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_张世荣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_张世荣

福建省沙县三官堂小学 365500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学生学习的信息渠道更广,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减弱,运算能力下降,甚至连计算能力也出现了“危机”。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研究中发现,当运算出现错误时,常会听到学生自责“粗心大意”。其实很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出现混淆、模糊引起的,这是引起运算错误的根本原因。小学生在做计算时出错率高、准确率低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这种现象,不要责怪学生粗心大意。造成这种现象除小学生生理方面的原因外,与学生的训练方式和学习兴趣等都有关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课题研究及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学中以口算训练促进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注重口算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重视口算。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估算和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在每个年级段我们总是强调对口算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更希望学生掌握优化后的口算方法,以此提高口算的速度。对一些重点内容要争取达到“张口就来”的程度。如三年级的一些较容易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都要求学生会背诵。平时我们除了完成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外,每天都规定有一定量的口算练习。在每天新课前也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常用的、好记的乘法口算题(例如15的倍数、25的倍数等)。通过近一年的练习,我们发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对提高记忆力及迁移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2.口算要坚持天天练。只有学生学会了口算,才能顺利地学会笔算。如:计算37+58的笔算时,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用的都是口算。因此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我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口算题的练习,在每节课前2至3分钟内进行口算练习,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计算教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规范书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教师要率先垂范,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2.清晰审题。这是计算正确的首要条件。审题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还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简便,做题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3.认真计算。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学生做完题后,再一次校对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做到不漏不错。

4.仔细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计算完一道题后,或采取笔算验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验算;教师对验算要有明确和有力的措施,消除学生计算后再去验算感觉厌烦和抵触情绪。

5.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随便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和作业本一样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我定期检查落实,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三、理解算理,揭示规律

1.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兴趣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抑制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和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由此可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可采用情境激趣、语言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

2.在操作、演示中揭示算理。新大纲明确要求我们:“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研究教学规律。”计算时要“知其然”,能正确计算;还要“知其所以然”,能够理解、掌握算理。要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首先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儿童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譬如教学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时,我就请小棒来帮忙,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操作,建立清晰的表象,真正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计算“16-4”,学生先摆一捆和6根,表示16;然后从6根里拿去4根,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懂”了算理。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在强化算理、形成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论文作者:张世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_张世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