演习在军事上威慑朝军,在心理上也同样起到了对朝“震慑作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为韩美年例性的“关键决心·鹞鹰”和“乙支·自由卫士”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据韩联社报道,该类演习重点演练韩美对朝“5027”“5015”全面战争计划,其间不但包括战时歼灭朝军、夺取半岛战场制权、推翻金氏政权等内容,还多次演练了利用空中力量及特种部队对朝最高领导人的“斩首行动”,以及使用EC-130J型心理战飞机对朝进行饱和式心理战攻击等敏感科目。同时,演习期间韩美联军往往出动航空母舰及各型隐形轰炸机等赴半岛周边活动,施加了极大战略威慑作用,使得朝鲜国内草木皆兵、高度戒备。因此,韩美联合军演可以视为韩国对朝心理战的最高表现形式。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朝鲜对韩心理战反制措施

此外,还有流传甚广的朝人民武力部部长玄永哲因“开会打盹”被金正恩用高射炮“炮决”;金正恩姑父,曾任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成泽被金正恩放狗“犬决”等。在朝韩关系紧张时期,韩国媒体的涉朝报道更是“极尽抹黑之能事”,受此影响,朝鲜“妖魔化”形象愈加深入人心。

本刊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省人大机关廉政教育工作,12月5日上午,省人大机关邀请省委党校二级巡视员、机关纪委书记张传武为党员干部做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解读专题辅导。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负责同志,常委会机关党组成员,机关和珍珠泉宾馆党员干部共150人参加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王守涛主持会议。

为了验证算法对实际电路产生的波形的适用性,搭建半导体激光发射和单元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 Diode,APD)激光接收板级测试平台,采集实测不同饱和度的波形在上位机进行运算.激光发射电路产生脉冲宽度为10 ns的1 064 nm激光经准直照射到目标物,线性APD接收回波信号产生脉冲电流,经过跨阻放大器和模拟放大电路产生脉冲电压信号,通过控制激光发射功率和目标反射物的距离获得不同饱和度的波形,由波形采集平台对饱和度50%~1 000%的实测波形进行采集,在上位机运算.

其二:“扰” 。韩国互联网发展程度较高,朝军则充分发挥网络战“易攻难守”的特点,组织专门力量在网络空间对韩国进行“游击式”心理战袭扰。根据公开渠道掌握,朝鲜对韩网络战主要由朝军侦察总局下属网络战指导部队,即“121部队”实施。除了负责对韩国重要网页及网络节点进行分布式拒绝攻击、钓鱼攻击、恶意软件攻击等行动外,该部队还组织了大量“网络水军”在韩国各大论坛遂行舆情引导任务,传播涉朝正面信息,适时对韩国内矛盾、社会问题“煽风点火”,扩散韩国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如2017年朝鲜网络水军在韩国亚洲论坛中发布的《“天安舰事件”背后的阴谋》一文就引发过韩国舆论界重大震荡,导致质疑“天安舰事件”为美韩炮制并嫁祸朝鲜的人群逐年增加。

其三:“打” 。针对韩国对朝的心理战“冷攻击”,适时进行武力试探或威慑等“热回应”,“以超强硬对强硬”营造半岛紧张气氛,为朝鲜反制韩美心理战的又一“杀手锏”。主要手段包括开展导弹试射、核武器试爆、海上摩擦、前沿火力试探等。一方面,朝鲜通过核试射导,展现其“非对称作战能力”,能够有效回应反制韩美对朝军事威慑;另一方面,利用武力试探行为引发韩国内畏战避战情绪,倒逼韩国政府在涉朝问题上做出倾向性让步。

绛蜡丛中一讲庐,披图想见过庭趋。埙篪韵事真馨逸,得许升堂展谒无。梓桥俯仰傍寒林,伴结幽芳夙抱深。家法岂惟传治谱,先将铁石炼胸襟。

其四:“吓 ”。韩国内人口约一半集中在首尔周边的首都圈地区,最北距朝韩军事分界线不足40千米。而朝鲜在军事分界线周边部署有射程50~140千米不等的170毫米榴弹炮、240毫米火箭炮、300毫米火箭炮各型远程火炮超千门,理论上战时可在军事分界线以北对韩国首都圈进行火力覆盖。而朝鲜更是紧盯这一“位置优势”,扬言一旦韩方行为不轨,朝军将“万炮齐发”,将首尔变成“火海”与“焦土”。虽然该方案的现实可行性有待商榷,但是对韩国而言无疑为常年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起到了巨大的战略吓阻作用。

朝鲜女兵用高射机枪回应韩国心战气球

你来我往何时方休,半岛和解背景下半岛心理战走向

随着朝韩关系的逐步缓和及半岛无核化进程的逐渐展开,朝韩间心理战交锋的强度正逐渐降低。除去拆除前沿高音喇叭喊话、取消对朝放飞气球传单等措施外,双方还在多领域展现出了极大诚意。朝外宣媒体虽依然不时对韩进行谴责,但其激烈程度已“大不如前”,而且在谴责对象上有意避开韩国政府,代之以韩国内部分“顽固保守势力”,核试射导等高强度心理威慑行动也“偃旗息鼓”。韩国媒体对朝推动无核化虽偶有“并非真心,而是缓兵之策”的质疑,但无法占据舆论主流。为防止再度刺激朝鲜,韩国甚至主动要求降低美韩联合军演规模,并将“关键决心·鹞鹰”和“乙支·自由卫士”等对朝全面战争演习更名“2019-1”“2019-2”演习。你来我往的半岛心理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克制与忍让。

但需指出是,随着朝鲜无核化逐渐进入“深水区”,现在看似“一团和睦”的朝韩关系中所潜藏的矛盾分歧可能将逐步凸显。届时,双方围绕如何争取无核化进程中利益最大化,可能采取更为隐蔽的心理战模式进行“暗地交锋”;在半岛无核化进程“无果而终”等极端条件下,也不排除南北双方再走极端,全面重启心理战的可能。延续70余年的朝韩心理战到底是“打”是“和”?只能留给时间去做进一步检验。

责任编辑:张传良

标签:;  ;  ;  ;  

朝鲜—半岛“攻心计”韩朝心理战解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