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前制版环节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论文_林俊杰

浅谈印前制版环节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论文_林俊杰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分调图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在制作排版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对扫描分辨率的确定以及打烊做具体论述,希望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引言

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出版社如果不重视印前制版质量的控制,即使所用的印刷材料再好、印装得再精美也都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图书产品。印前制版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给后序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1电分调图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1.1图像分辨率应满足适印性要求

图像分辨率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图片的质量。分辨率的高低决定了图像的大小、清晰度和层次。所以,印刷效果的好坏与图片分辨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图形图像类文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位图文件;另一类为矢量类文件。前者是以点阵形式描述图形图像,后者是以数学方法描述的一种由几何元素组成的图形图像。位图文件在有足够的文件量的前提下,能真实细腻地反映图片的层次、色彩,缺点是文件体积较大,适合描述照片;矢量类图像文件的特点是文件量小,并且任意缩放而不会改变图像质量,适合描述图形。一般来讲,适印性图像的分辨率应达到300dpi以上。与此同时,图像有不同的存储格式,如tif格式、jpg格式,bmp格式、psd格式、pdf格式、swf格式等。不同的存储格式对应不同的图像用途,如tif格式是印刷界比较喜欢的格式,jpg格式在网络传输方面有较大的优势,swf格式在网络动画和多媒体动画方面使用较多。因此,为了达到满意的印刷效果,我们在向印厂提供图片时,应该使用正确的图像格式。

1.2要达到好的调图效果,还应充分考虑到纸张、

油墨等印刷要素对图片印刷效果的影响。使用不同纸张进行印刷的图片有时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在调图阶段就应该结合纸张光滑度、色差、吸墨性及地域性温度、湿度等相关因素,对图片的亮度、层次、颜色进行相应的调整。前期对于调图软件的合理运用会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最终的印刷模式下色彩的完美呈现。目前,有的印厂已经引进了先进的色彩管理体系,实现前期制版到后期印刷的色彩管理一条龙作业。

2在制作排版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2.1设计合理的开本尺寸和版心位置

合理的开本尺寸和版心位置不仅能合理地利用纸张,节约生产成本,而且便于读者阅读,增添了读物自身的美感。因此,在设计版心位置时应注意,如有接版(即横跨相邻两页)图片,胶订书籍应留足接驳位,保持图片的完整性。另外,文字/页码也应距成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因后期裁切造成缺损。

2.2设置适当的字体及颜色

某些系统字体并不适用于印刷,因此制作文件时应该尽量选用通用的可印刷字体。有一种最为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在制作时经常出现黑色字体由四色黑字(100%Y+100%M+100%c+100%k)叠加呈像的情况,给印刷套印造成很大的麻烦。出现此种情况往往需要重新出片,改为单黑字体进行印刷,否则很容易出现套印不准的情况,影响印刷质量,延误出版周期。

2.3规范存储文件的传输。

在存储文件时,如果有造字,新增字体等情况,应该在存储传输文件时将造字、字库、图片链接等与文件一并存储发送至印厂,以免由于上述条件的不匹配使得文件在不同的操作人员之间流转时出现缺失、纰漏。实际上,在印前制版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各种突发状况也时有发生,不可能穷尽列举,但是只要我们在制作文件时从各方面多加注意,一定能更好地实现最终印品的完美呈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扫描分辨率的确定

扫描分辨率的设置对于图像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分辨率的高低要根据图书产品的要求和原稿质量、尺寸来综合确定。因此,出版社在制版下厂之前要注明印刷产品的类别及所使用的纸张材料类别,以便使制版厂能够准确标定印品扫描分辨率。以图书产品为例,如果是胶版纸印刷,加网线数应为100~133线/英寸,加网线数过高会造成糊版,尤其是计算机类图书,版面上有许多计算机窗口示意图,而文字很小、笔划很细,加网线数过低层次和内容反映不全面,加网线数过高容易造成网纹和文字糊在一起。铜版纸印刷的一般画册、年画、书刊封面等则加网线数应在150~175线/英寸。精细的、用高级铜版纸印刷的印品如:邮票集锦、古董陶瓷等高档画册,加网线数应在200线/英寸,能够将细微之处显现出来。用轻质或轻质纸印刷的产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用松厚度较高的纸张印刷的印品,在发排之前要对印品作充分说明,明暗度适当调高一些,加网线数要略低一些,不超过120线;另一种情况,用松厚度较低的纸张印刷的印品,加网线数基本与胶版纸相同,但都要求图像网点边缘过渡边界要实,锐度要高,清晰度也会相对高,才能有效地反映层次和颜色,否则,图像灰暗、清晰度差。

4打样

打样传统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生产环节。它既可以对前面的图像扫描、文字录入、版式等进行检查,也是后序印刷的一个标准。在制版环节经常遇到这类情况:由于时间紧、任务急,为了节省印制时间,通常只打数码样,结果输出的菲林与数码样上的图形或文字不符,造成返工和浪费。传统样如何能够真实地反映制版质量,并且印刷时色彩能够与打样的效果相同,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

4.1印制人员要对打样样张与胶片进行仔细

核对,网点增大值也是控制打样质量的关键,因为打样机采用的是圆压平的方式,而印刷机采用的则是圆压圆的方式。很明显,圆压圆方式的压力更大,所以一般来讲印刷品的网点增大值要比打样要大一些。因此,在打样时要严格控制网点增大值,否则印刷品就会产生较大的颜色偏差。

4.2拼上机大版打样

打样时不要单张打样,要拼上机大版后进行打样。因为单张打样时颜色很容易统一,尤其是带满版底色的印品,如果网点数目有小小偏差,或者输出密度有问题,单张打样时由于是单个追色,颜色看起来很一致,但是拼成大版印刷时,颜色就有很大差别,从而造成色差很大的结果。

4.3打样用纸与印刷用纸要统一

制版公司一般用铜版纸打样,如果印品是用胶版纸或其他品种的纸张印刷,上机出来的成品效果与打样就有很大的差别,明暗度、颜色以及密度都会有不同,不能真实地追上制版效果。如果用铜版纸打样各项数值都正常,在用胶版纸印刷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糊版,颜色偏暗的情况。因此,印刷用纸与打样用纸一定要一致。

4.4打样的油墨要统一

在较大型图书的制版过程中,印制人员要充分与制版公司和印刷厂进行沟通,统一油墨品牌,特别是专色印刷的印品,不但要统一油墨品牌,还要统一油墨色值。这样,才能使打样与印刷品效果能够充分接近。

4.5色序相同

由于油墨的透明度、黏度不同,不同色序的叠印率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打样与印刷采用不同的色序,将导致不同的颜色效果。例如:印刷品呈现的颜色以黄色为主基调,则把黄色作为最后一色。

结语

综上所述,印前制版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大意,只有将每一个步骤都控制好才能为后面的印刷工序提供合格的产品,为装订等后加工工序提供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范丽娟.印前制版对印刷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J].广东印刷,2012(01).

[2]范丽娟.强化印前制版,提高印刷质量[J].广东印刷,2013(03).[3]殷幼芳.印前制版工艺设计为精品印刷保驾护航[J].印刷技术,2012(19).

论文作者:林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浅谈印前制版环节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论文_林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