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论文_高艮枝

高艮枝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目的 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或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异常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并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两种诊断方法的总符合率为71.43%,一致性检验后,Kappa值为0.73,具有一致性;其中慢性宫颈炎的诊断符合率为72.73%,扁平湿疣的诊断符合率为84%,CINⅠ级的诊断符合率为94.59%,CINⅡ级的诊断符合率为90.91%,CINⅢ级的诊断符合率为88.89%。结论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较高,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宫颈癌前病变(CIN)是肿瘤发展中的关键过程,而宫颈癌前病变的结局有病变消退和进展为浸润癌两种[1]。有研究显示,宫颈癌前病变进展为宫颈癌的时间约为5~10年,约18.8%的CINⅠ级在10年内进展为CINⅡ级及以上病变,说明宫颈癌是一种通过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可以阻断病情进展,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2]。为了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笔者选取98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或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异常的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或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异常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已生育,并排除了合并生殖道感染及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患者的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36.82±6.15)岁;体重48.4~74.5kg,平均体重(57.7±11.6)kg;身高154.6~176.5cm,平均身高(163.4±6.3)cm。所有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检查方法

1.2.1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于经期结束3~7天后进行检查,嘱患者检查前3天禁止性生活和局部用药,采用阴道镜对可疑病灶进行单点或多点活组织检查,可疑病变不典型的患者可取宫颈3、6、9、12点处分别活检,所有组织经4%的甲醛固定后,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

1.2.2宫颈环形电切术及术后组织病理检查:于经期结束3~7天后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嘱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充分暴露宫颈。在宫颈表面涂碘酒溶液以显示病变,将5ml的利多卡因稀释后于宫旁进行局部的浸润麻醉。将宫颈环形电刀的电凝功率设置为15~25W,电切功率设置为40~50W,选择适合病情的刀头切除病灶。切除范围:CINⅠ级为不着色区外1mm,深度>10mm;CINⅡ级和CINⅢ级为不着色区外3mm,深度为15~30mm;病变较小者一次性切除,病变范围大、深度广者可分步切除。术后采用无菌干纱布卷压迫创面,24h后取出。切除的病灶组织标记后,以10%的甲醛溶液固定,送病理科检查。病理级别高者视为最终诊断。

1.3病理诊断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肿瘤分类和诊断标准进行分期[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扁平湿疣和CINⅠ级;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INⅡ级、CINⅢ级和宫颈原位癌。

1.4观察指标

观察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

1.5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准确录入到SPSS18.0软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检测分析,0.61~0.80间为具有一致性,0.81~1为一致性较强。

2.结果

2.1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的总符合率为71.43%,一致性检验后,Kappa值为0.73,具有一致性;其中慢性宫颈炎的诊断符合率为72.73%,扁平湿疣的诊断符合率为84%,CINⅠ级的诊断符合率为94.59%,CINⅡ级的诊断符合率为90.91%,CINⅢ级的诊断符合率为88.89%。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n=98)

注: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相比,#p<0.05。

3.讨论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上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方法有宫颈细胞检查、HVP-DNA检测、肉眼醋酸白试验、碘试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等,其中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手术后的病理检查较常用。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是通过阴道镜将宫颈图像放大,对宫颈鳞柱交界处的病变进行观察,并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是临床上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步骤,也是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关键环节[4],但活检是局部性的,易造成宫颈病变的漏诊。

宫颈环形电切术是通过金属丝传导高频电流,迅速加热,使细胞内的水分转化为蒸汽波,将病变组织快速切除,之后使用电凝热效将病灶破坏,扩大手术范围[5],该手术的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较快,是一种锥形切除宫颈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法,有研究显示宫颈环形电切术将可侵入性宫颈癌的风险降低95%[6]。但在临床上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应用,既要避免对宫颈高级别病变和浸润癌的漏诊,又要减少对患者的不必要的手术伤害。本次研究中,两种诊断方法的总符合率为71.43%,一致性检验后,Kappa值为0.73,具有一致性;其中慢性宫颈炎的诊断符合率为72.73%,扁平湿疣的诊断符合率为84%,CINⅠ级的诊断符合率为94.59%,CINⅡ级的诊断符合率为90.91%,CINⅢ级的诊断符合率为88.89%。

综上所述,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较高,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华勤,李建华.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病理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2):86-88.

[2] 赵宇倩,宋艳,赵方辉等.阴道镜下四象限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5,37(11):875-879.

[3] 南方,胡勇.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5):93-96.

[4] 陈观娣,何裕,钱德英等.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准确度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2):951-953.

[5] 陈丽梅,沈晓红,朱芝玲等.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宫颈环形电切术对保留生育功能的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37-40.

[6] 李柱南,吴丹,丁李等.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术后2098例标本切缘阳性的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2):150-152.

论文作者:高艮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  ;  ;  ;  ;  ;  ;  ;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论文_高艮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